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河流相地层沉积环境特殊,经典层序地层学的适用性存在一定的挑战.对河流相地层中基准面旋回受控因素和层序界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环境中,基准面旋回主要受气候和构造沉降的控制,但是不同地区的河流,海(湖)平面升降对其影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远离海(湖)盆的内陆河流,可容空间完全不受海(湖)平面升降的影响,但是靠海(湖)的河流仍然不同程度地受海(湖)平面升降的影响.在基准面旋回变化的不同阶段,由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的不同,发育不同类型的河流.在河流相地层中,层序界面通常为一较强的侵蚀冲刷面,此界面表现为低自然伽马、高钍/钾和高氧化铁含量,而与海相地层中的密集段相对应的为一套海(湖)侵泥岩、炭质泥岩、煤层及低能沉积环境下的暗色泥岩等.基准面旋回受控因素不同的河流,层序地层学的适用性存在差别,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2.
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喜马拉雅北麓的晚新生代吉隆断陷盆地,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沉积了总厚约300m的河湖相地层。根据沉积学、碳氧同位素及控盆构造分析,结合已有的古生物学孢粉学资料,恢复了晚新生代盆地构造控制、沉积环境、气候变动及其演变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动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盆地由早期半封闭型断陷湖盆,中期开放型湖盆,向后期封闭型湖盆的演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认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本溪组、太原组混合沉积特征,利用区域地质、钻/测井和岩芯资料,对碳酸盐-碎屑岩混合沉积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太原组既是带障壁海岸的海陆过渡相沉积,又是混合沉积;本溪组混积层岩性组合主要为碎屑岩、煤层夹灰岩,而太原组为灰岩夹泥岩及煤层组成;本溪组发育混积相类型为混积潮坪、混积瀉湖、混积障壁砂坝,太原组发育混积台地;结合区域沉积资料总结出了两种沉积相组合模式——本溪组发育混积障壁海岸相、太原组发育混积陆棚相;构造、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是影响混积发育和组合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陆表海多期次海侵是混积主要原因。混合沉积决定了本溪组具有丰富的烃源岩、优质储集体和多套生储盖组合,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小海子剖面是盆地石炭系出露最全最好的地区,对该剖面的研究将有助于解析该套地层.根据野外观察、室内分析,认为小海子剖面上泥盆统-石炭系主要为一套浅海相沉积体,下部主要发育浪控碎屑滨岸,中部为开阔台地、潟湖、局限台地等混积环境,上部为一套厚层的蒸发台地环境膏岩,顶部则呈现出混积的局限台地特征.结合盆地地层展布和构造演化,认为小海子剖面上泥盆系-上石炭统沉积自下而上可分为碎屑岩、混积、膏岩、混积四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露头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塔东南的侏罗纪拗陷为一南断北超沿北东向伸展的箕状糟盆。在西且末、民丰存在两个凹陷中心。中下侏罗统沙里塔什组、康苏组、杨叶组分别发育了冲积扇、河流、沼泽、湖泊等沉积。其中杨叶组上段沉积了较厚的具生油能力的深水湖相黑色页岩,是该区一个重要的油气源岩。塔尔尕组为绿红相间的滨湖三角洲及曲流河沉积。本区大部分地区缺失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主要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砂岩,其储集物性差,主要为致密储层,次为低渗透储层.平面上,由南向北,距物源愈近,砂岩粒度越粗,杂基含量越低,成岩压实作用和晚成岩期胶结作用越弱,物性条件逐渐变好.纵向上,随地层变新,其沉积相从三角洲前缘亚相至三角洲平原亚相再到河流相,物性呈变好趋势.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物性北好南差的特征,主要是由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7.
西藏札达盆地构造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札达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南西部,是发育于喜马拉雅山内部的盆地。盆地北东侧以阿依拉日居断裂为边界,该断裂属逆冲性质。西北边界为曲松断裂,为一拆离断层。盆地西南主边界为藏南拆离系(STDS),是盆地主控构造。盆地内部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纪地层,可以分为上下2个部分,即上部的湖相沉积和下部的河湖交互相沉积。湖相沉积是以泥岩为主的巨厚沉积;河湖交互相沉积以砾岩层的出现为标志,可分为3个沉积旋回。札达盆地的主控构造为伸展构造,但同时经受了垂直于造山带的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特点及油气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发育特点及油气资源。方法 采用沉积岩石学、沉积相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本区侏罗系沉积环境及油气资源进行探讨。结果 本区下、中侏罗统由灰、灰绿色含砾细粒沉积物组成,沉积环境以湖泊.沼泽相为主;上侏罗统由杂色粗粒沉积物组成,以山麓河流相环境为主及干旱气候为特征;砂岩主要属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源自盆地南北两侧;南侧觉罗塔格山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沉积物搬运方向总是由南向北,在盆地南部形成辫状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在盆地北部发育冲积扇三角洲堆积。结论 本区侏罗系构成该盆地重要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9.
陕北甘谷驿油田东区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粒度概率曲线呈两段式,砂体内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结合甘谷驿油田上百口井的测井资料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的粒度参数图件分析,认为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及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绘制了长61、长62、长63油砂体的平面分布图,确定了水下分流河道的位置.由砂体展布图看出,自长64至长61期,三角洲前缘逐渐演化为三角洲平原,表明研究区湖盆逐渐萎缩,三角洲沉积范围不断扩大,属进积式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三叠纪盆地格局及演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三叠纪是华北地区构造格局的重要转型期,该时期发生的印支运动影响着华北地区盆地的发育演化.早—中三叠世,华北板块内部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特点,地势北西高、东南低,为一南陡北缓、呈NWW向展布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恢复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在1 500~2 000 m之间.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发生自东向西的剪刀式碰撞拼接,华北地区发生全面抬升,且东部抬升早、抬升幅度大,西部抬升晚、抬升幅度小,沉积盆地的范围向西发生退缩.华北地区西南部仍为统一的大型沉积盆地,发育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河流、湖泊、沼泽相沉积;华北东部大部分地区处于隆升剥蚀状态,使得先期沉积的早—中三叠世地层发生剥蚀,一些地区剥蚀作用深至古生界,仅局部地区发育小型山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