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正>血液给人的神秘感觉,从语言的表达即可以看出。我们称有正义感的爱国人士有"满腔热血",虽然这种形容并无科学根据,因为血液在全身血管中是以一定的速度流动,而且维持一定的温度。但是我们一听到"满腔热血"这个用词,便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我们称年轻人的热情冲动为"血气方刚",很显然这种形容词是表示血气会随着年龄而刚强。虽然也没有科学  相似文献   

2.
<正>人真的有"阴阳眼"吗?在灵学术语里,看到"鬼车、鬼影"是因为"阴阳眼"的缘故。阴阳眼说的是通过第三只"天眼"能看到灵魂,是一种通灵的特异功能,代表能看见其他人看不见的超自然现象存在。虽然阴阳眼这种能力从未通过科学检验,然而,仍有不少人相信阴阳眼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精神成长的关系,是黑塞教育小说一直思考的主题。黑塞的教育观主要源于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观,但现实却将"教育"理解为"进身之阶",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方式戕害了人的身心自由,有悖于黑塞的教育理想;同时,黑塞看到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虽然它一方面可以培养人的精神,使人成为健康、完美、自信的人;但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多局限在精神层面,人往往难以融入现实。  相似文献   

4.
太空气味馆     
<正>创业构想哪家强,《趣味科学》找阿亮。继上次的"翼龙飞行馆"失败后,阿亮就励精图治,准备开启一个新项目。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太空。虽然人类已经探索太空很多年,但说起太空气味,知道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因此,阿亮准备开一间大型太空气味馆,让大家一次闻个够。  相似文献   

5.
洞穴拾零     
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洞穴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正愈来愈多地透过神秘的面纱,窥见到洞穴的真正面目.虽然"洞穴"这一术语经常被使用,洞穴学也已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时至今日,对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仍然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解释.多数洞穴工作者认为,洞穴是人所能进入的天然的地下空间;但是也有不少人将岩石中的小裂  相似文献   

6.
知识快餐店     
<正>什么是笑?张开嘴,发出"哈、哈、哈"的声音不就是笑了嘛!好吧,也算对,不过让我们把它描述得更科学一点:有节奏地呼吸和发出声音的不自觉的活动。人在笑的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2016,(5)
正芥末、山葵和辣根,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美食调味品有着怎样的关系?它们都有让人爱恨两重天的刺激口感,但它们的真面目又是怎样的?相信很多中国人听到"芥末"这个词,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日本料理中的"wasabi"。这种调味品味道极为辛辣,从舌尖开始的刺激感瞬间直冲脑门,甚至让人眼泪横飞,既让喜欢吃的人热爱至极,也让不喜欢的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我国,这种奇异的调味品通常被称为"芥末"。  相似文献   

8.
<正>庞大的身躯,强健的长颈,粗壮的尾巴,一对膜状的巨翼和一个有角或褶边的大头,再加上喷出炙热火焰的可怕能力,这就是在西方魔幻文化中无比强大的传说生物,神话故事里经常出场的人气角色,以及最爱抓公主、堆财宝,并为各种英雄角色们无私提供经验、装备和名声的最佳反派配角——龙。看到这么多"伟大"的头衔,你可能会认为,龙这种诞生于人类创作想象中的超级生物也只有奇幻和魔法才能给它们提供注解,现实世界中怎么可能会有如此不科学的可怕生物?但显然我们的大自然也是一个"魔幻迷",虽然为了大家能过好安稳日子而没有让真正的龙跟我们一起挤地球,但大自然还是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生物身上或多或少地描绘出了龙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正>我出生在20世纪末那个极度推崇自然科学的年代里,当年最流行的口号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过,说实在的,在背上书包进学堂之后的七八年时间里,我一直都没有弄明白,科学是个什么玩意。虽然每次被问及长大的理想时,总是拍着胸脯说:"我要当一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正>谁能想到故宫博物院忽然成了热点话题?作为国家历史文明的承载者之一,故宫博物院本应当是风平浪静,十分稳健、庄重、润物细无声地"在哪里"。可是接连二三发生的连锁事件,却让人十分恼火。先是文物失窃,我觉得对这件事,全国人民虽然惊愕,但不至于想不通——毕竟不可能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下午,我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探索"鬼打墙"的秘密。老师说:"有时候,人们在特别黑暗的地方走路,虽然感觉自己在一直往前走,但走着走着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古人不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就认为是鬼在他们周围砌了一堵人眼看不见的圆墙,让他们沿着圆墙转圈。  相似文献   

