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紧束缚近似下,建立了二嵌段共聚物-(A)x-(B)y-的物理模型,研究了组成共聚物的均聚物单体对体系的电子结构及光学吸收性质等的影响,发现均聚物的尺度及配比对共聚物的电子结构及光吸收谱具有显著的调制作用,从而达到使共聚物发现不同颜色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紧束缚近似的基础上,对均聚物-(PPP)x-(PA)y-以及二嵌段共聚物-(PPP)x-(PA)y-的态密度(DOS)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共聚物的态密度与均聚物地态密度有着显著的区别,共聚物的带隙的大小介于大带隙的-(PPP)x-和小带隙的-(PA)y-之间,在共聚物中与-(PPP)x-的导带和价带的子带隙以有共聚物的导带底和价带顶中,所存在捅态密度只有由-(PA)y-来提供,而在共聚物的价带底和导带顶的能态密度则取决于-(PPP)x-的态密度。  相似文献   

3.
聚芴是一种重要共轭高分子材料,文章概述了可溶解性聚芴(或芴的寡聚物)的3种典型聚合方法,即FeCl3(三氯化铁)氧化法、镍催化法以及铂催化法合成聚芴,并按照分子链序列结构(交替共聚,嵌段工具,无轨共聚)的线索回顾了芴的共聚物的制备,简单介绍了目标产物的性质特征和对聚芴发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聚苯乙烯及苯乙烯-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13)C NMR弛豫,测定了弛豫参数T_1,NOEF;并从线宽(△H1/2)观察了表观T_2的变化。用x~2分布函数的相关时间谱对弛豫参数进行了拟合。结果证明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均存在多重运动单元,其弛豫参数随温度的变化与分子运动及分子结构密切相关,在CH碳的T_1~T及△H1/2~T的曲线上都观察到两个转变温度,相应于苯环的转动及主链的链段运动,且转变温度有均聚物大于嵌段共聚物的关系。因此,~(13)CNMR弛豫参数还可用于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T2种Ln(Ⅲ)配聚物(Ln(C8 H7 O3)3]n(Ln=Er(1)和Yb(2)).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2个配聚物是同构的,均由对甲氧基苯甲酸根为桥形成的1D链状结构.Ln(Ⅲ)离子为8配位,8个氧原子均来自对甲氧基苯甲酸根.配体对甲氧基苯甲酸根采取桥双齿和桥三齿2种模式桥连Ln(Ⅲ)离子.通过红外光谱OR)、电子吸收光谱(UV-Vis-NIR)及荧光光谱(FP)对配聚物进行了表征及光物理性质研究.研究表明,2种配聚物在可见区的荧光发射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以缩水甘油乙酸酯和四氢呋喃为单休,长链脂肪醇为链转移剂的共聚物,对该共聚物进行干法醇解,制得了聚(氧四亚甲基)聚(甘油基)烷基醚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记为RT_mG_n。对RT_mG_n进行了结构分析和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RT_mG_n聚甘油醚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表面化学性质,无毒、无刺激,可作为乳化剂应用于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2个Cu(Ⅰ)配聚物[Cu_2(amp)Cl_2]_n(1)和[Cu_2(amp)(CN)_2]_n(2)(amp=2-氨基嘧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IR光谱、UV-Vis-NIR吸收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结构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聚物的中心离子Cu(Ⅰ)都处于四面体配位几何构型中.配聚物(1)是以μ_2-amp和μ_3-Cl~-为桥联配体,连接Cu(Ⅰ)离子形成2D层状结构;配合物(2)是以μ_2-amp和μ_2-CN~-为桥联配体形成3D无限结构.SPS结果表明,配聚物在300~800nm范围内均呈现正的光伏响应带,表明具有明显的光电转换特性.对比发现,配聚物的空间结构以及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微环境对响应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OsO_4对聚丁二烯-α-甲基苯乙烯阳离子接枝共聚物进行氧化断链,剖析了接枝共聚反应体系,并测定其支链和均聚物的分子量。使用透射电镜和示差扫描量热仪对接枝共聚物的微相结构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含不同量1,2结构的聚丁二烯接枝共聚物的拉伸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Co(Ⅱ)配聚物:[Co(bdc)(dmpz)2]n(1),[Co(bdc)(pz)2]n(2),(dmpz=3,5-二甲基吡唑,H2bdc=间苯二甲酸,pz=吡唑).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单晶衍射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进行了结构表征及光物理性质研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配聚物(1)和(2)是以bdc2-为桥联配体,以dmpz和pz为协同配体的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Co(Ⅱ)配聚物.配聚物中Co(Ⅱ)均为四配位(CoN2O2配位模式),具有四面体(Td)几何构型.此外,在配聚物(2)中分子间氢键将1D链网连成了2D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FISPS)探讨了配聚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可见光诱导下,2个配聚物都呈现出明显的光伏响应,表明它们都具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对比研究了2个配聚物的光物理性质,发现配体结构对光物理性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式,研制出具有较高分子量的DMDAAC均聚物(PDMDAAC),DMDAAC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PDMDAAC/AM).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它们结构特征,分析了主要红外吸收谱带的归属,讨论了一些结构变化所引起的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自制的双锂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两步法合成出线型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PSI-PIB-PSI)。采用1H-NMR研究了微观结构及共聚组成,透射电镜(TEM)观察了聚合物的形态,动态粘弹性仪(DMTA)对热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四氢呋喃与活性中心锂的物质的量比(R值)为60时,可实现异戊二烯-苯乙烯(I-S)的无规共聚;TEM图表明聚合物PSI-PIB-PSI为两相结构,且随着苯乙烯(St)的含量的增加,相分离现象明显;当PIB/PSI的嵌段质量比为1/2,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27%~28%时,该线型三嵌段共聚物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聚砜(PSF)—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嵌段共聚物(PSF-PPT)。