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特别是一些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之后。新建王朝的统治者是实行让步政策,还是进行反攻倒算,这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这一问题又直接涉及到对社会发展动力、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评价。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有的同志过分夸大了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把复杂的阶级斗争简单化,强调地主阶级对农民只有反攻倒算,而根本不存在让步问题。最近几年,有的同志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把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归功于统治者主动对生  相似文献   

2.
公元1851年,广西爆发了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革命。这次革命运动,把中国封建社会旧式农民战争推到了最高蜂,同时又给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以深刻的影响。这场爆发在近代史初期中国的农民运动,由于中国基本上仍然是封建社会,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共同规律即共性;又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决定它必然具有区别于以往农民战争的特殊规律即个性。研究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必须从近代中国社会的具体分析着手。广西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发源  相似文献   

3.
试探西晋末年各族人民反晋斗争的性质周鼎初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纷纷反晋。其斗争结果,造成西晋政权的彻底瓦解。其斗争的性质怎样?值得探讨。西晋末年各族人民反晋斗争的性质,取决于西晋政权的性质。西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是封建生产方式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来曾有不少学者著文阐述“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如据李光壁等同志收辑的《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一书中共收录二十一位学者写的有关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的论文共二十六篇,几乎每篇都套用上述公式,大多在文章开头时引录上述这段话证明作者写的这次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然后在叙述起义失败后的结束语中,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处在大动乱大分裂时期.各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政权.十分重视立法工作的法律运用,在全面总结秦汉法制成果的基础上,使中国封建法律从编纂体例、内容、形式、概念以及司法制度等方面都获得了突出的创新和发展,从而为完善我国封建法制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据着不朽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周期──续《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王朝、分裂时期全国农民战争及更替关系浅析》陈德鹏(编者按)陈德鹏同志对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周期,研究多年,有独到见解,对研究中国古代史颇有价值。本刊于1993年第1期曾发表他的《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王朝、...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对于晚清颇受道光皇帝重用的汉人大臣曹振镛历来批评较多,甚至认为他是"庸官"的代表,对晚清腐败的官场习气应负重要责任。研究认为曹氏为官之道中有消极成分,然在封建社会有其适用性,把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的官场习气简单的归罪于曹振镛个人有失公允。应该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儒家传统文化出发,以探求"曹振镛现象"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封建社会里,各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有其共同规律,这主要表现在各国农民起义都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榨而引起的。它是封建社会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由于各国历史条件不同,农民起义所表现形式,所提的口号和要求是不一致的。如果我们拿西欧各国的农民起义,和东方一些国家的农民起义,特别是和我国的农民起义作一比较,我们将会发现,西欧各国的农民起义,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反  相似文献   

9.
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从汉代以来作为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思想,一直贯穿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不能否认的是,儒学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有着比较强烈的吸引力。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贵族出于巩固政权、推进汉化等需要,对儒学的传播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抉择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以后,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的社会变为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残酷地掠夺、控制和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维护世俗封建统治秩序是路德一贯的、根本的政治立场。路德对农民战争的态度和他晚期强化世俗政权的主张均是他维护世俗封建统治秩序的一贯立场在新形势下的必然发展,并不意味着他"背叛了人民"。路德中晚期继续坚持维护民族利益;他晚期的政治主张与封建诸侯的政治主张仍有显著差异,某些政治观点包含了与封建等级制度不相容的进步因素。因此路德晚期并未"成为诸侯的奴仆",而是坚持了当时先进的市民阶级的政治立场和主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有许多具体因素,但从史学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其根本原因是无动机行为及惰性继承。历史是人们所创造的,但人们并非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创造历史,即他们的历史活动是一种无动机的行为。同时,历史是一条连续不断的链环,每一个时期都受到上一个时期和全部前期历史的影响,形成惰性继承。无动机行为有不同的模式型态,在历史发展变化中体现出来,正由于此,才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先进的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到了近代却落后了。本文就封建主义的压迫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这个根源之一进行论述。近代中国这个概念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时期,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统治中国的清王朝,辛亥革命后,代之而起军阀统治,随后是国民党政府。这几个政府实质上都是封建势力对中国的统治。在经济上,第一,兼并土地,残酷剥削农民。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地主政权,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了极大的干预。这种干预,持续时间之长,深入领域之广,以及影响之深远,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少见的,可说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封建地主政权,是适应地主经济的需要而出现的。反转过来,它忠实地为地主经济服务,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干预。这种干预集中表现在下列诸方面:在生产领  相似文献   

15.
晚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士商渗透是一显著特点。这种现象强烈冲击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社会等级结构,也否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晚明社会风气、封建政权、教育事业和商业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改革的历史功绩与成功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历来引人注目。对这一事件的评价也历来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这次改革是中国历次改革中比较成功的一次,其重大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魏晋律江b朝时期是他主封建经济大发展时期,不仅汉族劳动人民人身依附关系在加强,从魏晋以来大批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族也都逐渐由氏族制和奴隶制进人封建制,这是历史的进步趋势。北魏前期虽然也已开始封建化,但进程比较缓慢,孝文帝时期由于推行了均田制等一系列改革,大大加速了封建…  相似文献   

17.
每个国家政权都必须有一定的人材培养、选拔途径,方能保证其政权组织的存在和延续,国家机器才能连续运转。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形成以后,一直延续到清末,科举制度就成为封建王朝选拔人材的重要途径。由读书中科举而做官,这条道路就是所谓的“仕途”。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就围绕着这条“仕途”旋转。科举制度,决定着中国  相似文献   

18.
"道"与"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人们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线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所提倡的"重道轻器"之价值取向被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赏识,曾一度主导社会价值观念的取向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走向。在新的社会历史阶段,应客观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器观",并在中国当代社会建立新型"道器观"。  相似文献   

19.
自从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以来,读大都把凤姐看成是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精神能干,泼辣狠毒的妇女形象,这个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凤姐首先也是人,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妇女,是一个想摆脱封建男权束缚,敢于向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挑战的封建妇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延续两千余年?阻滞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是从五四到今天,富于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共同关心探讨的问题。五四运动的先驱们冲破了封建思想牢笼,喊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把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觉悟与斗争提到一个新高度。其振聋发瞆的启蒙作用,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囿于当时的条件,先驱们对传统文化,还来不及进行深入的科学分析,议论不免偏颇。一则几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二则几乎把封建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把封建专制主义尽归源于孔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