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写了大量的通俗诗歌,被誉为“大众诗人”。《陶行知全集》(四)诗歌卷中收集了作者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四六年期间写的六百六十八首诗歌(不包括译诗)。最近通读了他的诗集,感到他是一位出色的大众诗人,又感到各种版本的“现代文学史”没给陶诗一席之地,这不能不说是遗憾的缺漏。郭沫若曾经说过;“陶行知  相似文献   

2.
论郭沫若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是一位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翻译家。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诗歌翻译与戏剧翻译的成就,不但影响着创造社,也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译坛和文坛。对郭沫若翻译思想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五四“新文学及“五四“翻译文学的研究,也有助于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及现代翻译文学史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理过其辞 淡乎寡味--论李季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季是一个辛勤的诗人,他的早期的诗,特别是《王贵与李香香》,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后期的诗,由于面对新的生活而找不到恰当的形式,更由于对形式的误解,终于使他的后期诗歌无法取得比前更大的成果,推及当代其他诗人,无不在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和对诗的本质的困惑中,终无所获地走过了他们的诗歌创作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黄葵是近年来在海南诗坛上纵横驰骋的青年诗人,他的六卷本诗集《曙光妖娆》系列,标志着他在诗艺诗美的追求上已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本文试图通过对其近期诗歌创作的分析阐释,理解诗人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探索诗人在诗美创造上的个性特色,体会诗歌写作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梁代诗坛上,梁武帝萧衍贡献卓著,为后世文史论家称道。他以自己的创作为表率,推动了梁代诗歌创作的兴盛。他还以帝王之尊广交文人学士,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他大力提倡诗歌创作,诗文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极大提高,实际上他已将诗才作为"取士"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这些举措对当时诗歌创作的繁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对当时的文士聚会和诗文世家的创作也有正面的影响。他要求文士们讲究诗歌创作的声韵、用典等技巧及艺术形式,对提高诗歌形制的正面意义不可忽视,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著名宰相,他的历史功绩,历代史学家多有论述与肯定。九龄在当时又被誉为“词人之冠”,可见他在初盛唐诗坛的地位。然而我们对张九龄诗歌创作的注意与研究显然是不够的,解放以来各种中国文学史几不叙述九龄诗便是明证。九龄诗歌以他开元二十四年遭谗罢相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本文拟就张九龄后期诗歌创作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1892—1978)创作于1904—1912年间的少年诗稿。郭沫若的出名更多地在于他那些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早期诗歌",如《女神》,但他同时也写自传。论文从比较的视野对郭沫若的自传体作品《少年时代》和收录在《郭沫若少年诗稿》中的那些诗歌与传统的唐诗进行了对比分析。郭沫若从小熟读唐诗,所以他在1904—1912年间写作的诗歌深受唐诗影响。在他早年写作的诗歌中,郭沫若非常注重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这些诗歌可以看作他年幼心灵的独特理想和愿望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壮族诗人中,莎红算得上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几年来,他除了出版两本诗集外,还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了数十篇诗作,成绩是显著的,在区內外部有一定的影响。我是他的诗歌的忠实读者,在此就他的诗歌创作特色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向大家请教。莎红诗歌创作的特色是什么呢?他自己曾这样说:“我热爱少数民族山区,我热爱少数民族兄弟,故在我的诗作中,绝大部分是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这是我诗歌的特  相似文献   

