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叶利钦总统第一任期的几年中,俄罗斯外交政策经历了从“亲西方”到“大国外交”的转变。“大国外交”的实质是:在维护与西方合作大局、不与西方对抗的前提下,为维护国家利益与西方积极抗争,努力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成为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因此,“大国外交”是带有战略性、长期性的政策选择,是俄罗斯在冷战后  相似文献   

2.
叶利钦进入第二届任期后,俄罗斯外交战略不断完善。回顾俄罗斯独立初期曾推行“亲西方”战略;1992年底改变为既面向西方又面向东方的“双头鹰”外交;1993年提出“恢复大国”地位;1996年普里马科夫外长上任,开始实行“确立强国地位”的全方位外交。1997年,俄罗斯在北约东扩已成定局、国内经济略有好转、叶利钦能适度控制局面的形势下,大国外交活跃。全方位外交突出。  相似文献   

3.
马建光  张超 《世界知识》2013,(19):35-35,38,39
普京政府的外交谋划不仅在法理上“掐灭”了西方阵营对叙动武的希望之火,更表现出俄罗斯迈入“普京3.0时代”以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外交风范。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拥有十分独特的外交文伴,诸如西方化与东方情结兼容麓多极的力量中推行均势外交,通过对外政策向外推行和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这种外交文化影响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在总体外交战略的三个重要方面均取得成果;标志着其“融入欧洲”的外交战略日趋成熟。今年以来,乌克兰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一是与北约签署了“特殊伙伴关系宪章”,二是与俄罗斯签署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三是与白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等周边国家分别签署了一些重要文件。这些成果的取得使乌克兰在外交上占据了“东西平衡,左右逢源”的有利态势,同时也标志着乌克兰“融入欧洲”的外交战略日趋成熟。总的看,“加强与北约关系、与俄罗斯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关系及创造睦邻周边环境”是乌克兰近年来实现总体外交战略的三个重要方面。与北约:“特殊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普京要建     
“我们不会就此停步,我们要给自己布置一项有雄心壮志的任务——通过建立‘欧亚同盟’实现更高水平的一体化.”俄罗斯总理普京10月4日在俄罗斯《消息报》发表文章称,希望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为基础,今后建立“欧亚同盟”,有效连接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这是普京表明竞选总统意向后首次提出外交倡议.他同时强调,“欧亚联盟”不会成为新的苏联或取代独立国家联合体,但西方媒体却称之为“苏联的2.0版本”.  相似文献   

7.
康杰 《世界知识》2023,(9):48-49
<正>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延宕,使得“后苏联空间”内许多长期被遮蔽和“遗忘”的领土与族群矛盾浮出水面。夹在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之间、部分国土由俄罗斯维和部队进驻的东南欧内陆小国摩尔多瓦,重新成为俄与美西方博弈对峙的焦点。2023年以来,摩政府在政治、外交、文化等领域实施激进的“去俄化”措施。3月16日,摩议会通过法案,确定将宪法和所有法律文本规定的官方语言改为罗马尼亚语。3月22日,法案经总统桑杜签署成法。  相似文献   

8.
2019年,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持续深度调整,世界经济呈现疲态,全球治理真空凸显,国际思潮泥沙俱下。大变局下,俄罗斯外交在多方面有所斩获,外部环境有所改善。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受到西方制裁,外部环境大幅恶化。但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内外政策变化所带来的“浑水效应”以及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使世界进入了一个坐标失衡、体系振荡的“混沌期”,而这给综合国力下降但战略谋划能力超强的俄罗斯带来了乱中取胜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9.
外交离不开灵活性外交离不开灵活性,没有灵活性就没有外交。这样说并非耸人听闻。西方外交家早就认为“外交必须有无限的灵活性,其政策必须是随机应变的”。甚至连被西方谥之为“不先生”的前苏外长葛罗米柯,也不止一次地谈论外交灵活性的好处,他说搞“灵活”外交,  相似文献   

