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据英《新科学家》2001年3月31日报道 :近年来 ,全世界的科学家为减少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阻止全球变暖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提出了许多方案。最近 ,美国政府的一个科研小组又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思路。他们认为 ,可以建造一个“超级森林”来吸收二氧化碳 ,将人类活动产生的全部二氧化碳大部分吸收掉。他们所说的超级森林并不是真正的植物森林 ,而是在全球建立一批面积总和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差不多大小的约20万平方公里的氢氧化钙溶液“湖泊” ,用它们吸收二氧化碳。他们把这种吸收二氧化碳的“湖泊”称为“除气器” ,提出这种新思路是以一种简单的试验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
小尔 《青年科学》2009,(3):46-47
最近,英科学家发明出一种新型环保水泥,可有效吸收二氧化碳。水泥,这个昔日被认为是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人”,在英国科学家的研究下,开始转变为吸收二氧化碳的有力武器。总部设在伦敦的Novacem公司首席科学家称,这种新型环保水泥的诞生意味着水泥行业将有望完成从“重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者到重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3.
据英《新科学家》2002年4月13日报道 :美国有些科学家在经过4年的实验后 ,认为有关森林可以吸收全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这是对森林能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的能力估计过高。美国北卡罗来纳杜尤克大学的威廉斯·谢尔辛格说 ,世界不能依赖植树造林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 ,因为森林能吸收的二氧化碳并不像有些科学家想象的那么多。谢尔辛格认为 ,植物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其实是不确定的 ,它和温度、湿度及是否下雨等很多因素有关。为了弄清森林到底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他的科研小组监测了北卡罗来纳杜尤克森林成年树木…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技》2008,(6):58-59
如果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所的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准确无误的话,50年内人们将继续使用汽油动力车,但这种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将不再导致全球变暖。据西班牙《国家报》日前报道,该实验所科学家杰弗里·马丁和威廉·库比茨提出一项名为“绿色自由”的概念,即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把它转化为汽油。  相似文献   

5.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10月2日报道:英国汉诺威达特茅斯专科大学的XiahongFeng最近研究发现,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会导致干旱地区树木更快地生长。这一发现使在干旱地区种植树木减缓全球变暖的理由更加充分起来。Feng发现, 在过去200年中, 特别是在20世纪,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大多数乔木的生长加快。在大气中, 因人类的活动而增加的二氧化碳约有一半会迅速消失。通常认为, 这些二氧化碳有一部分是被海洋吸收了, 其余部分则多是被温度较低的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森林吸收的。但Feng的研究结果表明, 干旱地区的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可能比其它任何因素都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家们疯狂地找寻对抗全球变暖问题,近日一队科学小组研发了一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海绵,并为此造出了一款塑料拖把,因为二氧化碳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科学家相信这种聚合物即塑料中的大分子能够缩小使用矿物能源与新能源譬如氢之间的差距。食物容量中与塑料相关的材料将来  相似文献   

7.
围绕地球的二氧化碳层在不断增厚,由此而造成的温室效应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造成二氧化碳层增厚的原因主要是工业、汽车的废气排放和森林的减少。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森林面积每年减少1600万公顷,而每公顷森林每天可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并释放735公斤氧气。为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鲜花之国”荷兰去年成立了一个名为“让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基金会,并由农业部高级官员范·勃斯任基金会主任。这个基金会主张以植树来减轻二氧化碳的危害,其费用由释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大工业企业承担。基金会将依据某  相似文献   

8.
孝文 《科技潮》2008,(3):36-38
据美国著名高科技杂志《连线》报道,全球变暖无疑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近年来绞尽脑汁,提出了各种方法,但科学家在今年提出的一些方法无疑是最激进的:人造火山、轨道太空镜、海洋肥化。科学家的目的只有一个.用这些方法来给地球降温.吸收二氧化碳。以下就是9个改造地球的最疯狂生态工程点子:  相似文献   

9.
<正> 人们在改造生活、工作环境的过程中,绿色植物不但是美化环境的美容师,而且也是人类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个有力武器,它们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主要作用。1 制造氧气的天然“工厂”植物的叶绿素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新鲜氧气,每吸收44克二氧化碳,可生产出32克氧气。试验证明:每公顷绿地每天能吸收900公斤二氧化碳,生产600公斤氧气;每公顷森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生产0.73吨氧气。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作用放出0.9公斤二氧化碳,消  相似文献   

