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对比英汉植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异同和分析英汉民族认知思维上的差异,有助于克服英汉语之间的交流障碍,并可促进英汉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许迎军  王晓娜 《科技信息》2011,(29):276-276,31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文化反应和思维方式。隐喻是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用一种事物或经验理解另一种事物。隐喻是思维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语言的概念隐喻的创新应用;隐喻是篇章的框架,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深化,隐喻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3.
概念隐喻是一般隐喻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认知与思维.英汉两种语言的概念隐喻既反映人类认识事物的共性,又反映两个民族观察事物和建立创造性联想的差异.本文从概念隐喻入手,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时间概念隐喻、空间概念隐喻以及动物概念隐喻对比,分析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在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特别是概念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是由人类相同的身体、相似的物质经验以及英、汉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中,隐喻(metaphor)是进行隐藏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又称暗喻。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在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既是语言现象,也是认知现象,还是文化现象。隐喻对人类发展知识、进行思维和理解事物至关重要。本文就隐喻的认知功能及中西文化的隐喻比较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语义认知与语用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还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的思维的隐喻性产生了语言中的隐喻 ,而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从语义与语用角度对隐喻进行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的观点来看,隐喻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一种影响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本认知模式。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情感是抽象的或难以表达的感觉,所以,为了生动形象地描述人类的抽象情感,人们经常把它们隐喻化。成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反映在成语中。本文分析对比了英汉成语中"喜悦"这一基本情感的隐喻性表达,并分析了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高巍 《科技信息》2011,(24):I0141-I014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对于不同事物特征建立联系的方式或机制。由于英汉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及体验的不同,对于事物的认识及其隐喻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以白色和white为例,探讨其概念隐喻在中英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隐喻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的变异体,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本质上是人们用一种事物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必然会产生一些差异。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隐喻的本质及英汉隐喻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0.
韦璐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1):111-112,56
习语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构建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也构建了人类的语言.通过对英汉习语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隐喻的认知共性和文化差异性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以汉语、壮语和韩语动物类名物词为例,说明反映具体而特定之物的词即名物词是有得名之理据可寻的。这三种语言动物类名物词的词源义或者说构词理据可以从词音与意义的联系中探明。其联系有四个方面:(一)词音模拟动物的叫声;(二)词音描绘动物的形态;(三)词音反映动物具有的内在属性;(四)词音体现动物所处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VC++6.0环境开发Winsock应用程序的方法,利用MFC提供的CAsync-Socket类实现了服务器和客户端应用程序的通信,从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向服务端应用程序发送信息;服务端应用程序利用Windows的进程查找API函数获得本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名,并把它们发送给客户端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国高校英文校名翻译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向麟  张建龙 《科技信息》2009,(15):200-200
随着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多的交流和合作,很多高校的中文名后都增加了英文校名,但是目前没有对其进行规范,导致了一定的混乱。本文通过调查,对各类高校的英文译名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证落实了10个鸟兽名称的所指,它们都是《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解释不明或弄错了的。即:猸子(鼬獾);麈(麋鹿);鴢(黑颈);吐绶鸡(角雉);鹯、晨风(白尾鹞);狂(大鵟等);桐花凤、幺凤(太阳鸟);翡(赤翡翠)。  相似文献   

15.
品牌翻译中动物文化负载词的跨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历时与共时地分析品牌名称中动物词的文化负载喻义,解读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容易引起翻译失误的几个层面及其理据,以期品牌翻译能有效地将特定的文化信息准确传达给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的消费者,实现品牌名称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亚泉杂志》通过期刊媒介传播西方化学元素名称的历史意义。方法基于期刊传播原理,对原始史料进行考证。结果《亚泉杂志》所涉76种化学元素,比此前江南制造局译本多13种,其中6种元素名称铍(Be)、氩(Ar)、镨(Pr)、钆(Gd)、铥(Tm)、镱(Yb)已被化学界接受,沿用至今,氩(Ar)的命名更是其之首创。结论《亚泉杂志》中的化学元素名称经由日本传入,对以往化学元素“名目参差百出”的现象所作的“划一”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其译介形式、传播机制和传播内容与以往西士口述、华士笔录以及主要通过图书媒介的机制大为不同,对化学元素译名的统一、期刊论文科学用语的规范化表达都具有首创性。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语——指称动物名称的词以及以之为基础衍生出的复合词和固定结构。一方面,动物词语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大大地丰富了词汇系统;另一方面,相关新词的衍生、内部词义的发展、词与词之间的聚合关系显示了词汇的系统性。因此,动物词语有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轩辕,为星宿名,蜿蜒如龙如车,喻指通天的神车,玉璜是通天的虹桥,熊为天熊,通天的神话动物,即天与地、阴与阳之间二元对立的调解者、中介者的形象。在黄帝名轩辕号有熊这一符号现象背后,共有三种作为天地之间中介物的象征存在,即玉璜(天桥)、天车(轩辕)、天熊(有熊)。前二者作为神话想象的运载工具,有着互为象征的对应性:玉璜的形制中有一种雕刻出双龙首(有时则为一龙首)的原型形象,故为龙璜或龙形璜;轩辕神车为龙驾之车,上天入地。所谓黄帝骑龙而升天的传说,成为将三种神话名号统一在一个神话情节中的最佳实例。璜为龙形天桥,轩辕为龙驾之天车。有熊为升降于天地之间之天熊。对于黄帝之多种名号的这种三合一式贯通阐释,能够顺理成章,调和三者间的符码矛盾和语义对立,达成统一的神话理解。充分利用四重证据的论证优势,对此做出多方面的证明,将是找回并有效解读有关华夏人文初祖的文化记忆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Mobile Safe Ambients演算进程的拓扑结构抽象表示基础上, 通过识别可被激活的移动原语和通讯原语, 计算系统运行的所有动态进程拓扑结构, 并在文法规则中显示地标识约束名字和变量, 使分析结果在α变换下保持不变. 该策略可被应用于静态分析和验证基于Mobile Safe Ambients演算描述的并行与分布式系统的动态行为及属性.  相似文献   

20.
无线通信系统模块化设计标准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通信装备模块化的需求,按照全新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理念,提出了无线通信系统模块化设计标准体系,论述了该标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分别定义了标准体系中各项标准的名称、目的以及要求,分析了各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标准应该涉及的内容。在对无线通信系统模块化设计标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硬件体系结构标准、软件体系结构标准和安全体系结构标准,通过对软件体系结构标准进一步细化,形成了软件平台接口标准和应用程序接口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