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简单介绍了热管和热管换热器的原理,对几种常见换热器做了比较,并对热管蒸汽发生器应用于某公司1200万大卡/小时导热油锅炉做了计算,以及投资效益分析,证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将相变传热管应用于锅炉省煤器中,能有效地实现节能降耗。但是,相变传热热管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结垢等层状堆积,且会迅速长大,最终堵塞热管的传热,导致热管发生爆管。为此,本文试图研究出一种涂层材料,喷涂到热管表面,从而解决或有效减缓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某1 000 WM燃煤火力发电厂SCR脱硝系统采用蜂窝状催化剂。为把握随着催化剂服役时间增加相关脱硝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对脱硝系统多次进行现场试验。【方法】试验采用专业仪器设备对脱硝系统烟气流速、脱硝效率、氨逃逸率、SO2/SO3转化率等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随着催化剂服役时间的增加,脱硝效率会明显降低,氨逃逸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空气预热器处会生成硫酸氢铵等有害物质,造成堵塞。【结论】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催化剂会因为飞灰冲刷、堆积及重金属中毒等导致活性下降,催化剂局部区域积灰较多,空气预热器堵塞情况严重,需要及时对催化剂进行更新或者再生处理,提高催化剂活性,保证脱硝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粉锅炉及燃用混煤的锅炉中,影响燃烧率的内扰多且难以测量,易造成燃烧不稳定及参数波动方等问题,提出在控制系统中用总空气量与过量空气系数的比例取代的传统的热量信号,可使调节品质更好,燃烧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脉动热管是一种新型两相传热热管,有着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传热性能好和适应性强的优点,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脉动热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脉动热管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管道内径、工作介质、充液率、横截面形状、弯头数、倾角及加热方式等对脉动热管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脉动热管的理论模型和脉动热管研究中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申汴丽 《河南科技》1998,(11):24-24
锅炉是一种承受压力、直接受火的特种设备,它经常受到水、蒸气、烟气以及空气中各种有害杂质的侵袭,而且还长期受到高温烟气的冲刷,逐渐使它的钢材腐蚀、磨损甚至变质。如果新锅炉在设计、制造和安装中,就存在先天性缺陷,一旦投入运行,就要发生问题。锅炉如果发生问...  相似文献   

7.
<正> 热管(Heating Pipe)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换热器。六十年代,美国首先在宇航工业中应用了热管技术;到了七十年代,热管技术已经在许多发达的工业国迅速普及。我国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热管技术的研究,从八十年代起,陆续在冶金、石油等工业部门中使用了热管。由于热管在烈传导方面有其它传热器件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热管换烈器从研制到应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热管及其换热机理热管是利用密闭管内工作液—工质的蒸发与冷凝来传导热量的。以工质为蒸馏水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研究锅炉的运行方式与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锅炉运行的最佳空气系数值。考虑到锅炉运行当中各项热损失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对炉膛出口飞灰含碳量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BP神经网络对炉膛出口飞灰含碳量进行预测和检验,得知其方法运用的科学性,然后探讨了锅炉优化运行的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等方法,并对对等微增率算法的改进算法进行研究并得出探究锅炉优化运行的最小差模型优化算法,这在锅炉的生产和运行、节能与科技创新方面有很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9.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投产300MW~650MW锅炉机组都设计和安装了炉膛安全自动监控系统即FSSS(Furnace Safegurd Supervisory System)或燃料燃烧安全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在锅炉启动和运行各个阶段,防止炉膛和尾部任何部位积聚可燃颗粒和气体和空气混合,防止发生炉膛爆炸而损坏设备,并能对炉膛各层燃烧器的投入、切除实施自动控制,同时对燃烧系统运行工况连续监视,对异常工况作出快速反应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云长 《河南科技》2004,(12):32-32
常州市实达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立筒式金属体燃煤间接加热热风炉,是由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设计,经过五次升级换代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炉采用了集燃烧与换热为一体,以炉体高温部位进行换热的最新间接加热技术。烟气和空气各走其道,加热绝对无污染,热效率高达65%-80%,升温快、体积小、安装方便、使用可靠,且价格低(与1吨锅炉相比,该加热系统只相当于锅炉加热系统价格的一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一台300MW的煤粉锅炉进行了燃烧模拟研究,对锅炉采用常规燃烧和空气分级燃烧时的燃烧状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空气分级燃烧时的炉膛的整体温度明显下降,NOx浓度降低,主燃区氧浓度降低,说明该燃烧方法为理想的低NOx燃烧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有160余条浮法玻璃熔炉大量排放的400~600℃高温烟气,所携带的热能相当于总输入热量的35%~50%,因此多数玻璃企业都会安装热管式余热锅炉来回收部分烟气热能,产生蒸汽用于重油燃料加热和北方地区冬季供暖.  相似文献   

