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景 《科学通报》1979,24(9):418-418
低温敏感的热带植物常受不定期的寒流伤害而发生代谢波动。为了鉴别橡胶品系或植株的抗寒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生理指标的研究。这里主要阐明在零上低温因子的影响下,抗寒性不同的橡胶树在蒸腾强度、细胞渗透压、原生质粘度、含水量、原生质透性等方面所出现的变动,并根据测定的主要结果,探索橡胶树各种生态生理指标变动的规律性,从而为抗  相似文献   

2.
走进墨脱     
在中国,对科学研究者、人文考察者、探险者和旅游者来说,最神秘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是西藏;在西藏,最具诱惑力也最难进入的地方则是墨脱。 2003年9月至10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考队一行6人对墨脱地区进行了徒步考察。  相似文献   

3.
花样杀手     
多年前,就听说西双版纳有兰花螳螂。在2011年2月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举办的"生命之美"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摄影展上,我看到了花一样的昆虫——兰花螳螂的图片。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四十八万平方公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西双版纳和海南岛常常被人们誉为祖国的两块“绿色宝地”。滇西南的西双版纳,位处低山河谷地带,北有云责高原屏障阻挡寒流,南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了常年温暖、湿润、静风的热带气侯。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植物资源和种类极其丰富,奇特有趣,因而素有“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之称。果树开的花一般总是开在侧生的花枝上,结了果  相似文献   

5.
2001年10月中旬,笔者一行3人闯入素有中国“亚马逊”美誉的滇南雨林这片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考察,一周的野外经历。令人惊心动魄! 雨林奇观滇南雨林位于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总面积约20万公顷。其西南与缅甸交界,东南与老挝毗邻,澜沧江及其支  相似文献   

6.
义象救主     
张森凤 《科学之友》2007,(11):57-58
在西双版纳小勐腊地区北部,有一片广袤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这是一片由傣家兄弟岩香罕和岩里特自发建立的动物保护区.岩香罕和岩里特自幼一起长大,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两人情同手足.  相似文献   

7.
在严酷的生存条件下,人不是恐惧得发狂,就是坚强得发硬……1995年4月,远离西双版纳泼水节暄闹的人群.我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勐养自然保护区莽莽丛林考察。在五万分之一的军事地图上,这一地区除了密密麻麻的等高线之外,只标注有三个地名:新龙山寨、小孔明山和党片。4月23日,我们从勐养出发,先乘坐40里路的拖拉机,然后步行30余里,进入保护区核心地带。4月的西双版纳酷热难当,炽热的太阳晒得人近乎脱水,拖拉机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如同喝醉了酒,跌跌撞撞,我们一行五人在钢筋铁骨的车厢里像一锅炒豆子滚来荡去,路上的滚滚黄尘转眼…  相似文献   

8.
云南的西双版纳早已名震海内外,可谓尽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地处苍凉大西北的青海高原上也有个“西双版纳”,那就是堪称塞外奇观的孟达山自然保护区。它地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南30公里的昆仑山支脉西倾北坡。这里的山水风光和天然植物,与云南西双版纳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9.
寿振黄 《科学通报》1958,3(4):112-112
1957年秋季,中国科学院云南生物考察队在西双版纳发现当地傜族青年装火药的牛(?)很特别,大的一端灰白色或浅绿色,尖的一端颜色渐深,变为黑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12日,《中国青年报》以“西双版纳太规模毁林种胶,发财后却发现没水喝”为题,报道了西双版纳大肆砍伐原始森林,毁林种腔,导致“热带雨林也开始缺水”的罕见景象。这条新闻曾引起了许多生态环保人士的担忧,大家纷纷呼吁,不要为跟前小利而让植物王国遭受生态浩劫!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梦。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现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 高高望天树 到达西双版纳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就坐车去了 “望天树”景区。这里有一种树叫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 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藤状的植物,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雨林里面很是有些幽深,我想晚上走在这里一定是很吓人的…  相似文献   

12.
傅逸贤 《科学通报》1980,25(21):984-984
在气候形成的许多因子中,作为能量源泉的太阳辐射所起的作用是带有根本性的。地球温度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弱。它的不均匀分布造成了一圈环流,赤道地区上升在高空流向高纬度,极地地区下沉在低空流向低纬度。夏半年太阳辐射南北差值小,大气环流和平均锋区便弱;冬半年差值大,大气环流和平均锋区就强。此外,南北半球  相似文献   

