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鸦雀是鸟类中嘴形奇异特化为极似鹦鹉的一类小型鸟,中国约生活着20种。鸦雀属的鸟属于雀形目,莺科。其中灰冠鸦雀、三趾鸦雀、白眶鸦雀、褐翅鸦雀、暗色鸦雀、震旦鸦雀6种是中国独有的。  相似文献   

2.
震旦鸦雀,初闻此名被“震旦”二字吸引。尝于学生时代读沈括《梦溪笔谈》,其中在《雁荡山》一文中云:“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荚蓉峰龙湫”,虽不识这阿罗汉诺矩罗何许人也,却从此方知“震旦”乃中国的古称。后来又知道了一段距今约8亿~5.7亿年的地质年代,被称为震旦纪。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起,上海科技馆开始筹备拍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系列选取了中国大鲵、扬子鳄、岩羊、震旦鸦雀、文昌鱼、金丝猴、藏狐等数十种珍贵的濒危动物,经科普传播者和专业影视机构的艺术加工呈现给观众,从独特的科学和人文角度讲述中国珍稀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濒危现状,让广大观众切身感受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提高民众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目前,《中国大鲵》、《扬子鳄》、《震旦鸦雀》、《岩羊》、《文昌鱼》已先后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  相似文献   

4.
杜鹃常常是古人笔下的"情种子",很早的时候人们就描述过它们的寄生行为。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杜鹃与它的寄主物候越来越不匹配,种群数量迅速下滑。假如古人知晓,恐怕他们将再次为杜鹃而悲情涌动。杜鹃,又名布谷鸟,属鹃形目杜鹃科,主要分布于热带或温带的树林中。在杜鹃科所有种类中,有大约三分之二的种类可以筑巢、孵化以及哺育幼鸟,而另外约三分之一的种类则需要以寄生的方式繁育后代,这种将卵产在其他鸟的鸟巢中且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行为被称为巢寄生。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5,(8):7-7
在生命竞赛中,杜鹃鸟绝对算得上是无情的对手。成年杜鹃将蛋产在其他鸟儿的巢中,目的是让其他鸟儿帮自己哺育后代。一旦杜鹃雏鸟孵化出来,不仅鸠占雀巢,而且立即将自己所在鸟巢中的其他雏鸟赶尽杀绝,以便独霸鸟父母带回的食物。然而,这种残暴的谋杀是有代价的——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6.
知识窗     
《自然与人》2014,(6):47-47
我国古代人民非常善于观察总结物候现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生态学信息我们可对比古代的各种文献记录,来分析更大时空尺度内的气候变化及对物候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做法已经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杜甫的这首诗《杜鹃》为例、情感丰富的杜甫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借景喻情”的古诗。尽管古诗饱含封建教化思想,认为杜鹃是由古蜀国国君杜宇的精魂所化,并误以为杜鹃将卵产在百鸟巢中,百鸟“不敢嗔”,还“礼若奉至尊”。  相似文献   

7.
正杜鹃(又称布谷鸟)是一种臭名昭著的鸟。杜鹃自己从不营巢,而是将自己的蛋产在画眉、柳莺等其他鸟类的巢中。杜鹃雏鸟通常比别的鸟类的雏鸟早破壳,遗传了"犯罪"基因的它们会将其养父母的亲生骨肉一个个地推出鸟巢,以便自己独霸养父母的哺育。不过,有趣的是,根据互利共生原则,杜鹃、画眉、柳莺等鸟类不仅能共生,还有"绝招"对付其他掠食者。  相似文献   

8.
江河湖海沿岸大片小片、司空见惯的芦苇荡.看上去似乎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也就是割下来用作生产纸浆,或者编织芦席,有的甚至干脆当柴烧、至于移走芦苇后腾出来的土地,可能更具吸引力,因为城市扩张大量需要它们可不想,人类这些漫不经心的收割行为,却让一种小鸟陷入了生存危机——食物被剥夺,家园被侵占j这种小乌就是震旦鸦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的芦苇丛中,  相似文献   

9.
正大家都知道“鸦雀无声”这个成语,其意思是连一贯吵闹的鸟雀的叫声都没有了,形容非常安静。当然,成语中的“鸦雀”未必就是指现代鸟类分类学上所说的鸦雀这一类鸟,但在现实中,鸦雀们的确比较活泼,常叽叽喳喳叫个不停。2月,对我国大部分地方来说,都还处在冬季,大地一片萧索。但当你漫  相似文献   

10.
正为什么一只小苇莺愿意主动照顾体型如此硕大的杜鹃幼鸟?这其实是一场进化学中的较量,而杜鹃总是可以领先于它们的宿主一步。进化让动物们在各个领域都变得"身怀绝技"和"足智多谋"。巢寄生世界上约有1万多种鸟类(根据分类系统的不同,在种类数量上会有一些差异),其中有  相似文献   

11.
神奇鸟巢     
<正>衔蛇蜕、缝树叶……为了筑一个完美的巢,鸟儿们竭尽全力。鸟巢大致可分为地面巢、水面浮巢、洞巢、编织巢,以及其他类型的巢(如泥巢、唾液巢、冢巢等)。通常情况下,幼鸟为早成鸟的巢比较简单随意,而幼鸟为晚成鸟的巢则复杂精密,因为幼鸟待在巢中的时间更长,所以需要更有效的保护。南攀雀的巢像一个挂在树上的麻布口袋。有趣的是,这个“麻布口袋”有两个口,一真一假:假入口其实是一个浅浅的凹陷,专门大开着以迷惑天敌,造成一种巢中什么都没有的假象;真入口位于假入口的正上方,非常狭小隐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开阳磷块岩矿床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士兴 《科学通报》1983,28(19):1191-1191
开阳磷矿是中国著名的大磷块岩矿床之一,它分布在贵州开阳及其邻近地区,产出在晚震旦世早期的陡山沱组,同位素年龄约在700百万年左右。开阳区的磷块岩中,不但具有丰富的以磷质迭层石为代表的各种磷质隐藻结构,而且在这  相似文献   

