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永强  黄威权  陈蕾 《科学通报》1999,44(4):385-388
用GnRH抗独特型抗体和AP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GnRH受体在文昌鱼神经系统(脑和神经管)、哈氏窝和性腺的免疫活性进行了定位。发现在文昌鱼脑和神经管内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以及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哈氏窝上皮细胞均存在GnRH受体免疫活性。同时,还发现不同发育时期性腺(卵巢和精巢)中也存在GnRH受体。这些发现为GnRH受体介导脑和哈氏窝之间的信息传递与调节,以及了解文昌鱼生殖内分泌调控轴-脑-哈氏  相似文献   

2.
鱼类促性腺激素在文昌鱼哈氏窝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3,38(9):840-840
张致一及其同事曾证实文昌鱼哈氏窝对哺乳动物促性腺激素(LH和FSH)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方永强等发现了文昌鱼哈氏窝匀浆中含有一种促性腺激素物质,并用电镜观察证实了这种物质存在于哈氏窝上皮细胞中。但Sahliil未能证实文昌鱼哈氏窝与脊椎动物垂体激素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新近,Nozaki和Gorbman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发现了人黄体生成素β-亚单位(hLHβ)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抗体在哈氏窝中呈现免  相似文献   

3.
皱瘤海鞘神经复合体与性腺发育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7,42(6):653-656
一些学者已证明,脊索动物头索类文昌鱼的神经系统和哈氏窝存在两种类似脊椎动物生殖激素,即促性腺激素释放素(GnRH)和促性腺激素(GTH).这类激素参与调控文昌鱼性腺发育及其生殖活动.然而,更原始的尾索类海鞘神经复合体(脑神经节和神经腺)是否也存在这两种生殖激素及其与性腺发育的关系,迄今仍未见报道.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首次发现了皱瘤海鞘神经复合体和性腺存在上述两种激素,并与它们的性腺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4.
文昌鱼排卵(精)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进化上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文昌鱼的生殖生理,长期以来了解甚少。近几年来张致一等对文昌鱼生殖过程中的激素调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文昌鱼哈氏窝上皮细胞存在多种肽类促性腺激素的阳性颗粒。本文作者曾进一步发现在文昌鱼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LHRH(类似哺乳动物和鲑鱼的LHRH)和多种阿片肽激素,而且它们  相似文献   

5.
文昌鱼在生殖内分泌进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8,43(3):225-232
评述了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发现文昌鱼哈氏窝能够合成脊椎动物促 性腺激素样物质体内存在促性腺激素释放素与性腺发育周期呈现下在的相关性,以及性腺中存在着性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6.
促黄体素(LH)在文昌鱼哈氏窝中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致一 《科学通报》1982,27(15):946-946
哈氏窝组织是一个沟状结构,位于文昌鱼轮器的前部,人们长期以来推测它可能与脊椎动物的垂体前叶同源,但是没有确凿的生理学证据。最近我们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证实了LH免疫阳性颗粒呈现于哈氏窝的上皮细胞中,这个发现在系统发育上有着很大意义,因为它首次提供了确切的依据,证明文昌鱼的哈氏窝与脊椎动物的垂体同源。  相似文献   

7.
文昌鱼类固醇激素水平与性腺发育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3,38(8):744-744
张致一等人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证实了性成熟文昌鱼性腺中存在性类固醇激素.然而,文昌鱼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性类固醇激素含量是否像脊椎动物那样,也发生相关性变化,迄今仍不了解.因此,本研究对进一步明了文昌鱼性腺发育的激素调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75,20(1):48-48
在配种季节中发现,母马通常发生诸如滤泡静止、滤泡囊肿、多滤泡囊肿、滤泡发育缓慢、排卵迟缓等异常症状,过去对这些例症多采用垂体两种促性腺激素治疗,获得成效。1973年我们合成了丘脑下部促黄体素  相似文献   

9.
张致一 《科学通报》1963,8(3):57-57
“排卵”是体内錯綜复杂内分泌活动的高峯和后果, 这一系列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証卵子的成熟,受精和正常的发育。垂体激素在排卵过程中的功用,虽然了解得不够深透,但总算还知道一些;而类固醇激素在其中的作用如何? 确实知道得不多。  相似文献   

10.
喻丹  张培军 《科学通报》2005,50(4):402-404
头索动物文昌鱼是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在进化上的过渡类型, 是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1]. 研究和比较文昌鱼和脊椎动物发育过程的基因调控, 对于了解脊椎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尤其是了解在原始脊索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转折点, 基因调控变化如何影响了身体图式(body plan)进化有着重大意义. ......  相似文献   

