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新工科培养模式是基于国家创新发展需求,应对国际形势变化而提出的新型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方向。以上海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为出发点,通过自主研发的采用多能互补的危废水处理实验装置,设计集"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动力工程测控技术"、"空气调节"、"工程传质学"等课程融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型实验,促进老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新经济发展态势下,教育部适时提出了发展"新工科"的建设规划。以光电信息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探索了创新型光电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经过对实验教学体系的合理规划与初步建设,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实验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实验教学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研究工作对其它"新工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锻炼设计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3D打印技术发展趋势,该文介绍了基于熔融堆积技术的3D打印实验教学建设,通过实验基础要求和流程,完成对熔融堆积型3D打印技术的基本掌握;并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设定了拓展要求和实验,让学生对3D打印材料的制备、加工和应用有所了解。通过实验教学的建设,该项目拓宽了学生视野,有效提高了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面向"新工科"建设内涵,提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设计构建了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为主体、创新与探索性实验为导向的层次化实验教学新体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强化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能力发展培养要求,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和多元考核机制,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卓越人才的任务越来越急迫。针对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实验中心开展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了"三三制"的实验教学体系,采取了多样化的实验类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系统了解与掌握半导体材料、器件、集成电路的测试分析和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工艺技术等技能,最终实现了培养微电子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先进制造技术,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程训练中设置"3D打印"实训模块符合大工程、大制造的工程教育要求,丰富了大学生工程训练的内容。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和层次,设置了"认知-设计制造-综合提高"三层次课程体系,并且按照课程内容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开设开阔了工科大学生视野,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新工科重视创新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为了促进本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在《微波电路EDA》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提出一种交叉创新型实验类型.通过微波技术与生物医学、化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设计了一个关于植入式天线的交叉创新型实验案例,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验流程和实施办法.总结并探讨了本科实验教学中交叉创新型实验的设计方法.学科交叉实验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出发,对地方高校工科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探讨新的地方高校工科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电工电子学的实验教学实践出发,以"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引,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运行模式.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出发,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成绩考核办法3个方面探索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索材料本质、开发新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虚实互补"实验教学模式能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方位引入材料仿真实验,将其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制约问题,创建"理论-仿真-实验"三位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理论问题理解更透彻,理论性质理解更形象,实验结果机理分析更深入.将虚拟仿真实验与材料设计相结合,让学生把理论基础学习与实践探索环节用设计与模拟有机地衔接,帮助学生由被动继承性的学习变为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可实现新材料设计和材料改性有的放矢."虚实互补"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响应"新工科"教学新理念,即整合教育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环境、实现跨学科协同合作,利于本科生从事科研、促进师生互动和实践互动,利于实施深度学习、混合学习、分析学习的智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的提出引发了高校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新模式的思考。基于"大创"项目与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契合,针对高校人才培养障碍,尝试提出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2.
3D打印制造技术是当前制造领域中重点的基础性技术,如何更好地运用3D打印制造技术,打造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新空间和新环境已经成为核心性的问题。该研究以3D打印制造技术的制造业应用作为平台,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3D打印制造技术的概念,阐述了制造业转型过程中3D打印制造技术的重要功能,提供了新时期推进3D打印制造技术在制造业全面应用,更好发挥3D打印制造技术价值与功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非计算机工科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利用虚拟仿真软件与真实设备相结合形式构建虚实结合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并通过在课程修学前后,分层次规划设计认识实训、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任务,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实验教学作用。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增强学生网络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水平,促进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依托,对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进行尝试和探索实验。选取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常用的一些机加工零部件,进行3D打印制作,并在第五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无碳小车项目中实际运用。通过探索和验证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以推动其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使之进一步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面向新材料产业、教学科研相长、理论实践相融,培养工程应用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办学定位,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系列综合性实验-科研创新立项"实验教学新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3D打印技术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擎,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3D打印技术的开展亟待大量人才。而国内对3D运用人才的培育还仅仅在萌发状况,研发型的高级人才更是缺乏。针对这种现状,该文对3D打印的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了分析,并从3D打印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与设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方法以及3D打印人才的就业前景几个方面出发,论证了在高等院校中系统开设3D打印相关专业的必要性,有助于推动在智能制造技术的支持下,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手段与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事实上,我国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实践探索远早于"三部曲"的诞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5所具有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显示,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模式可归纳为3类:第一类是综合性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复合交叉",侧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复合型;第二类是工科优势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主辅贯通""本硕贯通",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多样";第三类是地方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创新协同",注重国际化发展和精细化培养,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据此,我国高校"新工科"分类发展的思路是:具有学科综合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解决全球化的共性问题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科技攻关和研发,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并在发展应用文科方面有所突破,承担绝大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重任,教学方式以虚拟实验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综合性、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为主;具有工科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关键领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延伸至工科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承担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注重虚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且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复合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为主;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地方高校组,主要服务于区域新经济的现实急需,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承担极小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能够与地方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应用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产业人才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利用BIM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新工科"改造升级,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始。以BIM技术为主线,重新构建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对于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融合"新工科"思维,将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类型划分成3个模块:通识课、专业前沿课程、跨学科综合实践课,从这3个方面来设计课程,探索"新工科"模式下的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工科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绒霞 《实验室科学》2010,13(5):42-43,46
该文对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新实验项目,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得到科学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工科化学教育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执行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破解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中的难题,围绕基于Web的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与管理系统、用数字化仪表取代一些传统的实验器材、开放计算机仿真实验、计算机计算软件与科学计算器处理实验数据、多媒体技术等五个方面,给传统的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实验内容、实验组织与管理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使实验教学上新水平,综述了数字化、现代教育技术是实验教学创新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