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交流     
江苏乡镇外向型经济又传捷报;1996年,外贸交货值达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新批三资企业1006家,到位外资达13亿美元,至此,全省乡镇累计拥有三资企业突破1万家。现在,江苏省乡镇在外资利用上出现了"两增两高"的行势头,即项目规模和外方出资比例增大。合资项目技术储量和外资到位率提高。在常州市的乡镇三资企业中,中外双方的出资比例已由1993年的44:57变为1996年的33:67,平均每个企业利用外资已由上年的66万美元上升到280万美元,无锡市去年平均每个项目利用的外资是1990年的3位,苏州市去年新批的355家三资企业平均每个项目提货达440万美元,并且出现了一批超亿元的大项目。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到1993年10月底为止,吴县累计兴办三资企业892个,总投资为10.06亿美元,注册外资3.69亿美元,销售收入18.4亿元,直接出口创汇1.33亿美元,利税1.17亿元。回顾历程,他们感到乡镇兴办三资企业的成功之道在于——  相似文献   

3.
苏州敦煌企业集团系苏州工业园区斜塘镇墩头村的集团型企业。今年以来,尽管在资金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面前,该集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意在微观上搞活。一是以抓住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开发作为大好机遇,采取以台引台,大力发展三资企业,至今已举办三资企业7家,已开业5家,总投资1133.3万美元,注册资金为701万美元,其中外方出资72%,已到帐合同外资260万美元。三资企业的发展,不  相似文献   

4.
1993年以来,江苏省太仓市陆渡镇走出单一集体经济模式的误区,敢为人先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发展外向经济,“借鸡生蛋”,创造乡镇经济新的辉煌。目前,全镇注册的98家工作企业中,外资企业占82.7%,投资总额27213万美元,协议外资26964万美元,到帐外资10294万美元。2000年,54家已开业投产的镇属企业,工业增加值50790万元,外资企业占89.8%,民营企业占9.3%,乡镇集体企业占0.9%。外向经济的发展,使陆渡农村工业结构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带动了乡镇经济的第二次腾飞。  相似文献   

5.
无锡市乡镇"三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八五"期间,全市乡镇共兴办"三资"项目3020只,占全市"三资"项目数的70%,合同利用外资32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数的48.3%,实际到位外资13.65亿美元,同比达44%,完成外贸供货总额800亿元,占全市外贸供货总额的70%。截止今年上半年,经过重新注册登记以后,全市共有乡镇"三资"企业2360家,其中合资企业2222家,独资企业146家,总投资达60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0亿美元。仅今年上半年,就累计新批"三资"企业193家,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有62家企业已经开业,开业率达27%。基本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无锡市各乡镇在对外经济  相似文献   

6.
1993年,昆山市各乡镇加大外向开拓力度,扩大招商引资,全市20个镇累计批办外资项目569项,总投资17.1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9.46亿美元,其中"嫁接"合资企业284家,总投资3.24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7亿美元。"嫁接"合资企业虽然只占全市乡镇工业企业总数的18%,但其销售收入、利润和外贸出口额却分别占到全市的35.5%、31%和40%,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企业,既有"整体嫁接",全厂与外商合资;也有"单枝嫁接",以一个车间或部分车间与外商合资;还有"多枝嫁接",一个企业分别与几个外商合资。通过"嫁接",不仅引进了外资,而且调整优化了乡镇工业的结构。第一,"嫁接"合资提高了企业的外向化程度。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正面临着资金短缺、国有企业搞活、新办三资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冲击。在国内市场竞  相似文献   

7.
信息交流     
苏南"田野巨人"大步走向世界被誉为"田野巨人"的苏南乡镇企业集团,正以矫健的步伐走向世界,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支"劲旅"。去年年底,农业部首批公布的329家全国乡镇企业集团,有三分之一在苏南地区。据统计,这100多家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兴办中外合资企业突破500家,集团的生产经营都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产品的销售范围从"五湖四海"拓展到"五洲四洋"。目前,这些集团有四分之一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出口创汇占苏南乡镇企业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许多企业集团,还与国际上著名的大集团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苏南,大部分乡镇企业是通过走集约化之路,由"小船"变成"大船",从而跨洋过海,跻身于国际市场的。张家港市拥有年产3.5万辆轻型客车的能力,占全国轻型客车总量的六分之一。由于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这8  相似文献   

8.
1994年,张家港市乡镇工业完成工业产值379亿元,钻售收入339亿元,利税总额2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57%和44%;完成外贸收购额130亿元。1992年有47家企业进入了全国500强行列,去年又有32家企业被苏州市命名为百强企业,并有87家企业被评为"省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其中43家还被评为"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张家港市乡镇工业所以能快速高效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猛攻外向,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去年,全市乡镇工业新建"三资"企业158家,总投资53086万美元,注册资本35984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3401万美元,历年军计三资企业1016家,  相似文献   

9.
湖北中等城市兴办“三资企业”已逾八年,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为适应中等城市进一步开放开发的需要,特对此比较研究如下。一、基本情况和成效“三资企业”是指实行股份式经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实行契约式经营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湖北中等城市的“三资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截止1990年底,湖北七个中等城市共有“三资企业”68家,总投资为12971万美元,分别占全省14个地市总数(不含武汉市和省直160家)的65.65%和  相似文献   

