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介子纯轻衰变Bc→lv(l=e,μ)过程由于螺旋度压低导致衰变分支比很小,以致于实验上无法观测到.但人们在新物理模型:双Higgs模型下分析纯轻过程发现该过程对新物理很敏感,我们分别在标准模型和双Higgs模型下对Bc介子的辐射衰变Bc-→τ--ντγ进行了研究,发现辐射衰变受新物理影响也比较明显.双Higgs模型是在标准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Higgs二重态,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它是标准模型最简单的扩充,模型Ⅰ,Ⅱ[1]和模型Ⅲ的区别就是后者允许树图阶的味改变中性流(FCNC).在模型Ⅱ下只考虑了荷电规范玻色子的耦合,由于MH>MB,MW>MB,那么从中间…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锥求和规则得到的形状因子,在标准模型和top夸克双Higgs模型(T2HDM)下计算新物理对衰变过程Bu+→π+l+l-Bu+→p+l+l-(l=e,μ)的分支比和前后不对称的贡献.从数值计算结果发现,新物理对这些衰变过程的分支比的贡献不是很大,理论预言与标准模型下的结果符合得很好.top夸克双Higgs模型下新物理对前后不对称的影响很小.对Bu+→π+(p+)l+l-衰变过程的较低双轻质量区域内双轻不变质量分布和前后不对称的精确测量,将有助于区分标准模型和新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top夸克双Higgs模型(T2HDM)下,利用形状因子光锥求和的新结果,讨论Higgs玻色子对遍举衰变B→K(*)l+l-的分支比和前后不对称的贡献.在所考虑的参数空间内,通过理论计算发现:(1)包括新物理的贡献后,有效Wilson系数中元素A7,A9和A10的符号仍然保持不变.(2)考虑形状因子的误差后,衰变B→K(*)l+l-的分支比能够对荷电Higgs玻色子的质量给出很强的限制,质量大约是350 GeV的荷电Higgs玻色子是实验所允许的.(3)中性Higgs玻色子的效应有可能在衰变B→Kl+l-(l=μ,τ)的前后不对称中观察到.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锥求和规则得到的形状因子,在标准模型和top夸克双Higgs模型(T2HDM)下计算新物理对衰变过程Bu+→π+l+l-和Bu+ρ+l+l-(l=e,μ)的分支比和前后不对称的贡献.从数值计算结果发现,新物理对这些衰变过程的分支比的贡献不是很大,理论预言与标准模型下的结果符合得很好.top夸克双Higgs模型下新物理对前后不对称的影响很小.对Bu+π+(ρ+)l+l-衰变过程的较低双轻质量区域内双轻不变质量分布和前后不对称的精确测量,将有助于区分标准模型和新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τ轻子味破缺衰变,有助于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具有轻子味破缺(LFV)机制的新物理.在代非普适Z′模型中,对τ~-→μ~-(e~-)KK衰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共振和非共振的贡献以及来自B介子衰变的限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参数范围内,这些衰变的分支比都能达到目前的实验上限.最新的实验上限将模型参数B_(τμ(τe))~(L(R))限制在O(10~(-3)).其中,s夸克末态的贡献远大于u(d)夸克末态的贡献,共振部分形状因子的贡献最大.分析了τ~-→μ~-(e~-)KK微分衰变率与双K介子不变质量s~(1/2)(s=m~2KK)的关系.在双K介子不变质量范围内,矢量介子φ(1020)共振占主要地位,τ~-→μ~-KK衰变的共振峰比τ~-→e~-KK衰变的共振峰高.  相似文献   

6.
更好的理解和检验标准模型是当今粒子物理学的重要课题 ,也是寻找新物理的窗口。其中 B介子弱衰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B介子弱衰变可以用来检验标准模型、探索 CP破坏并发现新物理。随着 KEK和SLAC的 B介子工厂的投入运行 ,精确算这些过程的分枝比对实验具有指导意义。我们用有效哈密顿和推广的因子化方案计算了顶色辅助的人工色理论 ( TC2 )框架下新的荷电赝标介子企鹅图对 b→ ( s,d) V( V =γ,Z0 ,gluon)衰变的修正 ,对 B介子两体非粲衰变 B→ PP,PV的 5 7个衰变道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中 ,我们忽略了电磁企鹅算符 O7γ的贡…  相似文献   