13.
当前,燃煤锅炉在燃烧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生成烟气,对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增加部分能量消耗,这很明显和目前打造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有巨大的差距。所以,推行燃煤锅炉的现代化,提高其燃烧能效,降低能量消耗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分析燃煤锅炉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提升锅炉燃烧效率并减少能量消耗的策略,希望对我国燃煤锅炉的现代化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愈加突出,社会也开始重视起环境的治理问题。火电厂排放的锅炉烟气一直都是造成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加强对电厂锅炉烟气的处理对于改善我国的空气环境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重点介绍了电铲锅炉废气除尘脱硫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以有机物萘为工质的重力热管,分析了萘工质重力热管的启动特性、稳定性以及启动温度。实验用热管管壳为316L不锈钢,外径Φ22mm,内径Φ18mm,管壳长度为1000mm,并采用40g萘工质重力热管和无工质的真空热管做对比实验。实验表明,萘工质重力热管的启动时间比较短,启动后冷凝段温度可以达到200℃,并且启动后稳定性很高。实验证明了将萘作为热管工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禹红丽 《河南科技》2007,(10):38-38
一、农村小型锅炉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锅炉用户对锅炉安全管理不重视,政策法规不了解,形成安全隐患。要提高锅炉的运行水平,首先要提高锅炉的管理水平。在农村的小型锅炉使用中,存在不能按条例规程要求规范使用,无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无规章或规章制度不齐全,不能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有个别用户安全意识不强,躲避锅炉定期检验,很多锅炉带着安全隐患私自运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国有160余条浮法玻璃熔炉大量排放的400~600℃高温烟气,所携带的热能相当于总输入热量的35%~50%,因此多数玻璃企业都会安装热管式余热锅炉来回收部分烟气热能,产生蒸汽用于重油燃料加热和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即便如此,烟气余热的利用率也只有20%左右,仍有大量的高温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微分法、反平衡法等研究了锅炉效率问题。首先基于排烟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与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的经验公式,拟合出飞灰含碳量与过量空气系数的函数关系式,带入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的经验公式中,得到化学不完全燃烧的最终经验公式。然后对三种热损失进行求和,把所求和对过量空气系数进行一阶求导,并令一阶导数的值为零,建立过量空气系数与三种热损失和的一阶导数模型。同样对额定蒸发量与散热损失关系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散热损失的函数式,再利用反平衡法计算出有效利用热,即得到锅炉效率与过量空气系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中的运行参数灰渣作为指标,建立了以最少灰渣排放量为目标的最低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模型,运用遗传算法来计算最优解,使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中灰渣的排放量达到最少,从而降低因灰渣带来的能源损耗。  相似文献   

19.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投产300MW~650MW锅炉机组都设计和安装了炉膛安全自动监控系统即FSSS(Furnace Safegurd Supervisory System)或燃料燃烧安全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在锅炉启动和运行各个阶段,防止炉膛和尾部任何部位积聚可燃颗粒和气体和空气混合,防止发生炉膛爆炸而损坏设备,并能对炉膛各层燃烧器的投入、切除实施自动控制,同时对燃烧系统运行工况连续监视,对异常工况作出快速反应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锅炉结垢后导致堵管、龟裂、爆管等事故,还直接导致热效率的降低,多耗费燃料。为防止锅炉结垢,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普遍采用锅外化学处理法(即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法)和锅内加药处理法。 随着电脑技术的引入,现已有全自动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水处理设备,但对多数锅炉用户而言,由于设备较昂贵,投资大,目前还难以普及。加药处理法,不需要增添设备,不需要配备专职水处理人员,容易操作,按药剂使用说明一学就会。低压小型锅炉量大面广,特别是对拥有单台锅炉的单位,锅炉给水采用加药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