10.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7年7月12日报道,基因工程氰基细菌不久就有可能用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转变生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原材料。日本筑波科学城的日本国立生物科学和人类技术研究所及京都市地球改造技术研究学会的科学家用基因工程生成出一种氰基细菌。他们用这种细菌产生聚羟基丁酸,然后在一种共聚物中用聚羟基丁酸和含羟基戊酸酯连接,转变成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经过改性的基因工程细菌生产聚羟基丁酸所需的唯一原材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日本的科学家希望用这种有机物从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这样既生产了一种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投铁补苍天     
近些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使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日渐扩大。这将是影响人类能否在地球上永久生存的大问题。如何消除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修补好苍天大窟窿,成了当今世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科学家们设想的把大热带森林面积来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据研究,1  相似文献   

12.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10月2日报道:英国汉诺威达特茅斯专科大学的XiahongFeng最近研究发现,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会导致干旱地区树木更快地生长。这一发现使在干旱地区种植树木减缓全球变暖的理由更加充分起来。Feng发现,在过去200年中,特别是在20世纪,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大多数乔木的生长加快。在大气中,因人类的活动而增加的二氧化碳约有一半会迅速消失。通常认为,这些二氧化碳有一部分是被海洋吸收了,其余部分则多是被温度较低的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森林吸收的。但Feng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地区的森…  相似文献   

13.
科技资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部分气候学家 提出,如果将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埋到地下,全球 变暖问题可迎刃而解。美 国能源部对这一设想非常 重视,全额资助一个科研 小组进行可行性试验。不 过,目前这种方法的成本 太高,因此不管试验是否 成功都不会推广。科学家 们希望,随着技术成本的 下降,这种方法在未来可 能成为人类对抗全球变暖 的有力武器。 “水分子如何进出 细胞”一直是生物学及医 学界关心的问题,我国台 湾-机构研发出了世界第 一台能观察活体细胞的 “生物环境穿透式电子显 微镜”,借由该显微镜首度 观察到水分子利用渗透方 式穿透细胞膜的情形,更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对近 2 0年来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与吸收情况进行研究之后认为 ,所谓的“碳沉降”效应可能只是暂时的 ,不能依靠它来长期遏制全球变暖。  来自欧洲和美国等多个地区的 3 0名科学家在 1 1月 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说 ,地球植被的碳沉降效果并不稳定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数据证实 ,陆地生物圈在 2 0世纪 80年代期间吸收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基本相当 ,没有出现碳沉降 ,2 0世纪 90年代则有一定的沉降效果。  数据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的碳沉降效应主要出现在北半球的非热带地区 ,包括北美、中国、欧洲等。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家发现汞污染新机制汞,这种能对神经产生毒害的元素往往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和植被当中,当发生森林火灾时,许多汞会随烟四散,而且常常会飘移几十万公里。然而,也有一部分汞会“留守”在火灾地点周围的生态环境中,它们被冲入附近的湖泊,最终在鱼类体内沉积下来。据加拿大埃德  相似文献   

16.
疯狂的创意     
于强 《青年科学》2008,(6):12-13
摩天大楼变农场一位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极具个性的设想———将城市内的摩天大楼变为既能生产农作物,又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垂直农场"。大楼里的农场呈垂直状分布,有些楼层专门生产水果、蔬菜和谷物,有些楼层则负责产生清洁的能源或者净化污水。这种"垂直农场"不但不会产生任何废物,而且还能  相似文献   

17.
兰西 《科技潮》2007,(8):50-51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18.
美国弗吉尼亚共同体大学物理学教授施夫·汉纳等人成功地发现了由13个铝原子组成的"超级原子",并将这个"超级原子"命名为AL13,AL是铝的符号,13表示它具有13个普通铝原子。很早以来科学家就企图寻找由多个单个原子组成的"超级原子",他们希望这种"超级原子"具有现有单个原子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施夫·汉纳等人的工作是一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美英等多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与盛行40余年的传统观点不同,成熟森林(old growth forest)能够几百年持续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气候变化。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1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知     
人类首次从太空探测到深海现象最近,中美科学家借助太空卫星上的星载传感器,探测到800多米水下的超咸涡旋——“地中海涡”,从而开创了从太空探测深层海洋现象的先例。“地中海涡”是一种高温高盐的水下涡旋,出现在大西洋西班牙、葡萄牙沿岸深度超过800米的水下。这种涡旋的出现有助于推动大西洋暖流的形成和发展。38欧洲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过去不为人知的大气污染源——亚硝酸气体。在阳光充足时,这种气体会使大气层底部臭氧增多,导致城市上空产生有害烟雾,刺激人类的眼睛以及呼吸道。新大气污染源科学家发现森林一直被认为是遏制全球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