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兴珂  聂媛媛 《科技信息》2013,(12):169-169
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精心塑造和歌颂的悲剧女性形象。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社会中,在当时多数女性作为第二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了苔丝这一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揭示了造成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各种原因。苔丝有着丰富的性格特征,她生性淳朴善良、执著向往和追求纯洁的爱情、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但这些追求和反抗又缺乏独立的女性意识,所以她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斯坦贝克的<菊>刻画了一位在男权社会痛苦挣扎,渴望自由, 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艾丽莎具有倔强、粗犷的男性化的一面,又具有女性特有的柔弱、敏感的特征.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在艾丽莎身上并存且频繁转换.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这一矛盾个性,揭示其内在和谐统一的意识根源,以此来探讨作者的女性主义观,探寻以艾丽莎为代表的女性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3.
《生死场》中的女性人物在语言表达方面处于压抑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男权制下女性话语权的被剥夺,在于女性的第二性地位。这种女性语言是女性的身体经验和心灵历史的折射,作为小说的叙述策略具有否定男权制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男性"性"权利的张扬主要是通过男性对女性群体的霸占展现出来的.其最常见的就是妻妾成群.一夫多妻模式.在毕飞宇小说对一男多女模式的描写中,男性作为这种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端,在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精神引导方面总是拔得头筹.毕飞宇作为一位男性作家,已经完全认同了男权中心文化,不但肆意张扬男性"性"权力的强大.甚至让女性甘愿接受屈从的境遇.  相似文献   

5.
论女性诗歌中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诗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们深刻地认识到男权话语对她们的压抑,女性诗歌通过女性意识的表达来反抗男权世界,反对男权话语,而这种反抗因为男性话语的中心位置又使女性诗人处于尴尬的地位,她们通过躯体写作来做最后的反抗,通过营造黑夜的世界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以前的评论家给予威廉斯笔下的女性人物很多的关注,并且称他为塑造女性人物的大师.勿庸置疑,他的女性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令人感动,这些女性人物的悲惨遭遇给我们揭露了那个时代许多的妇女问题,并且他的戏剧在唤起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唤起社会对女性的关注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威廉斯有他自己的矛盾与困惑,因为他毕竟是一名男子,无法逃脱男权思想意识的影响,因此论文将研究威廉的男权意识,并且以《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麦琪为例分析在这种意识影响下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卡里尔·邱吉尔是英国当代女剧作家。她的作品蕴含着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想和理论。《九重天》和《上等女性》中几位女性坎坷的生活经历,揭露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剥削和压迫,反映了女性追求自身解放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纵观<白鹿原>,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的白鹿原是一个有着浓重男权色彩的社会.在这个男权高于一切的领域,女性只能卑微、屈辱地活着,即如田小娥.她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真正的爱情,然而在现实的土壤里,理想却一个个被毁灭,使她的人生也染上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9.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侦探小说中给我们呈现了这样的悖论:朴素的女性意识使她的创作有别于柯南道尔的男性文本模式,这尤其可以体现在侦探形象的塑造上;但根深蒂固的男权话语又使得阿加莎不自觉地以男性中心文化为标准塑造了大量扭曲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余铮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77-177
茅盾在创作中成功地塑造了以静女士、方太太等为代表的具有传统美质的女性形象。他在对传统女性形象的描写中,对女性的态度是微妙的,一方面对女性的爱怜,对她们的命运的关心,希望为她们找到一条适合的生存之路;另一方面传统的男权文化价值观念在他心底的深深积淀,使他无法跨越这历史因袭的巨大障碍。因此,他在作品中不时的陷入矛盾的境地,一面去凭借现代意识去消解一些男权观念,一面又显示了他的传统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现代婚姻家庭关系是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以追求个性人格完善、男女完全平等、家庭幸福美满为主要标志的新型婚姻关系。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地位已获得很大改善,但社会上"男权主义"的封建残余仍然存在,使得现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应有的权利与安全难以得到真正保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男权主义产生的条件、男权主义对现代婚姻家庭的不良影响以及改善现代婚姻家庭关系的措施,以促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元稹的《莺莺传》中塑造的崔莺莺形象美丽、温柔而又痴情,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女性人物世界。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就会发现男权文化语境中的看似天经地义的性别特征和内在美德以及她被遗弃的悲剧根源,都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其自我意识已被男权社会主流意识所抹煞和压制。  相似文献   

13.
阎真的小说《因为女人》描写了男权统治的商品社会中,当代中国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该描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展现出男性对女性悲剧宿命的善意悲悯,然而这种女性宿命观是建立在"爱情唯一论"基础上的,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失之简单化的男权视角。而人们在思考女性生存境遇时,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更平和、更灵活、更有包容力的现代多元女性观。  相似文献   

14.
近来,随着学界对身体研究的关注,有关女性身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在一个男性“话语霸权”的社会里,女性的身体是如何被规训和塑造的?文章先从中西方哲学、文学、神话等文化观念基本来源的角度分析了在男权社会文化中建构起的女性身体,继而分析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疾病的话语建构和男权“凝视”下女性眼中的自我与女性当代文化适应中的焦虑与风险,得出了男权社会的“话语霸权”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场域中对女性身体的深刻规训和塑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玛格丽特风尘妓女哀怨命运的分析,说明在男权社会里,被置于“第二性”的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而妓女成为腐朽阶级各类人的玩物,等待她的命运只是社会的迫害,各个阶层人的凌辱。那些处污浊之中,仍保持着心灵的纯洁,渴望正常人生活的妇女,她们只能以死亡达到对自身的救赎,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也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残酷扼杀;又是性格悲剧,是主人公争取某种世俗以外的价值,以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作品塑造了要求人格独立、追求真正爱情、自我意识觉醒的马格丽特这个美丽纯洁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只有自我意识觉醒了,女性才会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才会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女性并不是男性的附庸。  相似文献   

16.
女权主义者关注着女性在男权窠臼下的生存境况,出于对男权的本能拒斥而排斥男性.可是,男人就一定是男权的吗?男人就一定没有女权主义思想吗?女权与女人,男权与男人,是完全对等的吗?基于这些思考,写下此文,试探讨女权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王亚磊 《科技信息》2007,(16):202-202,208
田纳西&#183;威廉斯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以前的评论家给予威廉斯笔下的女性人物很多的关注,并且称他为塑造女性人物的大师.勿庸置疑,他的女性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令人感动,这些女性人物的悲惨遭遇给我们揭露了那个时代许多的妇女问题,并且他的戏剧在唤起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唤起社会对女性的关注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威廉斯有他自己的矛盾与困惑,因为他毕竟是一名男子,无法逃脱男权思想意识的影响,因此论文将研究威廉的男权意识,并且以《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麦琪为例分析在这种意识影响下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汉英广告词中对男权文化有着深层次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市场上大量的汉英广告词进行详细解析,论证了当代男权文化依然在操纵女性身体、塑造人们(尤其是女性)的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发挥着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家庭”意象和“母女”意象。“家庭”意象象征着一个具有超稳定性结构的男权统治金字塔,“母女”意象则揭示了动态的历史结构中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命运。通过考察,论述了女性为走出男权镜像的限制而获得自由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描述了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在那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以伊丽莎白为代表的女权主义者,勇于打破其清规戒律,追求自己的幸福,阻隔在伊丽莎白与幸福之间的那堵墙就是女权与男权的矛盾和斗争。傲慢又充斥着男权思想的达西,放下傲慢,化解了伊丽莎白的偏见,收获真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