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试析新中国户籍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既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传统体制下的工资与就业制度是为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服务的。这一制度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所留下的痕迹。基于此,试图通过对传统体制下的工资一就业机制与工业化道路关系的分析,为我国现阶段工资与就业制度的变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原有的单一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了,过于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让位于中央和地方分权的管理体制。为了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经过十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积累  相似文献   

4.
“虚君共和”与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在中国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为特点。毛泽东认为中央高度集权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并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构想。这一构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彻底贯彻,建构了中国计划体制中的中央高度集权,形成地方政府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体制,从而使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别于苏联模式。  相似文献   

5.
腐败,即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其核心是谋取私利的 权钱交易行为。纵览世界各国,腐败现象虽然带有普遍性,但 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现 代化进程中快速的社会变迁使然,我国就处于这样一个特殊 的历史时期。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使社 会方方面面都处于从原来的有序→无序→建立新的有序的 调整过程中,这就为公共权力进入流通领域,、并成为特殊的 社会资源提供了土壤和条件。而且。腐败行为大多数采取以 政治行动换取经济财富的形式,腐败成为权力拥有者敛聚财 富最便捷、投入最小的首…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问题的一点思考黄玉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经济学界提出了许多问题,对我们原来实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产生了许多撞击。本文试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理论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出发,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实际上已经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了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卫生检疫部门的财会工作在转变中得到不断的发展。随着新的《会计法》的颁布,卫生检疫财会人员如何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卫生检疫部门的财会工作向市场经济转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卫生检疫部门的改革开放服务,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  相似文献   

8.
摘要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已走过50多年的风程。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养老保险制度也正在经历着深次的改革和自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的传统体制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的改革试段:90年代中期以后的改革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我国农业合作化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认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本身孕育着深刻的矛盾随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推行,同落后的农业之间发生尖锐的矛盾,而农业合作化当时被视作解决它们矛盾的基本途径,随着矛盾的日益发展,农业合作化在实践中就不断加快了.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在中国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为特点。毛泽东认为中央高度集权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并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构想。这一构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彻底贯彻,建构了中国计划体制中的中央高度集权,形成地方政府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体制,从而使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别于苏联模式。  相似文献   

11.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为了重振经济,德国需要一个可以进行互利贸易的伙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成为德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中国也以此为契机引进德国的资本与先进技术进行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建设.在此背景下成立的兵工署弹道研究所,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本文介绍了弹道研究所成立的历史背...  相似文献   

12.
“苏联式社会主义经济”与“纯粹市场经济”的关键区别在于资源所有权和资源配置决策机制不同。苏联的经济资源由国家所有或控制,有关资源配置的决策由国家直接作出并带有法律效力。为保证重工业的高速增长,苏联政府减少并抑制社会消费需求,把资源集中到重工业部门,导致消费品供应紧张。为解决消费品短缺与社会需求增加的矛盾,政府一方面实行必需品“定量配给,”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周转税”的办法,剥夺新的需求,化解、弥合供求脱节并维持特权阶层的特殊供应。  相似文献   

13.
传统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角色必将让地市场,因此,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势必要取决于政府角色的成功转换。这实际上就是转轨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中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职能所必须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行业特征和市场环境形成了政府质量监督效率不高的现状,其中监督费率政策直接影响监督机构工作积极性和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固定监督费率是我国监督取费一直沿用的政策,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不利于调动监督机构从事监督工作的积极性。质量监督市场是有限竞争市场,通过分析政府部门与监督机构之间委托代理关系,揭示了引进竞争机制,确定监督费用上限,有利于提高监督效益,减少监督机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5.
冯旭  王楠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0):144-147,154
我国煤炭矿区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对土地、地下水及大气环境的破坏。基于煤炭矿区和行业中非理性开采的动机强烈、矿区居民哑语状态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以及非污染生态影响极大等特殊性,政府相对于市场机制、环境NGO而言,在环境保护上应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保护环境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政府在公共权力、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技术、资金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因此,政府需要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及环境管理方面加强环保的作为。  相似文献   

16.
振兴韶关华南重工业基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毛泽东主席当年的指示精神,国家选择韶关作为华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来建设。在计划经济时期,韶关曾两次出现社会主义工业建设高潮。韶关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对广东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韶关工业基地的地位逐渐丧失。文章在介绍韶关工业建设历史辉煌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工业基地地位丧失的制度原因,并着重提出了借势国家区域开发扶持政策、做大产业集群"航母"、做强粤北交通枢纽、做优上市企业、打造人才培育"高地"、营造创业型发展环境等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文化产业兴起的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合理、必然且适时的选择。中国文化产业兴起的合理性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兴盛所造成的压力构成了其生成的背景,市场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其宏观背景;文化产品内容的价值寻租、资源富余、闲暇时间等文化产业兴起的条件日臻成熟;政策扶持及智力资本拥有程度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计划经济的特点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表现为低水平和不稳定性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体现为一种相互矛盾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促使市场经济改革的必要性提前成熟,另一方面又增大了改革的阻力,造成了改革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高校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从计划经济时代行政机关的附属物转变成为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办学活动所涉及的经济业务日益频繁化、多样化、复杂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分析了存在这些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防范措施,旨在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方式由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中等专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教育能否适应社会的要求.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