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苯甲酰丙酮存在下,采用两相法简便合成了三种取代水杨酸二茂钛配合物.经过表征发现,合成的配合物中均不含苯甲酰丙酮配体,而是形成以取代水杨酸为双齿配体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利用电子吸收光谱对此两相反应的水相和有机相分别进行了动态监测,发现苯甲酰丙酮首先与二氯二茂钛形成水溶性的配合物,然后该水溶性配合物再与有机相中的取代水杨酸作用形成目标配合物,苯甲酰丙酮在整个反应中充当了过渡性配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用3种β-二酮为配体与Et2In按摩尔比1∶1和2∶1反应,合成了6种新的有机铟配合物.对这6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MS和IR分析,并对这些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作了初步探讨.根据IR光谱分析,含有β-二酮基的有机铟配合物的结构为:β-二酮基中的两个O原子与In配位,形成螯合的6员环.根据MS分析,发现配合物1-6,在升温过程中,都有歧化现象,歧化反应朝着β-二酮基增多的方向进行.因此,含有β-二酮基和乙基的有机铟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大小为:EtIn(β-diket)2>Et2In(β-diket).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乙睛介质中用两种方法合成了 Ce、Nd、Sm、Eu 四种三价稀士硝酸盐与二苯并—18—冠—6的配合物。研究了冠醚及其配合物的红线光谱,差热分析。说明了不同稀士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二苯并—18冠—6生成配合物。其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随稀土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两种新的β—二酮铜(Ⅱ)配合物液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的β-二酮铜(Ⅱ)配合物液晶的合成及其性质.方法合成两种新的β-二酮:1-对辛氧基联苯基-3-1′-甲基丙基-1,3-丙二酮,1-对壬氧基联苯基-3-1′-甲基丙基-1,3-丙二酮,和它们的铜(Ⅱ)配合物,确定化学结构后,通过偏光显微镜下的相变观察及DSC测定,确定配体和配合物的液晶相态.结果两种β-二酮配体呈现SA相液晶,而两种配合物呈现单变N液晶.结论双[1-对烷氧基联苯基-3-1′-甲基丙基-1,3-丙二酮]合铜(Ⅱ)的β-二酮配体3位异丁基使配合物表现出单N液晶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几种新近合成二氰基二硫纶.取代邻菲罗啉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研究了这类配合物在中见光区配体间的荷移跃迁现象带(LL′CT)与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本性,配合物构型配体上取代基电子效应及溶剂的关系,探讨了配合物电子光谱性质与结构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H2 O/CHCl3 体系中 ,由 5 磺基水杨酸的存在与否分别合成了茜素红二茂钛配合物 .结果发现 ,5 磺基水杨酸对两相法合成茜素红二茂钛配合物有明显催化作用 .所得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X衍射及热重分析等确定了结构 .在配合物结构中 ,茜素红配体中的两个羟基氧均与钛键合 ,形成五元环状二茂钛配合物 ,且化合物中还存在两个结晶水  相似文献   

7.
丙二酰二异羟肟酸稀土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丙二酰二异羟肟酸及其稀土离子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其化学式为RE2(MHA)3.xH2O,报导了丙二酰二异羟肟酸的离子解常数,利用红外、紫外和荧光等方法研究了两类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两种新的β—二亚胺镍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首次用Cu(CH3CN) 4 ClO4与新型配体 9′ (4,5 二烷基硫 1,3 二硫杂环戊烯 2 叉 ) 4′ ,5′ 二氮杂芴合成了两种Cu(I)配合物 ,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光谱的测定 .提出了一维链状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0.
首次用Cu(CH3CN)4ClO4与新型配体9'-(4,5-二烷基硫-1,3-二硫杂环戊烯-2-叉)4',5'-二氮杂芴合成了两种Cu(Ⅰ)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光谱的测定.提出了一维链状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8冠6与Na2[Zn(mnt)2]的反应,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配合物[Na(18-C-6)]2[Zn(mnt)2]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学数据a=2.2418(6),b=1.1359(3),c=1.9887(6)nm,β=120.391(4)°,V=4.368(2)nm3,Z=4,Dcalcd=1.399g/cm3,F(000)=1 920,R1=0.0362,wR2=0.0560.在固态,配合物中,两个分子通过18冠6氧原子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CoL(ClO4)·3H2O(1)和MnL(ClO4)·3H2O(2),其中L是由摩尔比为1∶1的水杨醛和二乙撑三胺缩合而成的Schiff碱。1(或2)、FeSO4·7H2O和K3[Fe(ox)3]·3H2O进一步反应,生成了层状分子基磁体{[ML][FeⅡFeⅢ(ox)3]·1.5H2O}∞,其中M=Co2+(3)orMn2+(4)。红外光谱和Mo¨ssbauer谱测定结果表明,3和4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其阴离子层由[FeⅡFeⅢ(ox)3]-单元构成。  相似文献   