9.
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在诗歌创作方面强调运用和谐的形式和鲜明的视觉形象,把音乐和图画,节奏和形象两者统一起来,他的创作实践则完全反映了他自成一体的诗歌理论。文章对坡所提出的诗歌要写“美”的唯美主义美学原则(即:一首诗应尽量简短以获得印象美的统一,一首诗音乐美,节奏美的统一以及一首诗应选择忧郁美与死亡作为中心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阮元论     
阮元是清代乾嘉之际所有诗歌群体核心人物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 ,他以士大夫官员、学者、文人三位一体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 ,塑造了独特的诗心、诗情和诗歌风貌 ;他借助自身的社会地位进行文化建设 ,造就了诂经精舍的文化盛况 ,为乾嘉之际的文化和诗歌领域输送了新生力量。他是清代诗歌发展史上最后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方风雅总持 ,对乾嘉之际以及整个清代诗史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玉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发表诗作最多的诗人。从题材内容方面概括了徐玉诺在《诗》月刊上所发表的三类诗作。《诗》月刊进一步成就了徐玉诺诗歌创作的先锋姿态,徐玉诺与《诗》月刊的结合推进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皎然之所以成为诗歌史上以"诗僧"命名僧人诗歌创作群体的第一人,归因于他僧人本位的身份意识。这种身份意识突出的表现在皎然的诗歌理想、诗歌创作和诗学著作中,蕴含着其处于唐代三教争衡和禅宗内部宗派分化的历史背景之下,立足僧人本位对诗、禅关系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对"诗僧"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助益之功,诗僧的创作更是为"诗唐"增添了别样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从美学范畴来看,中国的浪漫主义是古典的传统,庄子、屈原、李白,一脉相承。在文学史上“五四”时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是对这种传统的继承,但是作为一种思潮则被认为是来自于西方。作为最早举起浪漫主义大旗的郭沫若,浪漫主义影响了他早期的所有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4.
顾伟凡 《科技信息》2007,(16):161-162
欧阳詹是泉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士,亦是福建的首位甲第进士,虽然文学史对他并未有所提及,但他还是以其创作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在欧阳詹诸多种类的作品中都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仅在其诗歌作品中,怀乡诗就占据了四分之一强的比重。本文尝试以其不同于传统丈人的人生理想为着眼点,根据其一生主要经历,联系其诗歌作品却体会他浓重的怀乡情结。  相似文献   

15.
马培松是四川非常出色的青年诗人,作品多次在《诗刊》、《星星》、美国《新大陆》发表并被多家刊物转载。对他的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在当代诗歌领域所作的突出成就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并特别指出他在诗歌中对现实人生情怀的真情抒写,具有极其深刻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中诠释现代——废名诗歌理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名的诗歌创作与诗歌主张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以自己的诗歌实践丰富了中国新诗创作的成果,他的新诗理论对当时中国新诗也起着积极的建构作用,对当时中国新诗走向规范化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末诗人司空图的《诗品》,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貌的诗歌理论著作。他以诗的形式论诗,将诗从艺术风格上加以仔细的分类。并从创作的角度探讨了取材、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对形成各种艺术风格的作用。此外还论及了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强调了诗人的思想修养,人生态度与作品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司空图的《诗品》,对于我们了解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认识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客观事实,揭示诗歌创作的广阔道路,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等方面,都是有意义的。司空图在全面研究唐诗的基础上,对唐诗的各种风格和流派进行了大规模的汇集、整理和分类。把诗歌从风格上分为雄浑、冲淡、纤(?)、沉著、(?)古、典雅、洗炼、劲健、绚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密、疏  相似文献   

18.
诗与生活     
<正> 人类生活是诗歌创作与发展的根基与土壤,离开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与土壤,诗歌的创作与发展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诗歌不可能站在云朵上为我们日日而歌。 那么,如何在生活中不断的去挖掘与寻找诗的矿物质,对每个从事诗歌的创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首先,诗从没离开过现实的土地。在这个问题上,不论我们有谁想承认,或不想承认这个古老话题,古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乾隆朝诗人黄景仁,在诗歌创作上有杰出的成就,但以往学术界多认为其诗未能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而评价不足,实则此标准过于偏狭。本文在研读其诗作《两当轩集》的基础上,对黄景仁诗歌的创作特色和艺术个性作了深入探讨,有助于推动黄景仁诗歌研究和清诗研究。  相似文献   

20.
惠特曼和郭沫若在对民族题材的运用和诗歌形式创新中完成诗歌“个体自我”向“民族自我”(“国家自我”)的转化,升华为一种“普遍自我”。惠特曼以美国作为投射对象,以第一人称“我”热情讴歌美国精神,在诗歌中完成自我身份构建。郭沫若诗歌应和“五四”的时代精神,高扬人的个体性,坚持对现实压迫的反抗,对祖国的热爱,把“五四”个性主义的时代精神在作品里成功地反映出来,由此给郭沫若的新诗带来了奔腾豪纵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