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由一区两园组成。一区,即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园是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近几年,烟台市政府不断加大对高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府支持,高  相似文献   

2.
黄婧 《华东科技》2008,(8):44-45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一区六园"纽成以来,"六国"首次同台唱响张江科技文化节. 今年漕河泾新兴技术开7发区、金桥现代科技园、嘉定民营技术密集区将与张汀核心园共同携手展示科技与文化的魅力,这是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一区六园"组成以来,首次同台唱响的张江科技文化节.  相似文献   

3.
1992年12月1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国家科委宣布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这一天起,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面启动,渐入佳境。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高科技工业园、黄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市北科技街三部分组成。政策区面积9.8平方公里,重点落在高科技工业园。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有3个突出的特  相似文献   

4.
省外姿讯     
《今日科技》2011,(7):23-23
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是上海市唯一由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投资组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科技园区。经过近一年发展  相似文献   

5.
于良 《太原科技》2011,(3):49-5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2年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初审批的土地基本已经用完,土地限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数量扩张、质量提升和发展方向。为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土地限制,所在地市政府相继形成了一些临时性的办法,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新问题出现。建议通过土地置换、适当扩区、在新批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用新体制并加大管理力度来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面临的土地限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硅谷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取得成功后,高新开发区这一模式就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科技的中坚力量,出现了众多高新开发区、科技城、智能园等产业集群。本文通过对拟建中的宁波江北科技城进行战略实证分析,在波特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归纳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系统要素竞争力构成模型,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指出了相关要素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09,(17):26-27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998年8月,广州高新区开始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全区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科技园组成,总体规划面积48.39平方公里,其中政策区面积37.34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经济》1998,11(6):11-16
一、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11997年1月之前的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8年4月建,1991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为165平方公里。该园区建区时间较早,发展基础较好;区...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技》2001,(3):15-17
近五年来,浙江省以建设科技强省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线,以“一区两带多园” 为依托,组织实施火炬计划,取得了明显效果。火炬计划巳成为浙江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座 桥梁”,有效地推进了科教兴省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全省火炬计划实施基本情况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 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 “抓住历史机遇,创建天堂硅谷”的总体要求,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火炬计划项目为抓手,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建…  相似文献   

10.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在十多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历程中,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一方面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引进的基础上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另一方面注重扶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上海市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并正朝着成为国际一流水准的高科技工业园区的方向迈进。 一、漕河泾开发区当前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本完成22.13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达71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658.7亿元,出口创汇达21.7亿美元。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在技术创新方面,高新区内的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设立起自己的研发机构,企业的科技开发投入逐年上升,2000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19家,技工贸总收入449.7亿元,总产值  相似文献   

12.
漕河泾开发区前身为启动于80年代中期的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3年又被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闵行区浦江镇新建8.3平方公里的浦江高科技园,形成了"一区一园"发展框架,现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14.2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3.
海淀区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在经历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萌芽期、1988年成立全国第一家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超速增长期后,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和首都经济的龙头,逐步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关村大街科技经济带.199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批复后,海淀区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和大部分发展区、以及"一区五园"中最大的海淀园的所在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4.
省外资讯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是上海市唯一由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  相似文献   

15.
科技资讯     
正安徽省新增3家省级高新区近日,安徽省政府分别批复同意黄山经开区更名为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裕安经开区更名为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亳州经开区更名为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省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达19家。依据国家"十三五"创新发展规划提出的"每个地级市布局一个国家高新区"要求,安徽省实现了省级以上高新区在16个设区市的全覆盖,为申报国家高新区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广东科技》2007,(11S):73-73
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于1992年,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控制面积近50平方公里,划分为高新技术工业园、临港工业园和行政商务中心三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08,(5):8-8
近日,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复了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出的“一区六园”的管理架构模式,原则上同意将经国家统一审核批准的广东佛山禅城经济开发区、广东佛山顺德工业园区、广东佛山南海经济开发区(含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广东佛山南海工业园区、广东佛山三水工业园区和广东佛山高明沧江工业园区纳入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范畴,按照国家高新区的管理要求和标准,统领佛山六大工业园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华东科技》2011,(7):13-15
①近日,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并共同为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主持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西部地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通过在沿海发达地区各开发区的实践,证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可行的。但是,在我国中西部落后地区是否可以呢?过去10多年来,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开始启动,但是成绩并不理想,与沿海地区的开发区相比,在经济技术指标等各方面有较大差距,有的甚至被管理部门亮了黄牌,能否继续存在下去,已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因此,中西部落后地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问题已不可回避地摆在我们的面前。问题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靠什么建设和发展?早在1986年,由中国智密区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赵浚宏 《华东科技》2009,(10):45-47
上海高新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从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到如今拥有“一园六区”的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回顾“大张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要探寻:为什么“大张江”能够成为带动上海和长江三角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增长极?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曲折历程?“大张江”的成功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