13.
测量了标题配合物[Mn(mnt)(phen-5,6--dione)](mnt2-:1,2-二氰基乙烯-1,2-二硫醇离子.phen-5,6-dione:-1,10-菲咯啉-5,6-二酮)在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丙酮(CH3COCH3)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电子发射光谱特性,报道了掺杂有标题配合物[Mn(mnt)(phen-5,6-dione)]的CdS-PVA复合膜的暗态导电性和光电导性,研究了[Mn(mnt)(phen-5,6-dione)]对CdS的光敏化作用与其电子光谱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常温溶剂挥发法的条件下,利用NITpPy (2-(4-吡啶基)-4,4,5,5-四甲基-4,5-二氢-1H-咪唑-3-氧化物)和对硝基苯甲酸(Hpnba)与过渡金属离子组装,得到了3个单核零维结构、未见报道的金属-自由基配合物[M(pnba)2(NITpPy)2] {M=Co (1),Cd (2),Zn (3)}.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为同晶结构,都为中心对称的单斜晶系C2/c空间群 (No.15).3个配合物的金属离子都位于对称反演中心,具有变形的四面体构型,分别被2个NITpPy的吡啶N原子和2个pnba-的羧基O原子占据.TGA测试表明它们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另外,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其进行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以肉桂酸为配体,合成了2种Ln(Ⅲ)的配合物[Pr(C9H7O2)3]n(1)和[Yd(C9H7O2)3]n(2)(C9H7O2=肉桂酸根),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1和2均是以(C9H7O2)为桥连配体而形成的1D无限链状结构,但不同构.1是三斜晶系,R3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3 0(4)nm,b=2.2630(4)nm,c=0.7876(3)nm,α=90°,β=90°,γ=120°;2是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53 36(16)nm,b=0.784 21(11)nm,c=1.30222(18)nm,α=90°,β=94.371(2)°,γ=90°.在室温下测定了2种配合物固态粉末的IR光谱,UV-Vis-NIR光谱以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进行了分析指认.这2种配合物IR光谱的主要谱带极为相似,它们的UV-Vis-NIR吸收光谱均表现出配体的&’&(跃迁吸收带和稀土离子的f)f特征吸收带.此外,重点讨论了它们的发光性质,尤其是配合物2在NIR区表现出Yb(Ⅲ)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配合物[ML]3[Cr(CN)6]2·xH2O(M二Ni,L=三(2-胺基乙基)胺(tren),x= O; M= Cu, L=二丙烯三胺( dpt), x= 8)和[ M( tn)2]2[Cr( CN)6 ]CIO4· XH2 O( tn= 1, 3-丙二胺,M= Ni,x= O;M= Cu,x= 2).用元素分析、ICP分析、IR光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它们的磁性质.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Cu(dpt)]3[Cr(CN)6]2·8H2O中存在弱的铁磁(T> 16.63K)和反铁磁(T< 16.63K)相互作用;[Cu(tn)2]2[Cr(CN)6]CIO4·2H2O中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T<5.86K).研究发现,这些配合物有两种结构类型:氰基桥联结构和双配合盐结构.  相似文献   

17.
测量了标题配合物[Cd(mnt)(5-NO2-phen)](mnt2-:1,2-二氰基乙烯-1,2-二硫醇离子.5?NO2?phen∶5?硝基-1,10?-邻菲咯啉)在二甲基亚砜(DMSO)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DMF中的电子发射光谱特性,报道了掺杂有标题配合物[Cd(mnt)(5-NO2-phen)]的CdS-PVA复合膜的暗态导电性和光电导性,研究了[Cd(mnt)(5-NO2-phen)]对CdS的光敏化作用与其电子光谱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以胡椒醛缩异烟肼(HPIN)为配体的四个新配合物:M(PIN)_2·nH_2O[M=Co(Ⅱ)、Ni(Ⅱ)、Cu(Ⅱ)和Cd(Ⅱ),n=0.5~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磁化率测定、~1H核磁共振谱和差热分析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9.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L=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并通过比较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和二元配合物CuL2+的稳定常数,指出在UTP的嘧啶环和芳香氮碱的芳香环之间存在着堆积作用,而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Cu(U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弱于Cu(A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表征了2个类似的含有4,5-二氮杂芴的二足配体L1和L2.配体L1和L2分别含有9-(2-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和9-(4-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配体和Ru(bpy)_2Cl_2·2H_2O在2-甲氧基乙醇中回流反应得到相应的钌(Ⅱ)配合物[{Ru(bpy)2}_2(μ2-L1)](PF6)4和[{Ru(bpy)_2}_2(μ2-L2)](PF6)_4.对这2个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这2个配合物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MLCT)吸收峰在443 nm,发射峰在580 nm.这2个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图显示在1.34 V有1个RuⅢ/Ⅱ的可逆氧化峰和3个基于配体的还原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