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的发明设想”栏目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投稿参与者也越来越踊跃。看到年轻的朋友们参与科技活动的高涨热情,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为了让朋友们更好地打开发明的思路,今年我们特邀请著名专家赵锡禄先生主持本栏目,及时对朋友们的想法给出点评。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们能够在发明设想的自由天空中越飞越高。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知识就是力量》2006,(6):80-80
漫画欣赏·另类进化《知力》您好,我的母亲是你们忠实的读者,她对老年人健康饮食方面的内容非常关切。现在也感染到了我。我现在也非常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希望你们能在杂志中多加入一些健康方面的话题。也可以开设一个健康咨询方面的栏目,由读者发问,专家解答。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也是为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向健康之路的桥梁。安徽韵梅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社会的我从你们的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报道——别把CHINA变“拆拉”。这篇文章写得真的很好。现在的城市实现着“三光政策”:房拆光、人搬光、树砍光!CHINA就是“拆拉”还真是很谐…  相似文献   

3.
美国蒙特雷研究所的鱿鱼专家斯坦·亨特所言:“为了看到一只活着的巨型鱿鱼。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这是每一个鱿鱼专家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文科生,你也许对那些充斥科技名词和冗长叙述的杂志感到头疼?那么我向你保证,翻开色彩缤纷的《知识就是力量》,你的这种担心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以我个人的感觉,现在《知识就是力量》中的“知识”二字,绝不仅仅是指“自然科学知识”这样一个狭隘的领域,而属于囊括了各门类精华的“大知识”范畴。刊中不乏自然科学的普及和介绍,但还有更多涉及历史和人文的栏目,定然会让你眼睛一亮。“缤纷文化”和“人生驿站”也许都是非常适合你的栏目,里面收集了一篇篇充满哲理和文采的文字;它们也许不能带给你具体的知识,却能为你的心灵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5.
你有需要保密的邮件保存在“FoxMail”中吗,不想被别人看到?你坦然地告诉我:“没问题,已经将‘账号’加密了。”我可要告诫你:没用!如果仅仅是“账号”加密,那么你的隐私不会有安全保障!下面我用具体的操作过程让你瞧个明白: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你们好!有幸与你们交上朋友,这也许将是我人生的一次转折。我是一名新疆的少数民族读者。我从1993年就迷上了贵刊。一直坚持订阅。“知力”给我带来方方面面的知识,真可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经我的介绍,懂汉语的朋友也都开始订阅贵刊。我作为一名教师,特别需要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知识。当然我最爱读的也是这方面的栏目。遗憾的是,贵刊新栏目中少见贴近学校生活的内容。以前“教育与学习”栏目,我觉得挺好的嘛。我希望这个栏目能够重新开辟。最后祝“知力”越办越好,更上一层楼。新疆托合塔尔.祖汉感谢您的热情来信和建议,我们将适当…  相似文献   

7.
《知识就是力量》早就计划要开一个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专栏,并让我充任这个栏目的撰稿人。 通信,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了。因此,开个专栏似也有必要。但介绍现代通信的文章已经发表不少了,再讲讲什么,倒是一个难题。我考虑再三,想选取一个新的角度来介绍通信。基本上是从横向展开,有感而发,并不求系统和全面。 我不想多占杂志宝贵的篇幅,尽量把文稿写短些,每题两三千字足矣。我虽也有一个总的设想,但不足为据。主要看读者的反映如何,如果反映尚好便写几期,否则便及早“收兵”。我期待着广大读者对本专栏评头品足,严格地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8.
吸尘车吸尘车看到清洁工人在公路上打扫卫生,付出很多体力劳动,还搞得尘土飞扬。打扫公路成了一项又累又脏的工作。为此,我设想用“吸尘车”,来减少清洁工人的体力劳动,提高效率,保护环境。具体想法:将汽车设计为一个大功率吸尘器。①车身为一节车箱,也就是垃圾箱,内有吸气风扇,将垃圾、灰尘吸入。②车尾有一个吸入口,为长方形,贴近路面。口大小适宜,可吸进体积较大的垃圾。③车头为驾驶室和控制室。(设想者:任艳朋山东滨州市北镇中学高二(1)邮编:256600)[点评]“吸尘车”是一项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设想。目前的清扫车基本上用的是…  相似文献   

9.
知力之友     
犹如苦海中的救命船 我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从上初中时,我就如饥似渴地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科普、科幻读物来充实自己,但相互比较时,我最喜欢贵刊。我认为贵刊的最大优点是内容覆盖面广,栏目构思巧,其中的《科学与幽默》、《当代爱迪生》最精彩。这两个栏目诱导、提示读者如何捕捉思维火花,寻求最佳方案。这对于我这样天天不得不往脑子里强塞知识的学生,真如苦海中的救命船。启迪读者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思考,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从获取知识,变为获取能力,这是贵刊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出色之处,这在我能看到的科普读物中只此一家。但这种可爱的“思维体操”的比重还是小了一点。 专栏文章也相当好。像金涛先生的“古文明巡礼”,李元先生的“访美见闻”,郭正谊先生的“中外江湖古今谈”都非常好,有连续性,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在一起写,适应时代要求,也体现了现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读者要求,我们在“生命”栏目中,开辟“珍奇的海洋动物”子栏目,请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海洋动物专家曹玉茹老师以图文并茂和问答形式向朋友们介绍有趣的海洋动物知识,欢迎您关注并参与答题。 ——编者  相似文献   

