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瑞 《创新科技》2005,(11):26-29
创新是企业一个永恒的主题。自主创新更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所在。不同的思维有不同的结果,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做强做大,独特的思维具有非凡的意义。企业自身不但要全面创新,以通过自身来适应市场的挑战,企业家本身更要经历一次更高的思想洗礼,在蜕变中实现领航企业腾飞。赵林珍是轧制技术企业家中的风云人物,她正用自己女性特有的智慧驾御着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地纵横驰骋。  相似文献   

2.
<正> 作为一本记录和传播创新科学技术和方法的杂志,记录下一个新的更新的创新,为企业创新提供令人鼓舞的崭新视角,永远是我们的追逐。与企业一样,我们也常常对以下方面感到困惑:是什么使某些人、某些机构更具有创新能力?他们是如何架起创新的灵感与生产项目之间的桥梁?在资源匮乏时,他们又如何使自己保持在创新前沿?在不断的追逐中,我们渐渐开朗。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创造和革新,大至改变我们生活  相似文献   

3.
创新生死局     
创新是什么?是打破常规?是破除教条?是标新立异?还是惊天动地?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提起创新这个字眼儿你会感受到什么?是心潮澎湃?是全力以赴?还是压力重重,或者沮丧、恐惧?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感受。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在已知的基础上谈论创新。感受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方式。不创新,就出局,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企业又如何面对两难?如果以为创新仅仅是技术公司的事情,那未免太狭窄。创新贯穿企业整个生态系统,它意味着企业员工要创造性地完成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是技术创新。企业的目标是要追逐高额的利润,而高额的利润必须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高效率的生产技术。要做到这点,企业必须自己从事研究开发,以技术创新来取得众多的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权,以形成自己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及营销手段等营销理论和实践活动进行创新和变革;实施全面创新的营销战略,以求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创新需求的增加,商学院在教育和培养商业高级人才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面临更多挑战。高新技术和知识创新给商学院教育带来什么影响?商学院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商学院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这些都是亟待商学院教育者回答的问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East Asian Research Universities,AEARU)是创建于1996年的区域性大学联盟组织,现有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  相似文献   

7.
祖岳 《华东科技》2004,(4):16-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如此,国家如此,企业更是如此。超前的创新意识使众多公司提升了企业竞争力。那么,企业又是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竞争力的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宪教授。 致力科技创新 提升自身实力 就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陈宪有自己的理解,他向记者侃侃而谈: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一种能力。其实,在我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十二生肖猪年,干点儿什么事情才能惊天动地、又有意思呢?猪太太跟孩子们商量着,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起来了。对!开办一个歌舞厅,来的人一定会很多,大家一定会玩得很开心。歌舞厅叫什么名字呢?猪太太摇晃着大耳朵,想了想说:"要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才有意思。叫‘哼哼哼’吧!"  相似文献   

9.
人是有自由的,想到哪儿都可以。当自由的人们来到动物园时,会怎么开心怎么玩。可是,有谁想过动物们的自由哪儿去了?人们甚至还会说:“只有这么少的动物,真没意思。”可谁又注意过,动物们为什么一直要在笼边走来走去,因为它们想冲出笼子要回自由。动物们有泪水是看不见的。当看到人们这种自私的做法后,它们只会含着怨恨的眼泪。没有人想像,当自己被圈在笼子里,被困在鱼缸里是什么感受?看着那被笼子断开的世界,吃着那无味的食物时,是什么感受?……小孩子几天不见爸爸妈妈就想了,可动物呢?它们大多是很小就被抓来笼中动物的渴望的。它们缺少了…  相似文献   

10.
能保证公司所有的目标客户都在传播范围之内吗?这些目标客户都阅读了公司所传播的信息吗?可以保证他们认真阅读,并产生反馈吗?公司可以获得这些反馈吗?这是《科技智囊》的一位记者不久前向一家世界知名IT企业负责传播的高级经理提出的问题。他的回答是:你的问题正是我想达到的目标,但实际情况是——不可能。这无奈的回答其实不能归咎于企业的无能为力,相反,就是这企业的需求与常规思维中的“不可能”才孕育了《科技智囊》在传播上的创新。前不久,IBM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周伟 先生在一次名为“创新成就未来”的演讲中谈到,创新是经济和产业发…  相似文献   

