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珍珠岩作基质固体培养4种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材料,设置:0.25mol/LKH2PO4全磷(对照)、0mol/LKH2PO4(缺磷)2种处理,于第5,7,9,11d考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变化.缺磷时不同自交系相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相同自交系的不同抗氧化酶在缺磷胁迫下的变化趋势也有差异.结论:不能仅用1种膜保护酶在胁迫时活性的高低来判断材料是耐缺磷胁迫型还是缺磷敏感型.应综合考虑这5种保护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外来杂草野茼蒿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Benth.)S.Moore)原产非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江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是我国的外来人侵植物,研究其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对于有效治理该入侵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自然干旱胁迫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野茼蒿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野苘蒿叶片内丙二醛含量升高,复水后下降;在胁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持续下降,酶结构破坏;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3种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在复水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恢复到胁迫前水平,而GR未能恢复.研究结果表明SOD、CAT和GR协同作用,维持了体内活性氧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沙棘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沙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同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长期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SOD活性能高于正常水平,POD活性在轻度干旱胁迫时大幅上升,重度干旱下二者均能在胁迫初期缓慢上升,表明干旱胁迫时沙棘酶促防御系统活性高,能有效清除体内活性氧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沙棘幼叶SOD同工酶谱带有五条,轻度及中度胁迫下SODⅢ、SODⅣ两区带酶活力明显增加,但胁迫未导致新的谱带产生.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抑制植物生长,导致活性氧代谢失调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但水分胁迫下植物体内保护性酶活性变化在不同材料上有很大差别〔1~6〕。关于水分胁迫对香石竹植株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尚未见报导。本试验旨在研究干旱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激光辐照的油松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并对其幼苗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激光辐照油松种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根长、活力指数、幼苗鲜重等显著提高,萌发期油松幼苗保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强,膜脂的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下降.这表明激光辐照可增强油松种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萌发及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以冬牧70黑麦草为材料, 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 设置5%(D1),10%(D2),15%(D3)三种不同程度干旱(轻度、 中度、 重度)以及对照组(CK), 温度为10,5,0,-5,0,5,10 ℃, 研究冻融及干旱胁迫对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抗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均 增加; 冻融和复合胁迫下幼苗中SOD活性呈先升高后显著下降趋势,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呈先升高后缓慢下降趋势, 在-5 ℃出现峰值, 与其他温度下的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胁迫伤害下整体呈复合胁迫>单干旱胁迫>单冻融胁迫的趋势, 冻融胁迫下的伤害程度为重度干旱+冻融>轻度干旱+冻融>单一冻融>中度干旱+冻融, 复合胁迫对植物伤害出现叠加效应, 适当的干旱处理可缓解冻融对幼苗的生理损害. 因此植物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 可缓解其遇到胁迫时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现广泛分布于温带及亚热带高海拔地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本研究采用人工控制温度和土壤水分的方法,测定了在高温、低温和干旱胁迫下白车轴草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随着温度的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在高温胁迫下,白车轴草叶片中MDA含量上升,5种抗氧化酶[SOD、POD、CAT、APX、GR]活性下降;干旱胁迫下随水分胁迫的加重,白车轴草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评判白车轴草对逆境的耐受力为低温最强,其次为干旱、高温,即白车轴草对低温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并能耐受一定程度的高温胁迫和轻度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8.
以1年生鸡冠花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进行干旱胁迫,以正常浇水处理作为对照,分析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鸡冠花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在胁迫初期上升,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鸡冠花幼苗可以通过调节自身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减轻伤害,维持自身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9.
