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其弟子塞尔将此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完善,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对塞尔的这一当今国内外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间接言语行为和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 ,作为教师 ,要掌握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其特点、分类以及间接言语行为在英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并在英语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3.
杨妮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2):161-161
20世纪初,西方出现了研究语言学的热潮。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他认为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应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美国语言学家塞尔系统地修改了言语行为理论,除了认同言语行为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还发展了奥斯汀的观点,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和批判了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文中,笔者陈述了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的定义、四个假设和行事行为的四个合适条件,进一步分析了塞尔间接指令句的分组中存在的问题及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矛盾,通过对奥斯汀的行事行为理论就是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塞尔没有必要提出间接言语行为这个术语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方晨 《科技信息》2010,(35):J0301-J0302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具有建设性意义,但其理论仍待后人的进一步研究。作为奥斯汀的学生,塞尔在奥斯汀的理论基础上首先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基本概念、提出前提、合适条件、分类进行系统的介绍分析。此外,本文进一步讨论对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质疑,从塞尔的理论中找出确实存在的不足,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6.
韩雪 《当代地方科技》2011,(1):144-144,157
人们往往认为直接的陈述在许多场合显得冒昧,以间接言语的方式来表达更为合适,因而很多人认为,间接言语行为是为了礼貌。然而,本文对这个观点提出了疑问,以Leech等语言学家的理论为基础,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图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探索。用实例来证明间接言语行为不只是为了礼貌,甚至有时其对于礼貌还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理论与《哈姆雷特》中的戏剧反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及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以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哈姆雷特》作为文本,来说明具有双重语境的戏剧反讽可以从微观言语行为(剧中角色之间的言语交流)和宏观言语行为(剧中人与观众的信息交流)的角度来解读,并证明作者与剧中人物及剧中人物之间的反讽与日常生活中的反讽一样,也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以诠释。  相似文献   

8.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今商品经济时代,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手段,正日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任何成功的广告,都是语言及其它非语言形式如色彩、声音、画面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体。本文以奥斯汀及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探讨广告的言语行为表现方式及技巧,从而揭示言语在广告效果上是如何起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在日常使用的语言中,这种语言的间接现象相当普遍。人们常常不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而要“转弯抹角”地间接表达。听话人该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呢?了解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正确推导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对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冬雪 《科技信息》2013,(8):202-202
在日常生活的交际过程中,人们交流常常并非直奔主题,而往往是间接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正意愿,在语言学领域,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有其自身的规律,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活动,而同时也会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了解并掌握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关的知识,明确它在英语交流中的重要性,并适当地把它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如何适当地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1.
会话含义理论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都旨在从言语交际要遵循的原则和规则角度来解释间接言语意义。但由于二者对含义产生机制的认识不同,导致其含义推导机制不同。实例分析发现会话含义理论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只研究了交际意图被理解的成功交际,而未能考虑意图误解或不解的失败交际。此外,语料的简短及分析层面的狭小导致二者在分析复杂会话方面出现不足。因此,只有充分重视交际意图的释义作用,采用全面动态的视角才能较好地解释间接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语言和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异同、相互关系及在交际中的应用,对其各自的类别予以细分例证,目的在于在实际交际中关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并正确运用,以达到成功交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鄢璐 《科技信息》2007,(15):107-108
言语行为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言语行为又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动机是礼貌的表达所要说的话,尤其是命令,拒绝,批评和暗示之类的话语。日语是间接言语行为高度发达的语言,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主要是探讨婉转的表达方式,研究言外之意。本文紧密结合语境,考察了有“万能语”之称的“どうも”一词背后省略的言外之意,以及利用接续助词实现的省略句所间接表达的言外之意。本文从句式角度,紧密结合具体的语境,探讨了日语的间接言语行为与省略句的关系及其间接表达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4.
关于间接言语的语用推理,不同的语用理论提出了不同的阐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关联原则指导听话人对间接话语进行语用推理。Panther和Thomburg的言语行为脚本转喻理论认为言语行为脚本结构中的转喻关系构成了交际的自然推理图式。  相似文献   

15.
毕彭 《科技信息》2010,(20):142-143
言语行为是一个语用学范畴.任何语言交际都是实施有意图的言语行为.以塞尔关于施为性言语行为的分类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还乡》三个中文译本中对话描写的翻译,从中见出,张谷若两译本的对话翻译比王守仁的译本更好的再现了具体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6.
间接言语行为和委婉语都属于间接语言的范畴,都研究语言的间接现象,但二者在表达间接性上有所不同。本文按照赛尔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分析了规约性和非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如何表达言语行为施行的间接性;依据委婉语的定义,从语气、语形、语义三方面分析了委婉语如何表现其在表意上的间接性。在表达间接性方面,委婉语和间接言语行为是交叉关系,只有部分委婉语的间接表意方式可以产生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7.
范红云 《科技信息》2007,(35):120-121
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产生的语用基础、背景,并详细的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奥斯汀第一个在语用学范围内研究言语行为理论,在他的基础上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涵义和分类上,而在研究领域、研究基点、运用于教学中以及都将进一步被发展方面二者是相同的。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把言语行为理论和适度原则结合起来,并认为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震惊了知识界,尤其是语言学界。他们在语言的研究中第一次意识到言语是一种行为。言语行为理论自奥斯汀首先提出,后经塞尔的继承和发展,已经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后来哈贝马斯在奥斯汀和塞尔的影响下提出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理论,使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乔木 《科技信息》2007,(33):233-233,101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ch Acts)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首先简略地阐述了理论内容,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分类作了分析,而后探讨了该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