11.
问:什么企业可以申报创新基金? 答:申报创新基金的必须是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总人数在500人以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详细规定请注意本年度申请须知中“创新基金支持的对象”部分。 问:申请创新基金的项目应该具备什么基本条件? 答:申请创新基金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必须是  相似文献   

12.
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创业,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但是创业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每年新创办企业中,至少有50%在半年之内倒闭,倒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创业的基本法则。 创业成功至少需要具备四项要素: 一、创业要有足够的资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业务资源:赚钱的模式是什么; 客户资源:谁来购买; 技术资源:凭什么赢得客户的信赖;  相似文献   

13.
在讨论新生资产阶级分子问题时,首先提出的是:什么是新生资产阶级分子?如何划分新生资产阶级分子?划分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标准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理论界讨论得比较活跃,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辯别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标志只能是经济地位如何划分阶级?划分阶级,应首先找出阶级的基木特征,用这个基本特征作为标志来具  相似文献   

14.
哈佛的一位校长曾强调: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人所景仰的知识宝库,是因为每年的新生给学校带来了自己的学识和不同的经验,而毕业生除了一颗富于创新的心,却什么也没有带走。又一批藏大的新生入学了。几年后毕业时,他们又会带走什么呢?创新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创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是一流大学的灵魂。作为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的西藏大学要办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在西部有地位的大学,首先要跨越的不仅仅是与国内名校在办学规模、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就世界经济领域而言,有两大事件强烈地冲击着人们,上至国际组织、每个国家,下至企业和普通百姓,都必须因其调整自己,加以应对。一是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二是在美国诞生的新经济令全世界瞩目,受其影响,各国正在打造自己版本的新经济。如果从受冲击的直接与强烈程度来看,企业当数第一。企业若想不被淘汰出局,素质特别是企业家素质至关重要。因此,在世纪之交,全世界的每一位企业家都要经历一次大考验。要想在挑战面前不败下阵来,以下几方面是必须做到的。认清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握其脉博,调整自己。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起始时间还有所争论,但有一点已得到普遍认同,那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或者说我们目前受其冲击正在加以应对的经济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基本特征就是,商品、技术、信息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提供给企业的发展空间也迅速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突出自己的优势地位,那么,企业的品牌是其重要的砝码。本文从品牌营销战略、品牌广告战略、品牌竞争战略、品牌延伸与发展等几个方面来浅析在企业的品牌经营战略过程中,企业应该怎么样来经营好自己的品牌,最终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肯定。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李先生问:现在高科枝企业尤其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有效果?我们邀请深圳市国成投资有限公司的曾铁军先生就此作答。他认为,融资前先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企业。一是要认清企业目前处于哪一发展阶段以及末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二是企业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能否有实施计划;三是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提供给企业的发展空间也迅速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突出自己的优势地位,那么,企业的品牌是其重要的砝码。本文从品牌营销战略、品牌广告战略、品牌竞争战略、品牌延伸与发展等几个方面来浅析在企业的品牌经营战略过程中,企业应该怎么样来经营好自己的品牌,最终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肯定。  相似文献   

19.
芦光鑫 《甘肃科技》2006,22(4):208-210
进入新经济时代,企业的HR经理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今年在美国结束的"ASTD",即世界范围内的培训与发展研讨会上,各国培训与发展专家对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专家认为:未来五年,人力资源管理必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新知识经济时代,分享和研讨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是现在的大趋势,我们要做好迎接新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袁国伟 《科技信息》2013,(5):275-275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工作的中心是:"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问题。谁来教?答案是多一些师傅少一些老师;教什么?答案是多一些实践少一些理论;怎么教?答案是多一些企业少一些教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对上面三个问题的最好回答,是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应该说,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着重谈谈在具体的顶岗实习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