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过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多年的资料积累及近一年的组织编写,在1991年《新中国领事实践》一书的基础上,《中国领事工作》(上下册)已于2014年2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约80万字,分为"领事关系编"、"领事制度编"及"领事业务编"。通过全书尤其是"领事关系编",可以让读者触摸到中国外交为民的历史脉搏并感受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正红 《世界知识》2014,(14):80-80
<正>《中国领事工作》(上下册)《中国领事工作》编写组2014年2月版世界知识出版社一直以来,有关"华侨华人"的称谓常见于书本描述和媒体报道。通过阅读2014年2月出版的《中国领事工作》全书,尤其是上册"领事关系编"中的第二章"中外领事关系的拓展",方知"华人"之称最初来自"原双重国籍的华侨"。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是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双重国籍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具有两个国籍。  相似文献   

3.
正1963年签订的《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条"领事职务之行使"规定:"领事职务由领馆行使之。此项职务亦得由使馆依照本公约之规定行使之。"第5条"领事职务"第1款规定:领事职务包括"于国际法许可之限度内,在接受国内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个人与法人——之利益"。据此,各国驻外使领馆是领事保护职务的实施主体。2014年《中国领事工作》指出:"领事保护是中国领事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外交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领事实践》一书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前七章为上篇,主要论述领事制度和中外领事关系;后九章为下篇,着重介绍领事职务及我们执行领事职务的实践。本书附录收集了《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文作准文本及公约参加国名单,还有7个重要的中国法律法规以及7个领事工作资料一览表。  相似文献   

5.
夏莉萍 《世界知识》2023,(17):22-25
<正>202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这是当代中国第一部关于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的专门立法,将中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多年摸索的宝贵经验上升到法律层面,体现了中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制度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正>依照《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及中国国内法律规章,除了"可应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为在本馆登记结婚的海外中国公民办理离婚登记"之外,中国领事还可为海外中国公民在居住国或者中国内地办理离婚手续提供公证或领事认证服务。在中国内地结婚的海外中国公民办理离婚的情形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1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  相似文献   

7.
<正>领事婚姻,包括领事结婚和领事离婚。依照《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及中国国内法律规章,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中国驻外使领馆主管领事(以下简称中国领事)可应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为在本馆办理领事结婚的中国公民办理离婚登记。中国领事办理离婚登记的法律依据一,《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相似文献   

8.
<正>领事结婚登记,是指在不违反接受国法律规章的前提下,一国驻外使领馆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派遣国法律为其办理结婚登记并颁发结婚证书的活动。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及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外国驻华使领馆领事官员(简称"外国领事")同中国驻外使领馆领事官员(简称"中国领事")一样,可应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为其办理结婚手续,但应以接受国的实体法律  相似文献   

9.
正1998年《现代汉语词典》对"婚姻"二字解释:"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这里所称"领事婚姻",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驻外使领馆应男女双方均系中国公民的当事人申请为其办理结婚手续而形成的婚姻关系。而"领事婚姻登记",则包括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1963年签订的《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5条"领事职务"第6款规定:领事职务包括"担任公证人、民事登记员及类似之职司,并办理若干行政性质之事务,但以接受国法律规章无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中国领事,是指中国驻外使领馆主管领事工作的官员。领事职务涉及的范围颇为广泛,从国内到国外,从人身到财产,从自然人的出生到死亡,从法人的成立到终止等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从此项职务本身的角度讲,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今年"两会"以来,中国领事的"公证人"职务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那么,中国领事究竟可办理哪些事项或类别的公证文书呢?其法理依据、使用目的、法律效力及社会作用将会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1.
任正红 《世界知识》2014,(23):62-63
<正>依照《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及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在不违反接受国法律规章的前提下,中国驻外使领馆领事(简称"中国领事")可采取"公民登记"等方式,为临时出国及海外中国公民提供保护与协助。2013年中国领事服务网创建的"出国及海外中国公民自愿登记"栏目,在为中国领事履行保护与协助职责提供信息平台的同时,既体现了"依法行政,外交为民"的思想,亦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中外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在国内办妥离休、退休或退职后到国外居住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5条"领事职务"第5款规定:领事职务包括"帮助及协助派遣国国民——个人与法人"。据此,海外当事人领取国内养老金所需的领事协助,就是中国驻外使领馆主管领事(简称中国领事)应海外当事人的申请,为其出具  相似文献   

13.
<正>惨案处置中对中国公民在海外生命安全的领事保护《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5条第1款规定:领事职务包括“于国际法放许可之限度内,在接受国内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个人与法人——之利益”。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亦有类似条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第5条第1款规定,驻外外交人员应当根据职务和工作分工,履行“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4.
在直接指挥了自吉尔吉斯斯坦、埃及、利比亚和日本撤离我公民行动的现任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看来,1979年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加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标志着我们国家在发展对外领事关系方面与国际接轨,中国领事从此进入一个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黄屏说,领事工作是为人员跨境交往服务的,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外人员交往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外交中的领事工作依托国家综合国力提升获得强劲发展动力,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近日在北京发布"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初选入围城市名单,北京、上海等159个城市入围,其中四川省的成都市、乐山市、绵阳市、德阳市、宜宾市、泸州市、自贡市、雅安市、遂宁市也榜上有名。据悉,初选入围名单,是研编《中国城市国际影响力研究报告》的第一阶段工作成果。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将约请入围城市的有关部门提供本城市"国际影响力指数"准确数据和研究报告,经过专家综合研究后,形成《中国城市国际影响力研究报告》(20092010)。在《中国城市国  相似文献   

16.
领事官     
苏原 《世界知识》2014,(6):71-71
<正>我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护照,在一般人眼里我是外交官,但严格地说,我在总领馆工作,就不能算是外交官,只能说是领事官。领事官的权利与义务在《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里均有详细阐述,这个公约可以说是各国领事官员的行为准则,就像《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之于各国的外交官一样。领事官与外交官的差别也就体现在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上。两个公约的条款林林总总,不能  相似文献   

17.
如果您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您享受哪些领事服务呢?今年4月,外交部公布了《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5月28日,外交部领事司司长罗田广在外交部网站就领侨问题与公众进行在线交流;最近,本刊就“指南”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8.
领事关系是外交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国外交部一般都设有领事司,并在国外设立领事馆或在使馆中设领事部,专司领事业务。但是,领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不同于外交制度,领馆的职能和特权也有异于使馆。本文着重谈谈领事方面的这些特点。领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963年制订的《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以下简称《领事公约》)序言中说,“领事关系自古以来就在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据载,古希腊城邦就存在过一种制度,容许居住在希腊的外国人选择他们的代表,充当他们同地方当局进行交涉的中间人。这就是领事制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2013,(12):14-17
在直接指挥了自吉尔吉斯斯坦、埃及、利比亚和日本撤离我公民行动的现任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看来,1979年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加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标志着我们国家在发展对外领事关系方面与国际接轨,中国领事从此进入一个迅猛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任正红 《世界知识》2014,(21):60-61
<正>领事结婚登记,是指在不违反接受国法律规章的前提下,一国驻外使领馆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依派遣国法律为其办理结婚登记并颁发结婚证书的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年轻中国公民出国人数的增多,"领事结婚登记"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有的海外中国留学生希望就近向中国驻外使领馆领事(简称"中国领事")申办结婚登记手续,有的中国公民则希望在临时出国旅游期间能够办理领事结婚登记以作纪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