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后七子是明代重要的诗歌流派,其诗学理论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是向诗歌本体的复归,研究他们的诗歌理论,对于当代学理论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隐秀"论是刘勰《文心雕龙》中具有很高理论价值和文化生命的诗歌语言论著。本文在中西文论比较和历史流向的回顾中,试图对其"原典"意义世界的追寻进行现代性的阐释,将其转换为当代诗学领域中的核心范畴,以运用于当代诗歌批评和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3.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在《诗品》中,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4.
夏敬观为同光体江西派著名诗人,专学梅尧臣,为同光体之后劲。其诗歌理论重学问,主张学古求变。诗歌抒发了对苦难现实的愤慨,诉写其内心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愤慨。其诗学梅一端,格调多类香山,命意之凄苦则类孟郊, 向往“由奇造淡雅”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叶燮是清代初期重要诗论家之一,其《原诗》是一部阐述诗歌原理与发展变化的专论。本文拟对叶氏《原诗》中几个重要诗学理论观点的阐释和剖析,肯定叶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同时也指出其诗学理论观念上的矛盾、疏漏及其局限,最后得出结论:叶燮诗学理论的核心在于变,即自主创新,而其所云“变又不能背离正”,即自主创新不能违背思想上的儒家道统和诗歌审美上的风雅传统。  相似文献   

6.
朝鲜诗家南龙翼不仅编辑了朝鲜汉诗诗歌总集《箕雅》,更运用他的选诗标准,在《壶谷诗评》中对李杜优劣进行了审美观照,并对朝鲜唐诗学起到了桥梁作用,更提出了79格的诗歌风格理论,不仅揭示出朝鲜古典诗学理论的民族特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船山的生命诗学比较全面地关注诗歌活动中包括作者和读者双向主体的价值,既注重从创作主体方面进行审视,又重视从接受主体方面加以观照。这就使其生命诗学观趋于完整性,从而弥补了以往诗学偏重于作者创作方面论诗而忽略在读者接受方面论诗的缺憾。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切入到生命的视域,其主旨在于提升诗歌的品位,更好地发挥诗歌的审美教育作用。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对“兴观群怨”、“兴会”、“人格”这三个问题都有深刻理解和独到阐释,于此对前人的生命诗学是有所充实和超越的。  相似文献   

8.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在《诗品》中 ,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 ,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 ,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在吴思敬那里一方面表现为一种诗学人格精神,另一方面也作为观念原则和逻辑原则贯穿在其全方位的诗学探索中,并由此构成其诗学基本理论的建构和诗歌批评的中心观念、逻辑脉络和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0.
清初王船山诗说,在整个清代诗学论坛上,很像园圃中的一朵奇葩异卉,馨香扑鼻。虽然在清初四大诗学流派中,〔1〕船山榜上无名,而且亦不怎样为当时诗人学者所推许,但若从其诗学理论之卓越而言之,则其成就实不在当时名流之下。至于船山诗学应归入何一流派,论者的意见,颇不一致。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认为船山是神韵派的先驱人物,在王渔洋之先。郭氏之后,也有其他学者将王氏分别纳入不同的诗学流派中。〔2〕事实上,我们无论将船山摆在那一流派中都会有问题的,因为船山自有船山个人独特的诗学。我们无宁说,船山是自成流派、…  相似文献   

11.
现有针对诗歌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文学、美学等视角,较少涉及其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围绕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结构原则,隐喻映射原则和转喻映射原则,从微观角度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连贯性进行阐释,揭示诗歌语篇连贯背后的认知机制,为诗歌语篇连贯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皎然的诗歌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皎然诗歌里“高”的诗学观,并对其释道圆融的诗学美学观作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13.
后村咏怀诗中有非常丰富的诗学材料。首先,评论历代文学,表现出后村对文学的深刻洞察力;其次,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全面总结;第三,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第四,对自己诗学主张的阐述;第五,对当代文坛提出批评和进行指导。过去研究后村诗论,人们似乎只注意他的题跋文和《后村诗话》,而对他诗歌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诗学理论却很少留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偏差和疏漏。  相似文献   

14.
李调元诗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调元论诗的基本观念及关注当代诗歌评论的倾向都明显可见与袁枚性灵诗学的相通,其《雨村诗话》分为专论古人的两卷本和专论今人的二十卷本两个系统,体现了乾隆后期当代诗歌批评意识日益清晰和强化的趋向。李调元所纂《全五代诗》是现存第一部个人编纂的较完整的断代诗歌全编,在乾隆诗学中也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登上文坛之际正是后七子复古格调派兴盛的时期,他与复古派的王世贞兄弟的矛盾在后世的记载中被故意夸大。汤显祖的文学思想比较复杂,其诗、文与戏曲理论差别较大。在戏曲理论与创作方面提出尊情观,对公安派有明显的影响;可诗学理论则受李、何格调派影响比较明显,与王世贞兄弟分歧甚小。汤显祖整体文学思想具有明显的调和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群体的现代新诗创作能够把西方的诗学理论参照和对传统中国诗学的关照融合起来,推陈出新,既具有一种新诗的现代派意识,又有来自于现实主义的审美体验和个人体验,从而创作出一种新颖而亮丽的抒情传统。这群诗人提倡新诗的戏剧化,认定诗歌的意义与作用全在于它对人生经验的推广与加深,以及最大可能的意识活动的收获,写诗最为重要的是把情感或意志转化为诗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唐诗歌是中国诗歌由唐音入宋调的关键。皎然《诗式》的诸多理论和范畴所揭示的意义昭示着唐诗从创作构思方式到批评观念的转型,并深刻地影响着后世诗学的发展变化,可视为中国诗学转型的理论界标。  相似文献   

18.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对明代复古派的诗学观念有较深刻的影响,本文试以严羽的“别材别趣”说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明代复古派代表人物对此观点所作的多侧面的强调和发展,揭示复古派和严羽在诗歌审美观念上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主流诗学重雄浑而轻清逸,重李杜一脉而轻王孟统绪,故胡应麟论“清”,兼容雄浑与清逸两种风格,注意区分“格清”与“才清”,显示出主流诗学试图吸纳非主流诗学的趋势。将“诗为清扬”作为重大的诗学主张提出并认真加以阐述的则是竟陵派的钟惺。从理论设计看,竟陵派所界定的“清”,排斥俚俗和雄浑壮阔的风格,既是为了规范公安派的“性灵”,又是为了改变七子派忽视情趣的失误。  相似文献   

20.
号为“诗鬼”的李贺之诗,其艺术魅力的探寻历来是一个谜,有关李贺诗歌的言论表现出对其解读的隔膜,检视前人有关言论,李员诗歌具有梦纪诗学思维方式的特征、梦幻诗歌创作的心理背景和潜意识主题,在梦幻诗学思维方式的动态活力系统中,以梦的运作方式形式诗歌意的创作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