11.
实话实说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在全国电视观众中早已好评如潮。但是,作为这些名牌栏目的管理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梁建增,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直到最近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人们才终于看到了一点“卢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笔者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作《有人想炸月亮》。当时觉得这标题很新鲜,也很有意思,因此,过目不忘。至于文章内容也没有太在意,只知道有几位俄罗斯科学家想干这件事。科学研究嘛,提出一些大胆设想是不足为奇的。近日,笔者在报上又看到了关于“炸月亮”的报道。于是,引起了我对炸月亮的高度关注。通过Google输入了“炸毁月亮”四个字想看看网上是怎么说的。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回是真的有人想炸月亮了,而且不光是俄罗斯人想干这件事,美国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90年代就有人想把月亮炸掉。俄罗斯人炸月亮的理由是把月球…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来信内容被本栏目摘登过的朋友,将会收到杂志社赠送的礼品——本刊编辑部我第一次看到“知力”是在1958年暑假,当时我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学生,得到那本杂志(1958年第一期),我惊喜异常,如获至宝。多年来,我不知看过多少遍,一直珍藏到今天。我是地方科协工作人员,而“知力”是我们科协主办的刊物。因有以上两个原因,我对“知力”有很深厚的感情。我认为,多征求读者的意见,尽可能满足大多数读者的要求,是办好刊物的一个办法。多与同类刊物,或世界有名的刊物比较,但不是亦步亦趋,更不是照搬照抄,而要办出自己的特色。“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响亮…  相似文献   

14.
去年秋天,有一个工程学校请我去帮助他们的学生学习怎样写作,他们把我安排在物理系一间闲置的房间供我作办公室之用。从我的办公室走到楼下大厅,就会看到一幅宣传“2005世界物理年”的海报。在海报上,留着一头触电式头发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肖像格外引人注目。这幅海报是为纪念100年前的那个物理“奇迹年”而张贴的。那一年,一位年轻的瑞士伯尔尼专利局职员发表了5篇关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论文而使物理学发生了革命。这幅海报呼吁:“让2005年变成另一个奇迹年吧!”2005年悄然已过,人们并没有看到什么奇迹发生。这幅海报就像一张…  相似文献   

15.
镜头之一: 我正走在校园中,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拦住我说:“杨老师,我有事请教。”她一边说一边四处张望,似乎搞得神秘兮兮的。“什么事啊?你在看谁呢?”我不解地问。“我任课的班上,有一个女孩子,平时每天来我办公室问问题,但学习成绩还是一塌糊涂。”“这有什么可紧张的呢?”我问。“我不是担心她的学习成绩,而是今天她对我说:‘老师,我终于看到您了,两天没看到您,我快要疯了。我只有每天看到您心里才比较踏实, 不然就难受。’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她每天来办公室,不是为了学习问题,而是为了看到我。”  相似文献   

16.
知力之友     
我是在校的一名大二的学生。去年来到大学校园,我在学校阅览室认识了《知力》。当时吸引我的栏目是“古文明巡礼”系列,世界各国那不同的历史,风俗文化,风景名胜,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我的心。另外,我是一名科幻迷,“科幻世界”这一栏目,更加拉近了我和《知力》的距离。 在一年的阅读中,我发现《知力》的质量在提高。今年的前几期,书中介绍纯科学的文章篇幅较长了些,读起来有些枯燥。后几期同样是介绍科学知识,短小精悍的内容却非常吸引人,慢慢地,我对其他栏目兴趣也大了起来。每一期通常要读好几遍。真心希望增加篇幅后的《知力》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7.
当代爱迪生     
致发明爱好者朋友 自从“当代爱迪生”这个新栏目与读者见面后,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收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发明爱好者的来稿。其中,有在校学生,有青年工人,也有年逾古稀的退休干部。他们提出了不少颇有实用价值的小发明设想和小革新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思路大开。虽然,有一些仅仅是设想而尚未得到实践的验证,也有一些虽说明了原理却缺少相应的零件图、装配图等,但大家热情的参与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这也正是我们开设这个栏目的初衷。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朋友聚集  相似文献   

18.
哭泣的骆驼     
著名环保志愿者包钢退休工人卢彤景,从1995年起六进阿拉善地区拍摄了数万张生态警示的照片,记录了阿拉善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旨在“我看到了,我要让看不到的你也看到”——没有草吃处于掉毛脱皮死亡进行时的骆驼,穿着花衣服的羊、沙进人退的村庄、死不瞑目的骆驼母子……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候.我在报上看到了这样一件令我始终难以忘怀的事情:有个教师给一年级新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闻香味”她拿了半瓶白开水走进教室,让大家闻一闻瓶子里是什么香味,闻后不准相互交流50名小学生闻过以后,教室里一片肃静.老师便说道:“凡是闻到香味的请举手。”  相似文献   

20.
知力之友     
我是一名初中学生,我订阅“知力”是从今年才开始的,半年下来,我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知力”,对其爱不释手…… “知力”给我带来方方面知识,真可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在此我想对几个有特色的栏目提一些看法。首先是金涛先生的“古文明巡礼”,读来完全是一篇篇优美、隽秀的散文,我尤其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