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学习物理或自然科学时,每当遇到“浮力”这种很抽象的概念时就觉得理解比较困难。学习“液体能对物体产生浮力”这一原理,可通过实验器具进行演示说明。而当拓展到知识‘空气”也能对物体产生浮力,老师就无法通过实验直观有效地演示了。平时我们坐在教室或走在路上,的确也没怎么感受到有什么浮力,可实际上空气的确是有浮力的,这引起了我和几位同学的兴趣,决定动手制造一个可以直观表现这一原理的实验器。  相似文献   

2.
多长个心眼     
从上第一节化学课开始,我就对各式各样的化学仪器有了很深的印象.我注意到,老师在教室做演示实验时很不方便.药品、仪器外加铁架台,缺一不可.于是我就想,怎样才能减轻化学老师上课时携带仪器的负担呢?  相似文献   

3.
一、课题来源在一次物理公开课上,物理老师正按物理教科书中的实验步骤进行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沸点的实验演示,但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4℃。在教科书上明明写着: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二、课题分析我首先按照物理教科书上的实验要求,仔细检查实验操作过程及读数规范要求,都没有发现问题,又选择其他品牌的酒精温度计重新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前面相同。为什么测量出水的沸点都是94℃呢?通过分析认为,这与大气压、温度计在烧杯中的不同位置和烧杯本身形状有关。这三个因素有可能影响水的沸点测定的准…  相似文献   

4.
牛乐耕 《科学之友》1997,(10):16-16
磷虾同企鹅一样,都是南极的象征。磷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磷虾目。种类约有80余种,其中少数种类属深海磷虾科,多数种类能发光,在其眼柄上和第二、第七对胸足基部有发光器,磷虾体型较小,体长一般10毫米~20毫米,较大的南极磷虾(又称超型磷虾)体长70毫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一般都会把磁铁想象成固体,但近来科学家们首次创造出一种永磁液体,能够变成多种形状,并在操控下四处移动。科学家们利用一种针对3D打印液体的技术将水、油和氧化铁变成了毫米级液滴,然后将这些毫米级液滴置于一个磁线圈附近,使之产生磁性。但当科学家们将磁线圈移走后,这些液滴的磁性居然没有消失,那些与薄膜中表面活性剂结合的氧  相似文献   

6.
编辑老师:我今年13岁。不久前,我放学途经一幢即将封顶的大楼时,被一块从楼顶上坠落的约一米长的木块砸伤。当我醒来时,守护在病床旁的妈妈说我已经躺了一个星期了。为治我的伤,父母花去了7000多元医疗费。  相似文献   

7.
一种据称是室温核聚变产物的稳定放热反应,最近由日本大阪大学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实验成功。用于该实验的电解系统,含有一个由1毫米厚的高纯钯板制成的阴极,和一个由绕成线圈的细铂线制成的阳极。两电极相隔1厘米放置,且均被浸于重水中。实验时两极间被通以重复变化的电流,每6小时电流从0.25A到4.2A变化一次。实验一开始,即发生放热反应。当0.25A的小电流施于这个系统时,被消耗的电力只有1.25W,但产生的热却为50~70W;当施加4.2A的电流时,耗电是90~110W,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CaF_2:Dy~(2+)荧光晶体光学质量较佳,具有较宽的吸收带、较长的亚稳态寿命和较低的阈值功率,故较早就实现了连续光激射,且为目前固体连续光激射器中输出功率较高的一种。其输出波长为2.36μ,落在大气窗口,故为人们所重视。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这种器件的研制。使用直径为8—9毫米,长度为100毫米左右的晶体棒,已获得大于2瓦的连续红外光激射输出。在低功率水平的情况下,可以连续输出40分钟以上。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聚光系统是直径为400  相似文献   

9.
心理老师:初中毕业,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县重点中学。这个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较高,学习的氛围也浓。我的学习成绩全班排名第一,大家因此都很尊重我、佩服我,我能感觉到老师也很喜欢我。可好景不长,这个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位同学,他的成绩比我好、口才比我好,就连外表也比我好。不是我多心,我感觉到了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态度悄然在改变,他成了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每当看见他,我心里总是酸酸的,不自然的,有时,我甚至祈盼他天天生病。心理老师,我好像一下子还不能接纳他、不能面对由此带来的改变,我很痛苦,我该怎么办呢?我怎样才能战胜这个对手呢…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手电筒是需要采用电池作为照明电源的。而市场上已有“手动式充电电筒”,于是我们购买了几个回来研究,不料想只使用了两天就不会发光了。我们解剖了所购买来的多个“手动式充电电筒”后发现,线圈、磁铁滑块等是一种装饰和假象,根本不能起到充电的作用。其照明用的电源就是常见的纽扣式锂电池。这种电筒存在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因为电筒内装有电池,长期不使用电池,本身也要慢慢地被腐蚀,从而造成电筒损坏或不能充电;其二,手摇电筒给电池充电时,因线圈产生的感生电流在给电池充电时是瞬间式电流,造成电能转换化学能的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学》杂志能维持到今天,并以其特色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这本刊物的周围有一批关心、支持编辑部工作的热心朋友。如果没有他们的扶助,仅靠我们编辑部3~4位同志,杂志的工作是绝难顺利开展的。在这些热心的朋友中,我首先想到了王乃粒老师。我之所以习惯称他为老师,而不是称他为王局长(王乃粒同志现为上海市旅游局局长),是因为在我与王乃粒多年的交往中,我始终觉得他更象是一位学者,一位严  相似文献   

