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议点击     
《上海信息化》2012,(10):84-86
2012中国国际通信大会召开8月15至17日,2012中国国际通信大会在北京召开。此项会议是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由中国通信学会与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通信大会。大会吸引了来自国际组织、政府主管部门、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全球资深专家学者400余人参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国际通信学会主席Vijay Bhargava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纽约大学教授Ted Rappaport、华为无线CTO童文  相似文献   

2.
本次会议由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南京邮电学院、南京富士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会议将通过大会特邀报告、研究报告、产品展览、专题研讨等活动 ,全面交流光纤通信和集成光学领域取得的进展 ,推动我国光纤通信事业的发展。本次会议将于 2 0 0 3年秋季在南京举行。欢迎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科技人员投稿 ,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欢迎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投稿 ,交流实际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心得 ;欢迎有关企业、部门到会…  相似文献   

3.
《国际学术动态》2006,(6):49-50
第4届生物医学光子学成像技术国际会议和第13届先进激光技术国际会议于2005年9月3-6日在天津开发区隆重召开。会议由天津大学主办,并得到了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第6届光通信和无线通信学术会议暨展览会(APOC2006),于2006年9月3-7日在韩国光州金大中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由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韩国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学会等共同承办,是继美国OFC(Optical Fiber Comtnunications)、欧洲ECOC(European Conference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光通信行业国际会议,自2001年开始,该会议先后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武汉及韩国的光州举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光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将于2008年11月20-25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该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华侨大学、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光学学会联合承办。会议将设如下专题:工程光学和光学制造;生物医学光子  相似文献   

6.
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承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将于2009年9月9-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两年一届,即将在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是该国际会议第二次在中国举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光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将于2008年11月20-25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该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华侨大学、泉州市人民政府和福建省光学学会联合承办。会议将设如下专题:工程光学和光学制造;生物医学光子学;光电技术与系统;光学薄膜技术新进展;光纤与集成光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8月10日,第2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International Photonics and Opto Electronics Meetings,POEM 2009)在武汉圆满谢幕。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国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主办,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外专局、美国激光协会、美国光学学会、Frontiers of Opto Electronics in China、《光学与光电技术》、光电新闻网、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学术会议在线、广东省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等多家单位和媒体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光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将于2008年11月20-25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该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华侨大学、泉州市人民政府和福建省光学学会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10.
《上海信息化》2012,(11):86-87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与中国电信共同承办的2012年度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会议日前在呼和浩特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从事网络研究运营、生产设计制造及应用的专家学者和管理者百余人参加会议。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赵梅庄,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  相似文献   

11.
专家介绍     
廖常俊教授         廖常俊,男,1939年3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市,1963年四川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63~1979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任研究实习员。1980~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1~1983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作访问学者。1987年任华南师范大学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1年3~6月在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激光科学研究所作访问教授。现为中国光学学会、美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激光与光电子学分会委员。光子学报编委,量子光学学报编…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11月3日,由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举办的第3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POEM 2010)开幕式在武汉.中国光谷武汉科技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历时3天,由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办,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美国物理联合会、国际生物医学光学学会、美国激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定于2012年10月27日至28日在重庆市举行"2012年全国通信理论和信号处理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由重庆邮电大学承办、《通信学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协办。会议主题为"网络编码及其应用"。2000年R.Ahlswede、杨伟豪、李硕彦等人首次提出了网络编码理论。网络编码突破了路由器的存储转发功能,将编码和路由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信息论的重大突破。经过十年多的发展,网络编码理论和应用方  相似文献   

14.
国际实验力学会议于1985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和日本无损检查学会共同主办。这次会议是继今年春季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后本年度内第二次大型实验力学学术会议,从而受到国际实验力学界的重视,除我国和日本外,西欧、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的试验力学学会主席都亲自率代表团到会。中国、日本、加拿大、朝鲜、美国、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法国、瑞士、印度和埃及等25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就应变计技术、光弹和光塑、光学方法、断裂力学、动  相似文献   

15.
第23届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通信国际会议(IEEE INFOCOM2004)于2004年3月7~1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该会议是IEEE计算机学会和通信学会学术水平最高的联合会议,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这次会议是这个大型国际性电子通信及网络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同时也是在亚洲地区举行的第2次。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及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承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将于2009年9月9-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两年一届,即将在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数字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12月14日,第15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2012年增材制造技术国际论坛暨第6届全国增材制造技术学术会议在武汉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办,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中国湖北省科技厅、中国华中科  相似文献   

18.
纪念王大珩百年诞辰开启国际光年大幕2015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光年,2015年2月26日适逢新中国光学事业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王大珩先生的百年诞辰。为缅怀王大珩先生,弘扬、传承其精神,促进光学事业发展,北京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光机电一体化协会5单位联合,于1月30日在京举办"首都光学界纪念王大珩  相似文献   

19.
第3届中国国际通信学术会议(1992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 ICCT’92)于 1992年9月 16~18日在我校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和清华大学联合发起,并得到IEEE通信学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和资助。 ICCT’92在筹备过程中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会议共收到550余篇论文稿,经学术委员会审定,318篇收入会议选录。其中国外论文136篇,来自美、加、德、日、韩、意、澳、新加坡及香港等22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有6篇大会报告和2篇国外迟到论文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通信学会将于2011年11月 11—12 日在杭州召开2011年第二届通信与安全国际会议。征文范围:智慧城市与绿色 IT;通信网络技术与应用;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生物医学工程学; 医学图像和计算机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