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科学引文索引(SCI)”——国际上评定科研成果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正>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是关系科学家个人、发 表论文的刊物、甚至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重要问题.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至今没有完善的评估方法.经过各种各样的尝试,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SCI)是比较客观和定量的评价方式,已愈来愈被科技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刘永坦、钱七虎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技奖于2000年设立,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上海科技界升起173颗启明星(科技日报记者孙明河报道):10月上旬,又有36名青年科技英才获得每人5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至此,上海科技界升起173颗启明星。以启明星命名的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出台于1991年。这是上海市针对学科和技术带头人青黄不...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掌握着科学技术和掌握科学技术和管理才能的人才不停地流向发达国家,形成了一些西方专家所谓的“技术逆转移”。从这种逆转移中获益最多的看来是美国、加拿大和英国。这种逆转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发展中国是有害的。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许多机构和人类迁徙学家进行社会调查、举行研究会、著书立说,试图查明情况,分析问题,找出逆转移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缓解这种局势的办法。原来,英国是人才流入的国家,现在却变成了人才外流的国家,此现象引起全世界科技界普遍关注。这里,我们发表一份英国人才外流的调研报告,对发展中国家可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科技界的盛会,也是国家的盛事。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受关注。据统计,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31名科学家荣获该奖项。为什么要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什么出现两次空缺?19年来最高奖有哪些变化?我们从中又能得到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6.
说到李约瑟,中国科技界对他并不陌生,因为他是中国人民心中最杰出、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他是让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真正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2002年6月2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在科技界和科普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一位多年从事科普创作的老同志,我热烈拥护料普法的颁布实施。从此,我国科学技术普及便有法可依了。这是“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共同盼望已久  相似文献   

8.
今年,固体物理学家黄昆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500万元,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人物。其实,83岁的老科学家早就是科技界鼎鼎大名的人物了。他走的是老一辈科学家们科学报国的典型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并从颁布之日起施行。这是全省科协和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全省各级科协工作已经纳入依法  相似文献   

10.
新年寄语     
亲爱的读者,当您拿到1990年第1期《世界科学》时,可能已是1月底,或者2月初了。但我们仍向大家拜个晚年,祝诸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在新的一年里,《世界科学》将竭尽全力为奋斗在科技界、教育界以及其他工作岗位上的广大读者服务,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译文提供国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您在世界科学这块沃地上能得到丰富的收获。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内的重大突破,仍然是我们注视的目标,我们会不失时机地加以报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学》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于3月4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会议由本刊余幼根同志主持。应邀参加座谈会的领导、科技界及教育界的同志一致称赞《世界科学》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科技刊物。创刊十年,成绩蜚然,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身居科技界领导岗位的同志认为,常看《世界科学》对了解国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热点,非常有好处。而从事科研和教育的同志认为,《世界科学》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且对指导学生从事研究,确定科研方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学术论文是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其学术影响力的研究一直被科技界所关注.研究学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后续学术论文与之前发表的学术论文具有什么关系,这种研究对于学术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与国际上一样,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主要以文章数量、刊登在何种刊物及引用率作为学术影  相似文献   

13.
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是今天知识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初,中共四川省委负责同志,提出要在四川科技界树立“文人相助,相见有益,大力协作,共同提高”的新风尚、新学风。怎样做到“文人相助”?他说,要提倡文人相交、相知、相携、相续。要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不要随意把学术问题牵扯为政治问题。学术争论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注意尊重少数人的意见,不能多数人去压制少数人。省委负责同志的这些意见,得到科技界的热烈反响,大家认为,这四句话提得好,对于清除“文人相轻”的旧思想、旧习气,树立“文人相助”的新思想、新道德,推动我省科技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很有帮助。大家围绕科学道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在这一期选登了著名学者和专家柯召、谢立惠等七位同志的文章。今后,我们将继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Papon  P  邵水浩 《世界科学》1989,11(11):51-54
本文认为对科学技术的未来作预测性思考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尽管这样做有其明显的困难和局限性。以往,科学家对科学技术中的某些趋势和重大理论方案已成功地作过评价,发现了一些新出现的范式,找到了一些进步的障碍,承认有些实验工具和技术能有效地由一个研究领域转移到另一个研究领域。作者在讨论要求机构变更和学科变革的两种主要趋势以前,对一些在不久将来可能改变科学知识范围的“重大事件”、新范式和技术新突破作了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15.
目前,科技评价已成为我国科技界备受关注的问题,科技评价的改革也被提到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然而,什么是科技评价?科技评价要遵循哪些基本准则?如何理解评价的独立性?对于这些关于科技评价和科技评价改革的基本问题,目前各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提出,为了推动科技评价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和当前科技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出发,可以将公共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绩效评价和学术评价中的价值导向问题作为科技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并针对公共RD绩效评价的三个基本原则(独立性、可信性和有用性)进行了讨论.简要介绍了我国公共RD绩效评价的成功案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重点分析该评估如何体现这三个基本原则.试图针对科技评价和科技评价改革的一些基本的、有争议问题的进行讨论,希望有助于促进科技管理者、科学家和评价专家之间的对话,并为推动我国科技评价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社会化、科研职业化、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引起全球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科学道德问题纷繁复杂,当前国际上把其中最典型的、较严重的问题归结为科学不端行为(scientific misconduct),而发达国家科学界近年来又把科学不端行为的范畴严格限制在伪造科研成果(fabrication),弄虚作假(falsification)和剽窃抄袭(plagiarism)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1981年四川省遭受特大洪灾以后,在中共四川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各部门、各学科都进行了认真的科学总结。这是探索大自然规律,认识自然规律的必由之路。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组织科技界各方力量协同配合攻关的一次实战。1982年春天举行的四川省特大洪灾科学总结大会,是四川科技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创举。这些经验教训,将成为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这一期我们选登了11篇文章,杨超同志的《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取得更多的自由》,是一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其它如气象、植被、滑坡、泥石流、水土保持以及邮电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科学总结,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我们相信,这些文章对科技界、各条战线的干部和群众都是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兴起,开辟了液体二氧化碳的新应用领域,引起国际科技界的极大兴趣,并显示了工业应用的巨大潜力。《二氧化碳的萃取应用》一文从超临界液体二氧化碳的特性出发介绍了广泛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技术之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如何?技术的本质、来源和决定因素是什么?企业本身不断积累、开发和调整自己的技术与引进他人技术的关系何在?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如何协调发展? 这些都是科技界、企业界和政策制订者们长期以来十分关注而且颇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在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对制订出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确政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的一些重要论点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的大科学     
正"大科学"(Big Science、Megascience、Large Science)是国际科技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大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模式主要包括:科学家个人之间的合作、科研机构或大学之间的对等合作、政府间的合作。近几十年来,一些重要科研机构的大规模研究的运行特点和研究文化都在发生变化,大科学已非昔日之大科学,而是进入了新时代的新的大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