7.
家利用QCD因子化方法分别在标准模型和TC2模型下,对非轻衰变B→KK过程作了分析和计算。发现对于以企鹅图贡献为主的衰变,新物理效应明显。同时湮灭图贡献可以高达30%,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8.
在最小超引力模型中计算新物理对Bu,d和B,介子衰变过程的贡献.结果发现:①新物理对-B0d→D(*)+D(*)-,B-u→D(*)0D(*)-和-B0s→D(*)s+D(*)-衰变过程分支比的贡献最大为30%;②这些过程的直接CP破坏很小,而混合CP破坏很大,超对称对其CP破坏贡献很小,基本可以忽略;③这些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和CP破坏的理论预言的主要误差来源于形状因子.  相似文献   

9.
在标准模型中,弱电流是左手流.在寻找新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可以认为V+A混合流是新物理存在的迹象.最近,BELLE和BABAR对纯轻过程B^-→τ^--↑vτ的衰变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为: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反常磁矩aμ对RM331模型自由参数的限制,本文计算了矢量双轻子V±,U±±对Higgs衰变过程h→γγ和h→Zγ的贡献.数值结果显示: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矢量双轻子可解释LHCγγ产生道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1.
标准模型下,赝标介子B衰变到两个矢量介子K*φ的过程是一个纯企鹅图的过程.理论计算得到这一过程是以纵向极化为主的.然而,BaBar和Belle最近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过程具有较大的横向极化分数.对此,我们试图在标准模型框架以及新物理中寻找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标准模型下,赝标介子B衰变到两个矢量介子K*的过程是一个纯企鹅图的过程.理论计算得到这一过程是以纵向极化为主的.然而,BaBar和Belle最近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过程具有较大的横向极化分数.对此,我们试图在标准模型框架以及新物理中寻找合理的解释.附加的Z′规范玻色子是对标准模型的扩展,实验上给出它的质量下限约500个GeV,我们这里研究的Z′的质量在几百个GeV至一个TeV之间,且假设Z与Z′之间无混合.当新的规范玻色子Z′与费米子之间的手征耦合矩阵非正比于一个单位矩阵时,B介子稀有衰变过程中产生味改变中性流.Z′传递的b→s-ss过…  相似文献   

13.
标准模型下,赝标介子B衰变到两个矢量介子K^*φ的过程是一个纯企鹅图的过程.理论计算得到这一过程是以纵向极化为主的.然而,BaBar和Belle最近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过程具有较大的横向极化分数.对此,我们试图在标准模型框架以及新物理中寻找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top夸克双Higgs模型下计算了由中性黑格斯玻色子导致的圈图对稀有衰变B→Xsl+l-(l=e,μ)分支比的贡献.通过数值计算发现:①中性黑格斯玻色子对B→Xxl+l-衰变过程的贡献与标准模型部分相互加强,但增加的幅度较小;②当中性黑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大于100GeV,tanβ≤40时,可以忽略中性黑格斯玻色子对B→Xxl+l-(l=e,μ)分支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模型Ⅲ下计算了对B介子稀有衰变过程的新物理贡献.在所考虑的参数空间里,发现:对稀有衰变的新物理贡献能够使其分支比提高一到两个数量级,接近目前的实验测量限制;根据ALEPH等实验组的实验测量数据,可以给出对Yukawa耦合λu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在模型III下计算了对B介子稀有衰变过程的新物理贡献.在所考虑的参数空间里,发现:对稀有衰变的新物理贡献能够使其分支比提高一到两个数量级,接近目前的实验测量限制;根据ALEPH等实验组的实验测量数据,可以给出对Yukawa耦合tλt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在U(3)×U(3)线性σ模型下,我们研究了赝标量介子和矢量介子的辐射衰变过程P→γγ和V→Pγ,其中精确地计算了夸克圈图的贡献.我们发现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8.
对研究标准模型电弱相互作用和可能的新物理影响,K介子稀有衰变KL→μ+μ-是一个重要的衰变道.根据标准模型理论计算,衰变分枝比可以写为:  相似文献   

19.
B介子的衰变     
一般认为非相对论性夸克模型只在动量反冲较小的区域适用,而对动量反冲极大的B介子稀有衰变B→K^*y(q^2=0)不适用.工作于无限动量参照系的Bsw模型却恰好适用于q^2=0区域,可证明在该模型中用于联系B→K^*γ稀有衰变和B→ρev^-半轻子衰变q^2=0谱的一个比在SU(3)味对称下与具体波函数无关,还可证明该性质在相对论性光前夸克模型中,当b夸克质量无穷大时也成立,事实上相对论性光前夸克模型在b夸克质量趋于无穷大时退化成BSW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SLAC和日本KEK的B介子工厂将于1999年投入运行,这些实验将提供大量的B介子衰变事例,将能够检验大部分B介子稀有衰变道,有可能在B介子系统发现CP破坏,有可能发现新物理存在的证据或对新物理模型的参数空间加以严格的限制.本文在TC2人工色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