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折线先张法混凝土预应力梁避免了后张法及普通先张法梁体在耐久性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缺点,较为有效地控制了梁体裂缝出现和延伸。本文通过对后张法及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梁体进行受力后裂缝分析,验证了理论计算与室内试验的正确性,表明折线先张预应力梁体良好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前市政桥梁工程中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而预应力施工技术又分为前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因其具备曲线配筋,张拉设备简单,不需要永久性地固定张拉台座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市政桥梁工程施工中。本文主要研究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京津城际北京环线特大桥跨三环桥60m+100m+60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实例,介绍了桥梁施工监控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挂篮的变形预测及梁体线形调整等施工控制措施.跨三环桥梁体整体线形及合拢精度表明,全桥线形变化平顺,满足控制目标要求.线型控制的理论预测和实测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方法比较适应于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体外预应力腹板开洞钢-木组合梁在四点弯曲静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受力性能。【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研究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形式和洞口形状等参数对组合梁刚度、变形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和程度。【结果】结果表明:设置预应力钢绞线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的刚度和承载力,使折线型的初始刚度和屈服承载力分别增强41%和25%,直线型效果次之;未设置预应力的组合梁跨中洞口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和较大变形;洞口形状影响洞口区域应力重分布情况,长方形洞口底部两侧容易出现塑性铰,正方形洞口这种现象得到部分改善,圆形洞口底端钝角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和变形。【结论】选择合适的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形式和洞口形状可以显著提高腹板开洞对钢-木组合梁刚度和承载力,减少变形程度。  相似文献   

5.
<正>一、后张法施工流程及特点后张法施工即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并在预应力筋位置预留相应孔道,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数值后,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预应力筋锚固,最后进行孔道灌浆。后张法施工的工艺过程为:浇筑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留孔)→养护拆模→(达75%强度后)穿筋张拉→固定→孔道灌浆→(浆达15N/mm2,混凝土达100%后)移动、吊装。  相似文献   

6.
<正>在公路桥梁施工中,板式桥梁因其具有量大、面广、构造简单及受力明确等优点,因而成为平原地区建造桥梁的首要选择。南通地区属于平原区,其桥梁也多为板式桥梁。当桥梁的跨径小于20m时,可以使用先张法施工工艺。南通的桥梁单孔跨径为6m、8m、10m、13m、16m,明显小于20m,因此在建造市政桥梁的时候,多选择先张法进行施工。并且,采用该方法施工还具有造价低、质量稳定、周转速度快、易于管理、适宜批量生产及工厂化制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收缩徐变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公预规(D62-2004)关于收缩徐变的计算规定为依据,利用有限元软件,以某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获得了收缩徐变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变形和内力影响的一些规律,对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桥梁孔道灌浆施工质量对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影响重大,预应力孔道压浆应重视事前和事中控制,并应检测压浆密实度情况。本文以某高速公路3×40 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梁为工程背景,对施工过程中T梁压浆密实度进行了抽检。检测结果表明,各管道预应力孔道注浆均基本密实,预应力管道压浆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无粘结性预应力锚索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结构的变形、受力基理。在混凝土及岩锚工程中具体采用何种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为了充分发挥预应力的特点限制岩石边坡的裂缝,使用无粘结性预应力锚索一定要与非预应力钢筋结合。在水电站边坡工程锚固施工中,由于边界条件、参数等的不确定性,施工时随岩石变位而及时调整对岩体预应力的锚固体系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预应力管道压浆工作在后张预应力构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防止预应力钢材锈蚀;使用预应力钢材与混凝土有效粘结,实现整体应力效果,增强梁体的承载能力;减轻锚固体系的负荷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压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