12.
 虽然说"知识就是力量",并且这种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但是科学并不是天然地受到普通公众的喜欢,同时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有余而信任不足,特别是体制性信任欠缺,这便会导致科学的传播受到一定的阻碍,因为公众科学知识的多寡和他们对科学的理解之间并非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相反,信任在公众理解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众倾向于从信任的渠道和信任的专家那里获取科技信息。  相似文献   

13.
常家祖先基本上走的是"耕读传家"道路,一向非常重视教育。常燕生一贯认真地教学,认真地做人,认真地做学问,积极尝试教育改革。他认为培养出一个有独立自由精神人格的青年是非常可贵的,呼吁做一个理想的青年人。  相似文献   

14.
徐小斌的作品中,"面具"是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对"面具"意象从人性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揭示徐小斌对当下人性的思考。徐小斌执著地追求人性本真的理想,但现实社会让她的梦想破碎,因此她选择了写作这种逃离现实的方式。徐小斌的创作在当代文坛体现出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常玖 《创新科技》2005,(1):30-31
科学的海洋,深邃莫测,探索之路。处处是艰辛与新奇。行走在科学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既催人奋进,又让人痛苦不已。然而,所有的承受都必有回馈:所有的痛苦都必有结果。一个在中国计算机历史上注定要浓墨重彩的人物。正用科研的行动来诠释这一意味深长的箴言。他就是——  相似文献   

16.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并清醒地认识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哲学家.他宣称"人为自然立法".事实上,这正是康德哲学的一个根本精神.在认识领域,康德高扬了科学对自然的主体性,从而人为自然立法;在实践领域,康德主张人应该超越自然,从而人为自身立法.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康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上第一种"气泡"苹果已经培育出来,它在被人吃进嘴巴里时,会嘶嘶产生气泡。这种名叫Paradis Sparkling的全新品种,果肉里含有巨大的细胞,能够释放带气泡的液汁,让你感觉就像是喝了一大口气泡饮料。这种感觉只有当苹果被吃进嘴里时才能体验到,只是挤压并不能让苹果的汁液产生气泡。这种新品种经过多年努力才趋于完美。用来培育该品种的两种苹果之一名叫Resi,是东德的一个苹果样品,它以甘甜的口感而著称。更容易获得这种苹  相似文献   

18.
基于PowerBuilder(简称PB)是一个大型开发工具并已有许多专著对其进行了 介绍,但是,这些专著虽然系统、详尽,但却让人有"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之感。在总结几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试图从DBAS的组织结构入手,简明扼要地阐述运用PB开发DBAS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李酒事 《世界博览》2013,(14):40-41
从《大时代》到《春娇与志明》或许,香港人一直没有怎么改变,变的只是我们看他们的距离。虽然内地也有"上海人"、"北京人"的讲法,把大中华的一个角落撇到异样的角落,略带嫌弃地扬起135度的脑袋,但是这种地域间的划分,永远不比"香港人"那么独特。就似一个送出去养的二哥,血浓于水和生疏差异间,正好够催生不少戏剧点。而更有趣的是,这种"香港人"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并非基于正面直接的接触,而是借助于文化产品的二次传播。那些曾经稀有,如今不再值钱的港片、TVB剧,在影像生活还不丰富的当初,填满了内地人对香港以及更远地方的想象。这些港人拍港人的影视作品,到底有多少基于戏剧"三一定律"的提升和美化,尚未可  相似文献   

20.
胡晶 《科技资讯》2014,(13):204-204
高校体育课开展普拉提运动对于提升女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有着积极地作用,这种运动在模式上够新颖,效果上够显著,很适合活泼的年轻人,而且很容易同大学体育课中的各项体质健康测试相融合。普拉提属于新型的体育项目,各方面的理论也在逐步完善中,希望通过社会体育群体以及学校体育教育,能够将这种运动形式持续发展下去,让科学的健身方法服务于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