12.
心理信箱     
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女生.再过半年就要升入初三了。我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都很好.但近半年成绩一直在下滑.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 我的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因此我也来到了他们打工的城市。近半年,我发现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他们基本不见面。我平日住校,周末时才能见到他们。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物理课中,演示振动物体的图像采用的是沙摆,这种演示仪有以下不足之处:(一)实验中往往弄得讲台上到处是沙,不卫生;(二)板上得到的图像不能竖起来给全班同学演示;(三)由于振动阻尼极大,手拉动木板不均匀,得到的图像与正弦曲线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学科学习中演示实验很多,自制教具是提高演示实验教学质量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自制教具与学具,不但能补充仪器的不足,减轻学校经费开支,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具的发明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所谓可见度就是指在实验时,能让全班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装置、组成结构、操作过程,以及实验中所发现的现象,读出有关数据等。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把演示架或演示台加高外,对很小的物体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15.
太空科学家     
一个科学家为何要去太空?科学家们有一点致命的瑕疵——被他们的实验迷了心窍。然而我也不例外,我甚至要离开地球去做我的实验。太空有一种你在其他任何地方不能得到的东西——持续的零地心引力。有一项实验就充分利用了零地心引力的优点,我们叫做无容器实验,我恰好对此颇感兴趣。现在,你第一次可以不要容器做实验,将试样放在空中,把手拿开。在实验室里,当你做这项实验时,试样会立刻下落,不到一秒钟就会撞到地面,实验结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艺术的会合——李政道的艺术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正怡  方鸿辉 《自然杂志》2006,28(6):366-369
(一)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出生于上海一个多子女的大家庭,祖籍江苏苏州。天资聪明的李政道从小就特别勤奋,酷爱读书,勤于思考。王淦昌院士曾深情地回忆:在浙江大学求学时,李政道的勤奋好学是出了名的,老师布置的功课他很快就傲完了,他央求:“王老师,我觉得您布置的功课不够味,能不能再出些题目让我做?”  相似文献   

17.
鸡蛋会跳舞,你一定是第一次听说。如果我将这件事说出来,大家不要以为我的智商有障碍,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你和我一起参加一次以老师为主的实验,你一定会无话可说。上自然课了,老师捧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笑容满面地走上讲台。同学们好奇地看着老师,有些同学在交头接耳,有些同学在小声嘀咕,有的睁大了眼睛,心里似乎都有一个疑问,今天要做什么实验呢?  相似文献   

18.
郝瑞参  李德才 《科学通报》2010,55(34):3346-3349
磁流体流量传感器是磁流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方向.通过计算在层流和紊流状态下被测液体流量值与U型管两端输入压强差之间的关系,得出在层流时被测液体流量与压差成正比,而在紊流时流量与压差不成线性关系.对U型管两端线圈电感、线圈两端电势差的计算,最终得出输出电势差与流量成正比关系,与线圈长度的平方成反比关系,同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在层流状态下磁流体流量传感器设计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8月15日,我接到夏禹龙老师夫人郭老师电话,说夏老师有本书要寄给我,但不知道我的地址,我马上问了夏老师身体可好,郭老师回说不太好,发高热住在医院里。我心里咯噔一下,问了病房号说要去看望。郭老师知道我和夏老师的关系,没有犹豫就告诉了我。17日上午去了医院,二个人的病房,夏老师躺在里面一张床上,接着氧气在输液,人很消瘦,与春节后和编辑部同事去他家探望时相比,明显感到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寿命极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1年海弗列克(Hayflick)博士首先报告了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具有有限的传代次数。实验是在培养瓶中进行的,从人胚肺分离出成纤维细胞培养在瓶中,当细胞长满瓶底以后,等分传代,再长满、再分种,如此一次次传种,约50次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