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秦汉时期的颂体创作承接先秦《诗·颂》,仍有较为明确的适用场合和用途,和相关礼仪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但同时颂体又与乐、舞相脱离,使得自身真正成为一种相对独立、成熟的文体类别。颂体的礼仪性功能决定了其文体风格,亦成为赋颂辨析的前提,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对古代文体功能要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
原初楚声音乐与《今有人》所属的相和歌存在密切联系;二分节奏的楚辞“九歌”句型“○○○兮○○○”,通过对“兮”字的置换、改用叠词或联绵词、在“兮”字之前某个位置增添一个字等三种途径,实现向三分节奏的“○○/○○/○○○”七言句型的转换;楚辞体中的另两种句型“〇〇〇〇,〇〇〇兮”、“〇〇〇〇兮〇〇〇”,也是产生七言诗句的渊薮。七言诗源于楚辞体,可以在张衡《四愁诗》、曹丕《燕歌行》等早期七言诗的形式特征及其演进发展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
美荷日农业产业化成功模式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农业纵向经营形式,它是依靠经济和法律将农业与其相关的工商服务等行业相联合而形成的一种农业经营形式,是被世界发达国家实践证明了的成功之路。纵观美荷日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模式,不难看出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中关于赋体起源流变、类别品目、体制结构和历史发展的总结和论述,不仅具有梳理、归纳赋体发展情况的文学史意义,且与《文心雕龙》的整个文论系统构成关联紧密的一体,是史与论、微观与宏观等多重视角的纵横交叉,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体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当前,师范教育的发展还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应努力形成以培养方向“弹性化”、课程实施素质化、师资结构高层次化、培养过程一体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师范教育体第不,这将是师范教育改革的一种抉择。  相似文献   

6.
在古人的小说现念中,有"史家小说"和"文家小说"两种小说文体:"史家小说"主要是笔记体小说,"文家小说"包括传奇体、话本体和章回体.二者的文体差别是:在记述方式上,前者是记事型,后者是叙事型;在文体形态上,前者单一,后者杂糅.古代小说文体上的分野不代表小说本质概忿的差异,忽略古代小说文体形态和写作特点的差异,是造成学界长久以来对古典小说的范畴难以完全界定的原因之一.恢复古人对小说文体的划分,有助于打破现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研究的壁垒,为二者的打通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7.
晚唐体是流行于唐宋时期的一种诗歌体式,指通过刻意苦吟而形成的清寒、小巧、野逸的诗歌风格。晚唐体形成于晚唐五代,但其真正成熟与发展主要是在宋代。晚唐体与宋代各种诗歌风格间有相异、相斥,也有相互吸引与融合。晚唐体在宋代诗歌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宋调的形成及转型过程都有它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虽然在北宋诗文革新中晚唐体属于被修正和否定的因素,虽然晚唐体为主导的南宋中后期诗风变革并未将宋诗推向新的辉煌,但不能否认它是促成诗史变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宋初三体即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的创作典范分别是晚唐的刘白、姚贾、温李这三大诗人群。其中,无论是刘白诗人群与姚贾诗人群,还是白体与晚唐体,始终表现为两种艺术风格的对立。而昆体与白体的关系则要复杂得多,不少昆体诗人都有过学白体的经历,昆体可以被认为是白体之后的一种合理的历史反动。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手段的日益进步,不仅在校学生要求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岗位的职工也面临着扩大知识结构的迫切任务,以适应日新月异生产技术的需求。在传统教育形式运作的同时,电化教育应运而生,它以巨大的生命力显示出多方面的优势,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电化教学之所以迅速被接受,其中包含着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人类大脑具有感受、贮存、判断和想象四种功能。智力是大脑功能外在表现的基本形式,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由上述基本能力综合形成而表现出来的注意力、理解力等,从广义上说…  相似文献   

10.
细胞中添加一条同种染色体的植物(2n+1),称为三体植物.根据缺失和补尝染色体的类型,分为初级、次级、三级、端三体和补尝三体等,近20种.初级三体植物是指个体添加的一条额外染色体是正常染色体组的一条.初级三体是所有三体类型中最易获得的一种,目前已建立曼陀罗、玉米、大麦、黑麦、水稻和萧茄等植物的三体系列.三体系列对细胞遗传学、连锁群分析和染色体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级三体选育途径很多,归纳如下.1由二倍体选育1.1正常二倍体自然发生初级三体Blakesee(9)首先在正常二倍体曼陀罗中发现了曼陀罗球形三体.Go…  相似文献   

11.
西晋赋之繁荣,为六朝诸代所不及.于此繁荣景观中,展示出西晋某些新文化风尚崭新的赋学观念,开阔的艺术视野,感伤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东汉墓碑文,就其文体性质而言,是一种饰终礼文,它与东汉丧葬制度、丧葬礼俗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崇儒重孝兴礼文的产物.东汉墓碑文,大多非朝廷诏立,这也是东汉后期王室衰弱的反映.自然,墓碑文乃铭刻于碑石之文,碑石不易坏朽的特征也是墓碑文繁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初唐的审美追求对于魏晋六朝和中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初唐对于前代的书法艺术和理论成果有着全面的继承与发展,并为中唐的审美追求作了辅垫.  相似文献   

14.
宋神宗熙宁年间的大变法是北宋年间的重要历史事件,作为变法中心人物的王安石,其诗歌创作深受这一事件影响。从变法初期的思考和准备,新法推行时的自信和坚定,到新法受挫时的坚持与纠结,变法变异时的悲愤与超脱,时事变易,心态不同,在他的诗作中留下了分明的轨迹。通过熙宁变法与王安石诗歌创作关系的个案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王安石诗歌发展演变的过程,也可以更加具体、深刻地认识到宋代文人政治对于宋代文学发展提供的独特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5.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6.
因地处东南沿海的特殊位置,并着开放型的地理及生态,带着家族的色彩,在南中国海的大环境下,闽南经济在宋元时期就呈现出开放的态势,清代尤为典型,出现了人口的外迁,而人口的外迁以及多方面的回流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以及家族传统的强化。  相似文献   

17.
受化和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晚清词人分布呈明显的区域“出产”和区域“群居”格局。晚清词人的区域分布已从清初、清中叶江浙两省的一枝独秀变为江浙、岭南、湖湘、闽中、皖上五区的众花争放。岭南、湖湘、闽中、皖上词人奋力急追,和江浙词人一道,为晚清词学的繁荣共倾情思和心力。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诸子中,孟子是对易学思想琢磨最透、领会最深、发挥最为出色的人,其特点是不讲卦爻、不拘泥于字、不分象数,只注重它的精神实质,而又能融会贯通、结合实际予以恰当地运用。在《孟子》中虽无一处提及《周易》,更无一处引用《周易》,但其言论却处处充满了易学思想,闪耀着《易》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张燮为漳州明代著名学者,所著的<东西洋考>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张燮的生平和著作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漳州明代月港的兴盛.  相似文献   

20.
五代作家的人格心态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而发生了质变,这种质变在当时文人生活条件最为优越、创作成果最为丰富的南唐,表现得尤其明显。正是这种文人心态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南唐党争的产生与延续。南唐文人的心态大体分为三种,其中,追名逐利的处世心态与意气用事、相互诋毁的仕宦心态是南唐党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沉迷声色、逃避现实的人生取向则体现出了南唐党争对于文人心态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