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98 cm砂柱实验模拟BTEX污染含水层的过程,分析含水层中总有机碳、硫酸盐、铁、无机氮和可溶性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揭示其厌氧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以BTEX为电子供体,以环境中NO3-,Fe3+及SO42-为电子受体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为主要作用,NO3-,Fe3+及SO42-电子受体的还原分别发生在距砂柱入水口70~89,55~70及34~55 cm处;有机氮矿化作用和CO2对碳酸盐的溶蚀作用发生在整个受污染区域;硫化亚铁沉淀生成主要发生在0~55 cm处,使该区域总铁量较55~70 cm处有所升高;可溶性碳酸盐含量变化由H+的溶解作用,0~70 cm处发生的碳酸亚铁沉淀生成及70~89 cm处CO2对碳酸盐的溶蚀作用共同决定;BTEX污染源附近污染晕中形成了高浓度有机碳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BTEX污染物的厌氧降解机制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国外研究者对单环芳烃苯系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合称为BTEX)的微生物厌氧降解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发现BTEX在NO_3,Mn~(4+),Fe~(3+),SO_4~(2-),CO_2等电子受体条件下能够进行降解,已陆续分离到许多BTEX厌氧降解菌,并对其相应降解酶的生化性质进行了鉴定,相关的基因被克隆、鉴定和改造.通过对BTEX化合物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代谢机制与途径、参与降解的主要微生物、相关降解酶及基因等进行综述与分析,提出了BTEX污染物厌氧降解研究中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国外研究者对单环芳烃苯系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合称为BTEX)的微生物厌氧降解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发现BTEX在NO3-,Mn4+,Fe3+,SO42-,CO2等电子受体条件下能够进行降解,已陆续分离到许多BTEX厌氧降解菌,并对其相应降解酶的生化性质进行了鉴定,相关的基因被克隆、鉴定和改造.通过对BTEX化合物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代谢机制与途径、参与降解的主要微生物、相关降解酶及基因等进行综述与分析,提出了BTEX污染物厌氧降解研究中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矿企业的快速增加,苯系物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某涂料废水为研究对象,对废水中BTEX在物化预处理 生物处理的效果进行了现场考察,同时,进行模拟试验,研究氧化沟主要运行条件对BTEX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实验室制备的改性膨润土材料,研究了其吸附地下水中的苯系物(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简称BTEX)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BTEX初始质量浓度为50~250mg/L时,改性膨润土对地下水中的BTEX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改性膨润土对地下水中的BTEX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实验还表明,改性膨润土对地下水中BTEX的吸附性能优于未改性的膨润土。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0.1、1和10mg/L三个浓度的萘和芘培养红树植物秋茄(Kandclia candel (L.)Druce)幼苗.培养基盐度15.培养期60d.以不加污染物培养为对照.分析了萘和芘对幼苗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萘和芘(0.1mg/L)对秋茄胚轴萌发没有影响,对幼苗生长甚至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处理(10mg/L)则对胚轴第二对叶的展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浓度萘处理的幼苗根、茎、叶及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95.2%、89.7%、85.5%和91.6%;高浓度芘处理则分别降低了50.4%,52.9%、73.9%和57.6%.在抑制程度上。萘处理明显大于芘处理.  相似文献   

7.
选用河沙为滤料,研究了直接过滤法处理低浓度含孵’废水的条件。实验表明,滤料粒径0.5~0.7mm,滤层厚度0.8m,滤速8~11m/h,pH控制在9.0-9.5范围内,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Pb^2+离子。  相似文献   

8.