10.
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在独立初期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一边倒"外交政策作为俄罗斯独立初期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主要政策,力图拉近俄同西方国家的距离,以期获得西方对新生俄罗斯的帮助,但事实上并没有奏效,反而使得俄罗斯成了西方国家的"小跟班",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一边倒"外交政策给俄罗斯带来的记忆是深刻的,受到后人的诸多批判,但客观来说,"一边倒"外交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21年俄罗斯在其与乌克兰的边界地区集结重兵以来,欧洲陷入了新一轮的安全危机。西方推测俄将对乌发起攻击,媒体渲染战争一触即发,主要智库开始关注俄战略意图及动向,美国和欧洲主要大国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应对危机。乌克兰素有“欧洲之门”之称,2013~2014年曾与俄罗斯兵戎相见,如今再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焦点,其命运受到国际关注。  相似文献   

12.
当今,在信息化程度高、节奏快、强调夜战的现代化战场环境下,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俄罗斯的直升机夜视技术显得有些落伍。直到最近几年,直升机夜战技术在俄罗斯陆军航空兵中仍然被视为“另类”。内部人士认为,俄罗斯过去、甚至现在在夜视设备的研发、制造以及夜视技术在各航空军种的应用方面比西方落后至少15年。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2022,(6):12-13
<正>“关于历史记忆的差别是俄罗斯与乌克兰走向兵戎相见的文化根源。”——张弘“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已经演变成一场由美国牵头、整个西方集团联合起来对俄罗斯进行的全面制裁、封锁和围堵,形成俄与西方关系的彻底决裂。”——王鹏“因为俄长期受制裁,已形成比较强的抗压能力,也有许多突围的手段,为更严厉的制裁做好了充分准备。”——徐坡岭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能源外交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外交是俄罗斯外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独立以后,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复苏、维护地缘政治的影响、改善国际环境,依靠其能源大国雄厚的能源基础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及时制定了能源发展战略,对独联体、欧洲、美国和亚太地区开展了全面积极的能源外交。国际能源安全格局的严峻现实使得俄罗斯在实施其能源外交战略时,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5.
在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研究中,应该坚持“商赋人权论”和“人权悖论”的观点。基于此,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人权问题上,无论是对内对外,均须采用“二重化政策”。即一方面宣传社会主义与人权的兼容性以击退西方“人权外交”的进攻;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剖析西方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时,是如何利用人权的悖论性质以售其奸的。  相似文献   

16.
在亚洲人看来,俄罗斯应该是个西方国家,因为它的发源地、它的政治中心和领土重心都在欧洲。而中欧和西欧人自古以来却一直把俄罗斯看做是一个“非西方”国家。这是因为,俄罗斯人属于与中西欧诸民族不同的斯拉夫民族,是从东方的拜占庭而不是从西方的罗马接受基督教(东正教)的,又有着与欧洲不同的社会传统。俄罗斯人自己则始终表现出强烈的认同和融入西方文明的愿望和倾向。在所有“非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7.
薛力 《世界知识》2018,(1):73-73
从地理上看,东北亚包括蒙古国、朝鲜、韩国、日本四个国家,加上中国的一部分(华北与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一部分(远东联邦管区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国的东北亚外交(diplomacy)就是针对这五个国家的外交。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周边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在东北亚这个次区域,“政治与安全问题影响经济发展”是这一地区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政府努力改善和发展对外关系,不但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而且还改善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并同许多国家建交,在外交工作上取得重大成就。本文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以及中国政府运用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采取灵活外交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取得重大成就的诸因素,及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工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复 《世界博览》2014,(3):24-27
我难忘威严耀眼的俄罗斯双头鹰国徽,鹰的一头看着西方,另一头则望着东方,我不是“俄罗斯通”,俄罗斯今后向何处去,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20.
尤科斯的倾覆体现了普京对俄罗斯“石油大棋局”的深刻战略考虑,这种考虑将对俄罗斯能源产业发展、能源外交以及中俄能源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