经溶解度试验,反应前后体系粘度的变化,红外光谱(IR)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解析等证明共聚物是嵌段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物在不同温度、不同溶剂中的溶液性质。实验表明共聚物在溶液中的形态与溶剂及溶液的浓度有很大关系。 研究了共聚物的力学谱图,发现共聚物在拉伸前后相态发生了变化,由偏光显微镜观察到共聚物是多相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4,4′-二(β-萘氧基)二苯酮(DNOPK)、二苯醚(DPE)与对苯二甲酰氯(TPC)、2,5-二氯对苯二甲酰氯(DCTPC)的低温溶液亲电共缩聚反应合成出一系列不同组分的高分子量含2,6-萘基结构的氯化聚芳醚酮酮无规共聚物。研究了含氯侧基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IR、DSC、TG、WAXD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随着DCTPC单体含量的增加,其玻璃化温度(Tg)变化不大,而熔融温度(Tm)和结晶度逐渐降低,当其含量超过40mol%时,Tm消失,聚合物呈现非晶态结构,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失重5%)Td及力学性能均呈下降趋势,但溶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制备的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MA)-co-N-芳基甲基丙烯酰胺(N-ArMA)共聚物包括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co-N-对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IBMA-co-N-p-TMA),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co-N-邻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IBMA-co-N-o-TMA)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co-N-对澳苯基甲基丙烯酰胺(IBMA-CO-N-p-BrPhMA)。并用~1H-NMR方法测定了这些共聚物的组成;利用Fineman-Ross方法估算了这些共聚体系中各单体的竞聚率。比较了3种不同酰胺对IBMA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5.
聚(二聚酸-癸二酸)的合成和药物释放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癸二酸和二聚酸预聚物为单体,采用高真空熔融缩聚法,得到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二聚酸-癸二酸)共聚物。合成的聚合物分别用于FT-IR,GPC,DSC和TGA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合成聚合物的体外降解及其对模型药物盐酸环丙沙星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氧化偶联聚合反应基础上,以氯苯为溶剂,在铜催化剂作用下,以2,6-二甲基苯酚(DMP)和2,6-二苯基苯酚(DPP)为单体合成了3种不同比例的嵌段共聚物.对共聚物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这种嵌段共聚物比DMP的均聚物(PDMPE)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保持了良好的溶解性及成膜性能;虽然嵌段聚合物和PDMPE一样为无定形结构,但通过引入结晶性的聚二苯基苯醚(PDPPE)链段,嵌段共聚物薄膜内可以形成通道式相分离;可能是由于PDPPE和PDMPE这两个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较接近的缘故,嵌段共聚物只有一个Tg,且随着PDPPE含量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7.
以聚醚砜齐聚物和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制备聚醚砜-聚酚氧嵌段共聚物样品.并用DSC和IR表征了其相关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方法合成了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交替嵌段共聚物P(MAn-alt-St) m-b-PStn,通过核磁共振仪(NM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确认3种不同交替段/均聚段(m/n)比例的嵌段共聚物组成分别为P(Man-alt-St)49-b-PSt70,P(MAn-alt-St)48-b-PSt97和P(MAn-alt-St)50-b-PSt131。将所制备的交替嵌段共聚物在碱性水溶液中水解后得到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用扫描电镜(SEM)对两亲性共聚物的自组装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两亲性共聚物中PSt均聚段比例的增加,自组装形成的胶束形貌出现由分散的类棒状到支化状再到密集的网状转变。  相似文献   

19.
A series of polycarbonate co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assiste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 (CL) and 2-phenyl-5,5-bis(oxymethyl) trimethylene carbonate (PTC) with Tin (Ⅱ) 2-ethylhexanoate as a catalyst. These copolymers obtained were detected by 1H NMR, FT-IR, UV,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automatic contact angle meter. The influences of the feed molar ratio of monomers, catalyst concentration, reaction tim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as well as microwave irradiation power on the copolymerization process were also studied. In vitro degradation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se polycarbonate copolymers possess the slow degradation rates and strong hydrophobicity. In vitro release profiles of 5-Fu from copolymers showed that copolymers have the steady drug release rates and good controlled release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