BTEX在非饱和土和地下水系统中迁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规律,利用BTEX模拟轻非水相污染物质,采用土工离心试验技术对BTEX在非饱和土和地下水系统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试验中土样和水样的污染物质量分数,得到了BTEX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长期迁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BTEX从泄漏点通过非饱和土层向下运移,在地下水位之上形成高质量分数区,并沿地下水面侧向迁移,部分溶解的BTEX在水体扩散。地下水的流动对BTEX的迁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水文测验中,采样器的研制及效率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本文针对AYT型砾卵石推移质采样器的采样效率不高的弱点,通过对其改进,设计出了刨进式卵石推移质采样器。实验结果表明,采样器的采样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盆栽实验和田间实验条件下研究了10%噻唑磷颗粒剂、5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粉剂、5%特丁磷颗粒剂、1.8%阿维菌素乳油、3%氯唑磷颗粒剂5种杀线虫剂及其不同施用剂量对地黄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盆栽条件下5种药剂的不同施药剂量对地黄胞囊线虫病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田间实验条件下,10%噻唑磷颗粒剂40kg/hm2,5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粉剂50kg/hm2和3%氯唑磷颗粒剂50kg/hm。施用30d后,土壤中胞囊线虫虫口减退率达65%以上;施用药剂150d后,5亿孢子版淡紫拟青霉粉剂50kg/hm^2时防效最好,达67.95%;其次为施用10%噻唑磷颗粒剂40kg/hm^2,防效达61.00%,满足地黄的GAP栽培要求,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态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地表水中的甲醛和苯系物各组分同时测定,并对分析条件进行优化,详细讨论了各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本方法能将甲醛与苯系物各组分分离,并可以使难分离同分异构体二甲苯分开,且不影响其他组分。本实验条件下,各组分校准曲线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同时适用于地表水水中甲醛和苯系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对水中MTBE和BTEX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炭对汽油成分苯系物(BTEX)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对BTEX和MTBE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乙苯>邻二甲苯>甲苯>苯>MTBE,其次序与污染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成反比例关系;椰壳炭是所考察活性炭中吸附性能最好、最稳定的炭型;在选炭的过程中,苯酚值可以有效地表征活性炭对于低浓度BTEX和MTBE的吸附性能.当苯系物与MTBE共同存在时,活性炭对于MTBE的吸附容量明显降低,对于苯系物的吸附容量基本没有改变.共存化合物的初始浓度越高,其竞争吸附效应越明显;相比单一竞争化合物,BTEX的混合共存更显著地降低活性炭对于MTBE的吸附.当BTEX和MTBE共存时,吸附性能较好的BTEX会将已经吸附的MTBE从活性炭上置换下来,导致了出水MTBE浓度突然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和HP-5检测器等,建立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等5种苯系物(BTEX)的分析检测方法,验证器精密度和检测稳定性,确定了用Agilent7890B(附FID火焰检测器)检测这5种苯系物的检出限分别是1.68,2.17,2.018,2.02,1.256 μg/L,为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苯系物质量浓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建立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低浓度汽油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 MMT)的含量.采用OV-101毛细管柱(30 m ×0.25 mm,0.25μm);载气:氮气;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50℃,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50:1,程序升温.采用外标法测定低浓度汽油抗爆剂MMT的含量,在1.029~40.192 m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44),平均回收率为99.78;,检出限为0.001 mg· m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所建立的外标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低质量浓度MMT含量的测定,能满足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棉纤维长度测试钩夹取样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微量点取样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取样器从“均匀分布散纤维”中取样时其夹持宽度及取样角度对纤维照影机曲线的影响,分析了取样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得到了理想试样的取样要求,据此提出一种钩夹取样方法并通过实验说明这种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CMS-100便携式快速气相色谱仪,分析其在气体分析时存在的问题。创建CMS-100气相色谱仪的外接热吹扫恒温50mL定量管准确进样系统,结合CMS-100气相色谱仪的预浓缩和快速热脱附技术、高灵敏度MAID的检测器系统,快速准确测定空气中的苯系物。该方法的CMS-100气相色谱仪微氩电离检测器(MAID)对电离电位低于11.7eV的有机化合物灵敏,检测限是6μg。当采样体积为50mL时,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是0.006mg/m3。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ICP-AES法进行焊锡中Sn、Pb含量的测定。通过实验确定了测定条件和减少干扰的途径。本方法较简便、干扰少,相对标准偏差<1%,基本上可满足焊锡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甲烷浓度检测系统大多采用窄带激光器、可调谐激光器等实现对甲烷特征波长位置的对准,虽然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精度,但高性能激光器价格昂贵、结构复杂,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需要小型化、便携化以及低成本的要求.据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差分的高精度甲烷浓度检测系统,设计了浓度差分转换窗口,可获取2组等效于窄带光对准的差分数据,从而实现了仅用宽带红外二极管作为光源的高精度甲烷浓度探测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基于双差分的甲烷浓度函数,给出了双差分的算法流程.实验采用LSIPD型PIN光电二极管与C30659型红外探测器采集响应光强,利用GPro 500系列甲烷浓度检测仪作为标准检测设备对系统进行甲烷浓度检测误差分析.结果显示:当甲烷体积分数小于4.0%时,系统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 当甲烷体积分数高于4.0%时,系统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5%,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