干旱诱导作物叶片膜损伤和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聚乙二醇根际胁迫和自然干旱胁迫都使小麦、玉米和大豆幼苗叶片的膜透性增加、膜旨过氧化程度下降。PEG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中度胁迫时,小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玉米SOD活性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冬牧70黑麦草为材料, 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 设置5%(D1),10%(D2),15%(D3)三种不同程度干旱(轻度、 中度、 重度)以及对照组(CK), 温度为10,5,0,-5,0,5,10 ℃, 研究冻融及干旱胁迫对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抗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均 增加; 冻融和复合胁迫下幼苗中SOD活性呈先升高后显著下降趋势,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呈先升高后缓慢下降趋势, 在-5 ℃出现峰值, 与其他温度下的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胁迫伤害下整体呈复合胁迫>单干旱胁迫>单冻融胁迫的趋势, 冻融胁迫下的伤害程度为重度干旱+冻融>轻度干旱+冻融>单一冻融>中度干旱+冻融, 复合胁迫对植物伤害出现叠加效应, 适当的干旱处理可缓解冻融对幼苗的生理损害. 因此植物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 可缓解其遇到胁迫时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以高山离子芥试管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冷胁迫、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植株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浓度、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磷脂酶D基因相对表达量和膜结合态磷脂酶D活性等生理指标,探究甘氨酸对不同胁迫条件下高山离子芥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甘氨酸对冷胁迫和干旱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盐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则未见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种抗氧化酶在小麦抗干旱逆境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模拟干旱条件下连续监测了小麦叶片中的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变化.发现在干旱胁迫下,此3种酶的活力均会显著升高,但随胁迫天数的不同,其升高幅度会有所差异。同时测定了经过干旱胁迫后恢复培养的小麦叶片中酶活力的大小,发现仅经过中度诱导胁迫的恢复组酶活力有所下降,其它组均继续升高.作者由此认为:干旱胁迫可诱导小麦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力的升高,这些酶有可能协同作用共同抵抗干旱胁迫造成的氧化伤害,但这种诱导作用并非是无限的,重度胁迫可能对植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经同工酶电泳检测发现这种诱导作用仅仅导致酶表达量的增加,并没有产生新的同工酶类型。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感染松材线虫后,用不同干旱胁迫(PEG)处理,包括干旱(不浇水)与浇水对松树的蒸腾作用,树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及干旱对发病进程松树死亡影响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干旱能明显地加快感染松材线虫后黑松的死亡速度,干旱胁迫和松材线虫的杂能迅速破坏松苗体内保护酶(CAT)的活民生,而加快其死亡速度;高温干旱年份能加快提高黑松,马尾松的发病死亡率,多雨年份马尾松的发病率则较轻,但黑松仍能大量发病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柳树无性系对干旱胁迫生理生态适应性的差异,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持续干旱胁迫下4个柳树无性系一年生扦插苗渗透调节?保护酶活性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电导率?丙二醛逐渐增加;4个无性系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保护酶系统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胁迫过程中整体呈上升的趋势,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抗旱性弱的无性系最先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所有生理生态指标,对4个无性系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适应是否产生体内酶系统的耐性机制及其遗传性,以重金属污染环境来源的玉米(Zea mays L.)及其易地栽种子一代(F1)为实验材料,通过酶活性测定与同工酶电泳研究了玉米过氧化物酶对重金属Pb^2 的胁迫反应,结果发现,重金属污染环境来源的玉米种群材料在重金属Pb^2 的胁迫条件下,与非污染环境来源的玉米种群材料相比,其过氧化物酶具有相对较高的活性,其F1保护相同的趋势,不同玉米种群材料F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对重金属Pb^2 的胁迫反应在材料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同时区分两条对重金属Pb^2 胁迫反应的敏感酶带,称之为标志性酶带。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干旱胁迫下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幼苗几种抗旱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期间,早熟禾幼苗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先升后降,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当土壤含水量大于17.9%时,MD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土壤含水量小于17.9%时,MDA的含量显著上升,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膜结构遭到破坏,抗逆性显著下降,为草地早熟禾幼苗抗旱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7.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可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底物连接,形成水溶性产物。植物受到胁迫时,GST会诱导表达,保护植物免受伤害,对植物抗逆起到重要作用。文章研究分析了拟南芥AtGST8的定位、表达及其过表达植株对甲基紫精(MV)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AtGST8定位在细胞膜。除种子和胚外,AtGST8在其余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莲座叶中表达较弱,而在花和果荚中的表达与生育进程有关。在果荚中表达量最高,叶中表达量最低。MV显著提高了所有供试材料幼苗中丙二醛(MDA)和抗坏血酸(AsA)含量,诱导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过表达AtGST8植株的MDA和O2·-的增幅小于野生型,AsA则相反。MV处理明显降低了野生型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水平,在过表达AtGST8植株中的变化则不明显;MV处理显著增加了所有供试材料中氧化胁迫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过表达AtGST8植株中GSH过氧化物酶(GSH-Px)和GST活性明显增大,而野生型变化不明显;MV处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几种抗旱性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干旱胁迫(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下测定了黑麦草幼苗(Lolium perenne L.)叶片中三种抗旱指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叶片中的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随干旱程度的加重,二者的含量也增加,能明显提高黑麦草幼苗的抗旱性;从MDA含量来看,黑麦草幼苗能较长时间的忍受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淫羊藿总黄酮与保护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干旱胁迫下淫羊藿植物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增强叶内POD活性和MDA含量上升.SOD在前12 d活性上升,后12 d下降.黄酮的含量在干旱处理的第2 d达到最大值,4 d后回到对照水平,但其后含量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淫羊藿有一定的抗旱性(但是植株在SOD活性下降到对照以下水平后就死亡),黄酮含量与淫羊藿早期抗旱性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幼苗为材料,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在低温、干旱和复合胁迫下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同德短芒披碱草幼苗SOD、POD活性都呈上升趋势;SOD在低温胁迫下活性变化不大,比较稳定,而POD在该条件下活性呈上升趋势;在复合胁迫下SOD和CAT活性下降,即胁迫程度最大时两种酶活性达到最低值;在各个胁迫下CAT活性都较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