13.
全球陆地年降水场的长期变化(1948 ~ 2000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能  陈绿文 《科学通报》2002,47(21):1671-1674
研究了1948-2000年全球陆地年降水场的长期变化,结果表明在1978年前后全球年降水量突变减少,平均每年减少0.54 mm.模糊聚类方法将36个纬圈的年平均降水量划分为6个纬带,研究了6个纬带的年降水量的长期变化.指出,除了北半球高纬度(60°-90°N)降水略微增加以外,各纬带的平均降水量都表现为减少,35°S-35°N的降水量减少最为显著.降水量减少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平均降水减少为0.98mm/a.划分了1948-2000年的全球旱涝年,指出旱涝年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研究指出,在暖事件全球陆地平均降水量每年减少15.4 mm,而在冷事件年则增加14.4 mm.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频繁发生的ENSO事件可能是全球年降水量减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是我国惟一还有野生亚洲象生存的省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云南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省份,特别是那时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等靠近边境的地区到处都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坝子里(山间盆地与河谷冲积平原)、河流边,肥美的水草一直铺到了天边,野象有着广阔的生活空间。但是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大批“知识青年”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87.8”济南地区特大暴雨的中尺度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翠娟 《科学通报》1989,34(20):1561-1561
1987年8月26日,济南地区的过程总降水量达270mm,据山东省防汛指挥部统计,济南市区降水量更大,平均在300mm以上,最大达340mm,是近二十年来济南地区最大的一次暴雨。暴雨期间还伴有龙卷风,给济南市造成巨大损失,是济南地区七十年以来受害最重的暴  相似文献   

16.
云南南部新近采得的中国鸟类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作新 《科学通报》1958,3(4):111-111
自1954年以来,云南大学、武汉大学的生物学系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组,曾经先后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及其附近进行鸟类采集调查。所采标本经鉴定后,计得国内首次记载的鸟类25种和1亚种,分隶于10目,19科,21属,就中7个属(见下表注有号者)亦为国内的新纪录。这些鸟类,除少数业已报导以外,将由本文作者连同郑宝赉(动研所)、潘清华(云大)、唐瑞昌(武大)写成论文,在动物学报发表。现将所得的新纪录列于下面。J.鹰形目  相似文献   

17.
计算云南及周边地区48个宽频地震台记录的8600个远震P波接收函数,并根据参考地球模型将接收函数从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在转换深度550 km处,将1°×1°面元内的接收函数叠加成一道信号,共获得了沿纬度28°,27°,26°,25°,24°和23°N的6个共转换面元叠加剖面,其叠加深度在0~800 km之间.结果表明:(1)在26°N以北的地区,410和660 km间断面的平均深度分别为407~408和663~667 km,地幔过渡带的平均厚度处于255~259 km之间,过渡带的厚度接近全球平均厚度250 km;(2)在26°N以南的地区,410和660 km间断面的平均深度分别为412~426和675~703 km,地幔过渡带的平均厚度处于262~279 km之间,明显大于全球平均厚度250 km.云南地区410和660km间断面的加深显然与印度板块在缅甸弧下方的俯冲有关,然而,从云南地区地幔过渡带的结构来分析,本文认为印度板块沿缅甸弧向东俯冲主要发生在26°N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西双版纳属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来到傣族村寨,感受傣家的独特风情。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与熊的发现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密林中,隐藏着许多珍贵稀有植物,在那里祖祖辈辈生活着的傣族人民中,也流传着不少关于植物的动人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西双版纳的傣族猎手们常为如何更有效地杀伤野兽而冥思苦想.因为一些大型动物,人很难靠近,而用箭、弩在远处射击,常常射不中要害,只能眼看着到手的猎物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月平均纪录,分析了1980年8月引起长江下游地区大水、低温的异常环流。发现这月的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虽然很强,但是位置比常年(30°N附近)偏南很多。北方经常有较强的冷空气从东、西两方南下,使最大偏西风轴线停滞在32.5°N附近(常年在42°N附近),南北气流交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在黄河一带的雨区南移。在等涡线密集并与偏南风交角较大的地方容易发生暴雨。这种东亚异常环流与南半球、大西洋的环流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