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作者阐述了全球变暖是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对造成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类原因进行讨论.探讨气候变暖对自然灾害、水资源、农业生产、生物种类、疾病发生、海平面变化等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对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从而减缓全球变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发展合理的森林经营策略以应对气候变化,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与成果,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森林生产力、森林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适应或者减缓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森林经营策略,主要包括:①坚决贯彻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②加强保护天然林; ③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对策; ④加速我国碳汇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文章总结了有关气候变化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研究的趋势,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目前,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总体上还不深入,研究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草原气候变暖,降水量下降,呼伦贝尔草原的荒漠化加剧,使草原生产力不断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的敏感性较高,而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直接影响植物的第一生产力[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土地沙漠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研究[2-3],而探讨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相对较少。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东  相似文献   

5.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各类森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将对森林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森林管理是一项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因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经营管理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及树木分布、生理生态和物候、森林生产力、碳循环、生物多样性、森林水文、森林灾害等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并针对气候变化下的可能影响,从基因、物种、森林生态系统、流域和生物圈多个尺度阐述了适应性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各生命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支撑,与气候变化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气候危机的本质就是生物多样性危机。为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加速性破坏影响,减碳是这个阶段必经之路。在系统梳理了减碳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与减碳之间彼此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减少CO2的排放可通过采取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措施来实现;同时,还可以发掘生态系统固碳的潜力来减少CO2在大气中的含量。控制在大气中CO2的含量可以缓解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积极作用。同时林业碳汇固碳在植树造林方面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也存在联系,亦即在人工造林时生物多样性植物将比树木单栽培隔离更多的碳,存在碳生物多样性的权衡。  相似文献   

7.
李湘涛 《大自然》2010,(4):8-11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与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海洋酸化速度加快,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冰雪融水减少从而导致一些大水系河流补水不足,草原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内陆湿地逐渐干涸、萎缩,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缓冲能力显著减弱,生物多样性衰退,一些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步退化甚至消失,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全球变化已不仅仅局限在全球气候变化上,内容已扩展到全球人口增长、大气成分变化、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土地利用和覆盖的改变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方面,未来全球变化研究将重点放在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系统中CO2浓度升高,营养、温度、水分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景观水平上的研究以及人类决定的反馈生态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广东科技》2007,(12S):74-74
在本世纪,生态危机将有可能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随着全球变暖、全球环境恶化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地圈、生物圈平衡上的作用的认识正在深化,开始意识到人类生存兴亡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密切关系。森林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控制全球变暖的缓冲器。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百年来,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同时,全球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冰冻圈退缩等。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公众和科技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LoessdepositsandintercalatedpaleosolsontheLoessPlateauincentralChinaspannedthepast2.5m.y.andprovidedacontinuousproxyrecordofvar?..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的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国际上,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正在就如何减缓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谈判。本文依据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明气候变化的事实与未来的可能变化,阐述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说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陀螺理论的振动压实机械的力学特性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陀螺理论对振动压实机械的力学特性进行分析,阐明了振动压实机械产生陀螺力矩的原因,认为陀螺效应对振动机械的危害不仅使其部件受损,而且使整机性能下降。给出在工程机械设计、运用中消除和利用陀螺力矩的原则。应用实例表明,它能为振动压实机械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山东省3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路面蒸散发经验公式和水量平衡关系计算得到山东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山东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48年来,山东年及四季可利用降水量总体上均呈减少的趋势,特别地,年可利用降水量减少显著.2)山东可利用降水量除冬季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明显外,其余季节和年可利用降水量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3)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年及四季平均可利用降水量基本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分布趋势;全省大部地区年及四季可利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特别地,鲁西北和半岛部分地区年和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减少显著.4)在全球气候偏冷期,山东四季及年可利用降水量均偏多;在全球气候偏暖期,除冬季略偏多外,其他季节和年可利用降水量均偏少.  相似文献   

15.
鲁鹏  张剑锋  刘晋杰 《科技信息》2010,(29):I0068-I0068,I0137
本世纪是信息化与数字化的一个世纪,作为整个教育行业主体的学校将面,临从形式到内涵的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学校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信息化校园的构建与发展也迫在眉睫。本文在对教育行业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介绍汽车用钢-水热管式采暖装置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保证钢-水热管式采暖装置在高温汽车排气条件下安全、正常工作的设计原则。提出了热管加热段管长lE与冷凝段管长lc之比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在保证换热量条件下,合理增大管间间距,减小装置流动阻力及管束采取混合排列,提高换热效率的措施。应用此成果,为CH6530旅行客车研制了一台钢-水热管式采暖装置,试验表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黔西南州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在喀斯特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地貌以峰林、峰丛、峡谷为主,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等三百多万人口,从事着各种原始的农耕活动.在特殊的气候、环境等资源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原生态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球阀密封退投试验所引发的管系自激振动进行了分析,并做了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认为发生机组管系振动事故的原因在于机组上游的球阀密封漏水时呈现出的柔性阀门特性。这种柔性阀门特性的形成与密封水的引水方式有关。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了改变密封水引水点及加设旁通阀等措施,防止或者消除球阀引起的自激振动事故。特征线法的模拟结果证明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论建立国际研究机构间动态联盟——跨国虚拟研究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虚拟研究中心是虚拟组织 (或动态联盟 )概念渗透于科研机构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模式。为了推动我国科学研究与技术产业更快发展 ,探讨新的研发模式———跨国虚拟研究开发中心已势在必行。文章探讨跨国虚拟研究中心合作伙伴选择准则、合作伙伴选择的神经网络方法、合作伙伴的国别区域政策分析、政府对跨国虚拟研究中心的支持、跨国虚拟研究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工作方式 ,为组建和运作跨国虚拟研究中心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新石器文化遗址与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洞庭湖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为研究历史时期环境演变提供了条件。洞庭湖在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进入全新世暖期,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周边地区频繁出现;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湖区中部开始渔猫活动;屈家岭文化时期人类活动从洞庭湖平原中部退出;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文化活动遗址向湖中推进,湖泊三角洲有所发展。商周至秦汉时期,洞庭湖三角洲平原发育,河间洼地湖泊、沼泽形成。魏晋以来,特别是长江分流入洞庭,导致了洞庭湖的迅速扩张,19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泥沙入洞庭湖及人类围垦,使洞庭湖迅速淤浅,湖泊面积锐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