13.
庙河型生物群在贵州江口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元龙 《科学通报》2004,49(18):1916-1918
贵州江口晚震旦世陡山沱组上部黑色碳质页岩、碳质泥岩中产有大量宏体碳质压膜生物化石,计有宏体藻类9属、动物化石3属,遗迹化石1属及一些可能性的化石属种,其生物面貌和组合特征与湖北峡东地区的庙河生物群基本相似。江口宏体碳质压膜生物化石保存好,丰度和分异度高,表明雪球事件以后我国华南地区经历全球气候变暖而形成的庙河生物群或庙河型生物群分布广泛,为晚震旦世陡山沱晚期生物首次大辐射及生物演化、岩相古地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棉铃虫血淋巴酚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丽红  王琛柱  钦俊德 《科学通报》2001,46(15):1303-1306
以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及其寄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模型,研究了内寄生蜂对寄主血淋巴酚氧化酶(PO)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被寄生后,血淋巴的体外黑化率显著下降,酚氧化酶的活性被抑制。寄生后48h,血浆中PO的活性降低约83%。注射0.5雌蜂当量的萼液对PO活性的影响与寄生相似,这表明寄生引起的PO活性的下降与寄生蜂萼液中所含成分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正常未寄生情况下,血细胞中的酚氧化酶原(proPO)可被牛胰蛋白酶激活,而在寄生及注射萼液后,血细胞中的proPO则不能被牛胰蛋白酶激活,而且活性略有下降。以上结果显示,齿唇姬蜂对棉铃虫的寄生造成了PO的活性下降,而且这种抑制与寄生蜂的萼液有关,抑制的原因可能是萼液成分(多分DNA病毒等)抑制了proPO在血淋巴中的表达或加速其降解所致。  相似文献   

15.
早寒武世重晶石与毒重石的锶同位素比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忠诚 《科学通报》1993,38(16):1490-1490
1 地质背景晚震旦世以来全球海平面开始上升,在中国南方扬子地台及邻区晚震旦世到早寒武世沉积了一套富含有机碳、黄铁矿并由黑色页岩、硅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黑色岩系。特别是早寒武世的黑色岩系,不但空间分布广而且富含磷、钒、钡、铁、铀、镍和钼等元素。一些大、中型的层状重晶石矿床分布在扬子地台的南缘和北缘,即江南与南秦岭地区,毒重石矿床仅局限于大巴山一带。矿层主要赋存在  相似文献   

16.
螺髻山,座落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西南方向三十四公里处,因主峰形似青螺蜿蜒而上得名,主峰海拔4390余米.螺髻山山形复杂多变,涧谷纵横,留有多处古冰川擦痕.山上有八十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区,由珍贵的耐寒植物冷杉和阔叶杜鹃组成,林地苔藓覆盖,鹅黄的蕨类物寄生于树枝  相似文献   

17.
章振根 《科学通报》1981,26(8):491-491
从1934年Yoshimura在日本首次发现钡镁锰矿后,现在在葡萄牙、奥地利、巴西、美国、古巴等国均有发现。近十年来,又在深海锰结核中发现有钡镁锰矿。本文所述的钡镁锰矿是1978年在花坪矿区发现的。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震旦系和寒武系,次为石炭系、二迭系和第四系。锰矿体呈东西向断续分布于上震旦统和下寒武统之中,其中以产于震旦与寒武系的接触带中者为最好。  相似文献   

18.
欧阳 《科学之友》2010,(3):54-54
绿色植物中,绝大部分种类都能够依靠光合作用自食其力,但也有一部分游手好闲之徒,终生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植物界的“寄生虫”少说也有10种,它们大多数长得奇形怪状,像菟丝子、列当、锁阳、槲寄生、桑寄生、大花草和野菰等都是巧取豪夺之徒。  相似文献   

19.
蜜蜂恨不能把天下的蜜都采集到巢中,只要外界还有蜜有粉,它们就不会休息,从而疲惫不堪、早衰、过劳死。蜜蜂一旦分居.便将同类视为异己。它们常会因食源短缺而你争我夺,战事迭起,弄得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20.
凃光熾 《科学通报》1959,4(3):84-84
在大跃进形势鼓舞下,我国的地质普查与勘探事業一日千里地发展着,这种高速度的生产工作的开展,要求基本理论的研究迅速赶上去。在目前我国具体条件下,下列地质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工作是完全有必要进行研究的。 1.前震旦紀地层的划分对比:根据最近的资料,地壳有30—35亿年的历史,但我们只对震旦紀以后的地层(即在最近5亿年沉积的、包含生物遗跡的地层)研究得较詳細,地层的对比和划分做得较完全,而对前震旦紀近30亿年历史的地质发育,我們知道得非常少。国外近来对前震旦紀地层的划分、岩浆活动,已作了不少工作,如苏联学者在科拉半岛已初步确定这30亿年间至少有9次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