11.
文昌鱼体内5-羟色胺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威权 《科学通报》1990,35(15):1187-1187
5-羟色胺(5-HT)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是否存在文昌鱼体内,迄今未见报道。Gerzeli 1961年证明,文昌鱼的消化管存在亲银细胞。但并没有找到其含有5-HT的直接依据。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文昌鱼进行5-HT的定位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其在文昌鱼体内的功能意义及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3,38(9):843-843
文献[1]报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恒河猴颗粒细胞(GC)类固醇激素的产生有双向作用。同hCG一样,GnRHa也可直接作用于去垂体大鼠卵巢诱发排卵;由于促性腺激素诱导大鼠排卵是通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因子(PAI-1)基因的协调表达实现的,我们比较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和GnRHa诱导去垂体大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哺乳动物中,阿片肽(尤其是β-End)在下丘脑促黄体素释放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LHRH)分泌的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化上处于重要地位的脊索动物——文昌鱼中,是否也有与高等动物类似的情况值得研究。张致一等在文昌鱼哈氏窝(Hatschek's pit)上皮细胞中观察到阳性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  相似文献   

14.
张世荣 《科学通报》1965,10(1):82-82
我们曾探讨了垂体激素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金鱼卵巢的蛋白质核酸合成的影响,发现这些激素对发育中鱼卵的合成代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根据离体排卵实验指出,肾上腺或卵巢产生的一些类固醇激素,特别是孕酮及其类似物,与排卵有密切关系。因此,使人感兴趣的是,类固醇激素是否和垂体促性腺激素一样,既有诱导排卵作用,又有促进卵生长发育和成熟的作用。这个问题的阐明,将有助于了解这两种类型激素对卵巢作用的性质。为此,我们应用同位素C~(14)-甘氨酸和S~(35)-蛋氨酸等,研究了类固醇激素对鱼卵巢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鲨鱼的困境     
毛斐 《大自然探索》2003,(10):46-47
鲨鱼的繁殖鲨鱼有三种繁殖方式:第一种为卵生,跟其他鱼类一样,受精卵外包卵壳产出,每次排卵数目极其有限。卵呈布袋状或螺旋状,通常产出后被固定于珊瑚礁、海底植物或石缝中。第二种为卵胎生(非胎盘型胎生),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胎仔以卵黄囊或卵巢所排入子宫的卵为营养,最后以胎仔形  相似文献   

16.
昆虫窝卵数:现象及其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界广泛存在生物体产卵成批(窝、块等)现象(如姐妹利间异同、频次分布、季节动态及年间变异)等昆虫系统发育和个体生长(如解剖学特征、个体大小、年龄(产卵顺序)等内因和环境资源(寄主植物、昆虫、温度、水分等)等外因对窝卵数(clutchsize)均有一定影响,同一窝卵中的个体受捕食、被寄生、姐妹手足竞争、卵粒大小、个体大小、生殖力、性比等子代适合度因子也受窝卵数大小的影响,本文总结以上各现象提出一关系模型.以较为综合的“窝卵数与继续繁殖间的平衡”假说,从理论上阐述昆虫决定窝印数的机制,并讨论窝印数研究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炜 《科学通报》2005,50(24):2689-2694
性腺是脊椎动物精卵发生的场所, 是生命繁衍的关键器官. 本文评述了通过调控特定基因表达与鱼类性腺发育, 培育性腺发育被完全抑制的转反义GnRH基因鲤鱼、特异剔除鱼类性腺中的转植基因以及在鱼类性腺中特异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进展, 认为鱼类性腺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实施生物技术操纵的新型载体, 并探讨了鱼类性腺发育调控在转基因鱼的遗传生态安全对策研究以及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胡炜  汪亚平  朱作言 《科学通报》2005,50(24):2689-2694
性腺是脊椎动物精卵发生的场所,是生命繁衍的关键器官.本文评述了通过调控特定基因表达与鱼类性腺发育,培育性腺发育被完全抑制的转反义GnRH基因鲤鱼、特异剔除鱼类性腺中的转植基因以及在鱼类性腺中特异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进展,认为鱼类性腺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实施生物技术操纵的新型载体,并探讨了鱼类性腺发育调控在转基因鱼的遗传生态安全对策研究以及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林浩然 《科学通报》1984,29(12):769-769
一些硬骨鱼类的下丘脑已证明具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活性。在金鱼和鲤鱼还发现促性腺激素释放的抑制因素(GRIF)。多巴胺在金鱼已证明起GRIF的作用,它能抑制促性腺激素(GtH)的自动释放和调节GnRH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硬骨鱼类的自行排卵需要减弱GRIF对脑垂体GtH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内源GnRH刺激GtH细胞大量分泌GtH。  相似文献   

20.
林浩然 《科学通报》1985,30(21):1680-1680
硬骨鱼类促性腺激素(GtH)的分泌受丘脑下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因素(GIRF)的调节。在金鱼中已经证明了多巴胺起着GRIF的作用。我们以前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研究已表明,多巴胺的拮抗物Pimozide能显著增强LHRH-A促进排卵的效应,从而说明多巴胺在泥鳅中也可能起GRIF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