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在海洋科考圈里极具盛名的法国塔拉(TARA)号科考船首度登陆中国,经停福建厦门。作为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厦门市槟榔中学有幸邀请到了塔拉科考基金会海外教育项目主任格扎维埃(Xavier Bougeard)到校,与同学们面对面介绍他与塔拉号的"神奇之旅"。这是一场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的科学公开课,就让我们和槟榔中学的同学们一起走近被誉为"移动海洋实验室"的世界顶级科考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对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是以国际合作的形式开展的,当时我国派董兆乾、张青松2位科研人员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度夏考察。直到1984年,我国才首次自己组织了南极科学考察,并建立了首个南极考察站。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南极科考站共4个,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这两个常年科学考察站和昆仑站、泰山站这两个度夏科学考察站。随着我国新一代的破冰船"雪龙2号"和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入列南极科考,以及即将建成的罗斯海新站,我国即将形成"五站两船一飞机"的南极科学考察与研究支撑体系,为极地科学研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不但是中外无数登山爱好者的最爱,也是科学家研究地球物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想场所。2005年3月至6 月,我国有关专家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科考、测量活动,开展了珠峰高度测量,珠峰地区大气、冰川、地质、生态环境等综合考察活动。本刊特邀本次珠峰登山测量队队长张江齐、珠峰综合科考队队长康世昌,以及45年前曾经参加1960 年人类首次从北坡攀登珠峰的王富葆,讲述他们的珠峰科考亲历。  相似文献   

4.
《知识就是力量》2014,(2):28-31
正中国第三十次南极科考已于2013年11月起航,并将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建成我国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为此我们独家采访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院生。李院生,现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他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1995年6月进入中国极地  相似文献   

5.
位于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西北的新奥尔森镇,是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最北部地区。它是北极科学研究的国际大本营。 这里有挪威、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荷兰7个国家的北 极科考站,常年有15个国 家的研究人员在这里进行 综合性考察。 在新奥尔森的北极 科学考察活动始于1964 年。当时挪威政府和欧洲 空间研究机构在这里联合成立了一个卫星遥感观测站,从此拉开了世界各国在新奥尔森设立科考站的序幕。 在一座海拔450米的山峰顶上,建有挪威极地研究所的一座大气环境监测站,它的主要任务是监测低空大气的环境质量。而在挪…  相似文献   

6.
姚檀栋 《科学通报》2019,64(27):2761-2762
<正>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了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以下简称"青藏科考")研究,前后历经20余年,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为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自第一次青藏科考开展以来的近50年,青藏高原自然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气候变化尤为剧烈,气温的变暖幅度是同期全球平均值的2倍,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环境变化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在  相似文献   

7.
极地科学探险历来就充满着艰辛和危险,而且更不是每一次科学探索都能满载而归。本文记述的就是一次“夭折”的科考经历。但是,从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科学家们百折不挠、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也许这才是最为宝贵的。  相似文献   

8.
正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进入这些顶级的中国实验室和科研场所,关注中国科学在天文观察、生命科学、中微子探测、深海科考和航天这五大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2010,(7):F0004-F0004
自人类发现了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最后一块大陆——南极洲——之后约半个世纪。就有不少捷足先登的科学家去探索白色大陆的奥秘。开展一些初期的科学考察活动。从澳大利亚1954年第一个在东南极大陆沿海建立常年南极科考站——莫森站——后,许多国家相继来到南极展开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如今,这块冰雪世界上共有53个科考站。以下是给人印象深刻的6个南极科考站。  相似文献   

10.
5月底,中国最大的民间科学探险组织——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向外界宣布东非大裂谷考察计划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东非大裂谷科考活动总策划、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秘书长张波认为,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也是我国第一次由民间组织发起的代表国家级别水平的科学考察活动。此次活动另  相似文献   

11.
卡尔·皮尔逊是19和20世纪之交著名的哲人科学家.他的科学观在本世纪初对我国学术界和思想界有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以他的代表作《科学规范》为据,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他的科学观的几个方面:科学的目的、特性和价值;科学的范围、方法和分类;科学与想象力和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12.
张剑 《科学》2006,58(6):26-28
任鸿隽作为中国近代科学最为重要的组织者之一,他是中国科学社的灵魂人物,先后出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基会)领导人、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化学研究所所长等。他关于中国近代科学全面发展、优先发展与有序发展、国家发展的科学发展战略理念,通过这些职位与实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年是任鸿隽诞辰120周年,梳理他的科学发展战略理念及影响,不仅是对他的缅怀,对今天我国科学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5日至19日,一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云南省地理研究所的十几位专家及来自英国和美国的洞穴探险家组成的中英美联合科考队奔赴广西乐业县,对那里的天坑群进行了为期15天的全方位考察。为了让读者全面了解这次科考活动的情况,本刊特别约请科考队员之一、我国地质洞穴研究知名专家、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刘宏研究员撰写了本文。  相似文献   

14.
图中这只皮肤透明、腹中胀满卵子的蛙,是最近在刚果(金)被重新发现的五种“消失”的两栖类之一。它在1950年得到科学描述,但直到最近才在刚果(金)南部河岸上被发现。其他四种蛙也都在1950年至1952年首次得到科学记录,但此后它们者阱中秘“消失”,直到最近几年的科考活动中才被再度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武隆探险     
在完成广西乐业天坑探险任务后,中英美联合科考探险队将目光瞄准了有着庞大洞穴群的重庆。今年6月上旬,他们在重庆首先进行了10天的前期科考活动。 其实这已是探险队第三次来重庆武隆进行探险科考活动了。1994年和1996年,联合探险队曾两次前来考察。虽然每次队员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对重庆武隆芙蓉洞群系列洞穴进行考察,寻找芙蓉洞的天然出口,攻克这个世界洞穴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前两次考察虽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但由于入境签证时间限制,都没有找到天然出口。因而,队员们对这次科考寄予了厚望。 联合…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雪龙2"号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科考试航结束后  相似文献   

17.
2003年7月15日至9月26日,由中国国家海洋局组织进行了北极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的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这次北极科考标志着我国在极地组织实施大型国际合作综合考察的能力和总体实力已经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大大提高了我国北极科学研究水平和中国北极考察的国际影响力,为国际北极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北极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与南极地区一样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关系到我国经济资源与经济建设、自然环境变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地处…  相似文献   

18.
接触到本次启明星采访对象李新贵的材料,特别是与他和他的夫人通了两次电话后,我心灵中的某根久未拨动的弦给重重的撞击了一下。一个忘情于科学、陈景润似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20多年  相似文献   

19.
《世界科学》2007,(4):F0002-F0002
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是我国于1993年年底从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引进。总长167米,型宽22.6米,型深13.5米,排水量21025MT,最大航速17.9节,续航力14000海里,主机13200KW,  相似文献   

20.
《自然杂志》2005,27(6):F0003-F0003
钱学森先生于1955年返回祖国,在我国“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的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还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等许多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他的学术造诣博大精深,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