10.
吴江市芦墟镇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拓展外向,取得了明显成效。1993年,全镇完成工业产值11.1亿元,销售收入6.84亿元,利税1亿元,出口创汇达到1506万美元,荣获江苏省乡镇工业百强乡镇的桂冠。今年以来,全镇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3月完成产值3.3亿元,销售1.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9%和40%。近年来,该镇把兴办三资企业、加快外向开拓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来抓。在实践中,他们抓住了以下几条:一、重实效,重项目审批。论证时认真、细致、慎重。没有市场、效益不好的坚决不搞,但一经决定就全力以赴,从各方面提供条件,把三资企业办好办成功。1989年底开始兴办的中日合资秀明服装有限公司,从立项、审批到开业、试产仅花了不到3  相似文献   

11.
1 苏南乡镇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苏锡常地区企业自80年代中期开始对海外直接投资,设办海外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到1997年底,累计已批办海外企业474家,协议投资总额2.37亿美元,涉及商贸、餐饮、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园艺、农牧业、资源开发、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等20多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吴江市乡镇工业外向发展迅猛。1994年已累计兴办三资企业756家,占全市乡镇工业企业数的34%,总投资90198万美元,注册资全64976万美元,其中合资企业占97.2%,合作、独资占2.8%。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好成绩,为吴江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保持吴江市外贸"十三连冠"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乡镇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今后,为使合资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必须正视和妥善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3.
信息交流     
江苏乡镇企业成为全国排头兵在京召开的全国乡镇企业表彰会上,农业部宣布,对为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省乡镇企业局予以表彰,并授予锦旗。农业部的表彰决定称,江苏省乡镇企业局及各级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江苏省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江苏省乡镇企业以发展快、档次高、规模大、效益好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在全国乡镇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企业总产值占六分之一,工业总产值占五分之一,出口创汇占四分之一,上缴税金占十一分之一,拥有固定资产占八分之一,现有全省5000万元以上产值的乡镇企业将近1000家,省级企业集团达110家,兴办三资企业累计l万多家,涌现出吴仁宝、陈人金等近百位全国著名乡镇企业家。由于乡镇企业的兴起,今日江苏农村已发  相似文献   

14.
芦墟镇于1991年被吴江市命名为"横联之花"。时隔两年,如今的"横联之花",又跨出国门大力兴办"三资"企业。到1993年底,全镇累计兴办"三资"企业42家,引进外资5000多万美元。在这历史性的变化中,镇党委一班人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办好第一家"三资"企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前提。早在1990年,镇工业公司与日本三菱公司,共同投资140万元,创办了芦墟秀明服装厂,当时生产针织内衣,原料由日本提供,加工后产品全部返销日本,当年加工服装21万件套,完成工业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一是大项目少,小项目多,二是高新技术项目少,一般性项目多,三是一、三产业项目少,第二产业项目多;四是产品销售上外商墓本控制全部销售权,中方对产品的市场、价格一无所知。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制约乡镇外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思考之一,从数量为主转移到数量质量并重上来。近年来,许多地方把兴办三资企业、引进外资等任务以量化的形式下达。乡镇往往患有,"外资饥渴症",一些合资项目可行性调查不细不深,合同签订把关不严,有些地方为完成下达的任务,采取"假合资"的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和发展,苏州乡镇企业选择了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坚持"三外"一齐上的发展战略。在短短的几年中,那些土生土长的乡镇企业纷纷与国际大市场接轨。据统计,今年1至6月,全市乡镇企业共完成外贸供货额224.5亿元,其中目营出口31.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3%和57%,目前乡镇企业出口产品数量已占到全市出口货源的6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新批乡镇三资企业248家,合同利用外资7.5亿美元,至此,乡镇企业中的三资企业已占全市三资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二。然而,今年以来,苏州乡镇企业的外  相似文献   

17.
徐飞 《华东科技》2002,(9):14-17
改革开放以来,常熟抓住了三次历史机遇,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跨越。一是“由农转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常熟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闯出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苏南模式”,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二是“由内转外”。20世纪90年代初,常熟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已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428家,实际利用外资21.1亿美元。今年1-4月,合同利用外资已达7.5亿美元,同比增长2倍。三是由单一经济发展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十五大以后,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到2001年底全市已累计建办私营企业6500家,注册资本超过48亿元,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今年1-4月份,全市又新办私营企业885家,注册资本9.3亿元,私营个体经济已成为我市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苏南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部苏南人民的"创造史"。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综合市场、全国第一个自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批农村科研机构……这些令人瞩目的"全国第一",是苏南人民富有创造性的"笔墨",它们使苏南经济建设的画卷更加壮丽多彩。80年代初,当全国第一家生产资料综合市场在常州诞生时,不少人感到不可理解。如今,这样的生产资料市场不仅在苏南到处可见,而且苏锡常三市之间还开展经常性的生产资料余缺调节活动,对苏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7年的开发建设,先期开发的6.18平方公里项目已经布满,从1992年下半年起,扩展到20平方公里以后,半数以上的土地即被外商批租使用。前年昆山开发区先后在邻近8个乡镇的工业小区建立了配套区,将一批外商投资企业介绍到工业小区落户,开发区腾出空间发展高新大项目收到很好成效。1993年新批的103个项目中,超过3000万美元的3家,超过1000万美元的8家,超过500万美元的14家,平均每个项目475万美元,合同外资金额达到4.3亿美元,进一步提高了开发区的自身水平。昆山的实践表明,在外向开拓中,以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乡镇工业小区开放,是一条成功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蓬勃发展。1994年,全国进出口总额达25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300亿美元,兴办三资企业17万多家,引进外资近1000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经济外向化、经营市场化进程。但是,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载体,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