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契诃夫小说《套中人》主人公别里科夫进行重新辩析,否定了别里科夫是反动统治者的“走狗”和“帮凶”的论断,指出了他不过是精神上被沙俄反动统治完全扭曲了的“小人物”,极端的利己主义使他不自觉地阻碍了社会改革,成为人们憎恶、厌弃的新事物的反对者。文章还对“套中人”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量典籍为佐证,对某些关于“因明”一词及藏文文献分类中存在的错误诠释及观点进行了辩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针对戴光中、郑波光对“赵树理方向”的贬损和曲解,从“赵树理方向”与“文艺为政治服务”、“问题小说”与创作规律、历史主义与主观妄断三个方面,进行了辩析和反正,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文学界的影响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公孙龙哲学     
本文承金岳霖先生指正数处,谨此致谢。 汉人所谓古代哲学中之名家者流,战国时人称曰“辩者”,(见庄子天道篇,下篇)或曰“刑名之家”(见战国策赵策)。普通谓辩者之学“,合同异,离坚白”。盖辩者中实分为二派。一派“合同异’”,一派“离坚白”;前者以惠施为首领,後者以公孙龙为首领。 庄子天下篇所述惠施十事,皆以“至大无外”之观点,指出一切区别之为相对的,而归结于“ 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此“合同异”也。庄子之学,如齐物论及秋水篇所说,亦从“道”之观点,指出一切区别之为相对的,而归结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然庄子又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介清初社会和文坛风气的基础上,以充分的论据,论析了廖燕的文艺批评观──“文即道”说、“愤气”说及“贫贱”说,是优秀传统的诗论文评的继承和发展,并分别论证其具有当时现实指导意义和历史借鉴意义。对廖燕在文艺批评史上作出的贡献,给予肯定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被看成“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因此,要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辩、写”。  相似文献   

7.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先秦“辩者”提出的著名命题.“一尺之棰”的无限分割及其逆过程,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积少成多”这一在有限范围内正确的原则,应用于无限领域时产生的局限和矛盾.“辩者”所构造的“尺棰命题”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无穷多个不为零的量,其和并非都是无穷大.这一天才的发现,是中国学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接触到无穷级数敛散性问题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两宋时期的思想界,兴起了一场“孟子升格运动”,孟子在孔门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孟子》一书也由子书上升为经书,但与之同时也一直伴随着不容忽视的疑孟、辩孟乃至黜孟的“非孟”思潮。本文对“孟子升格运动”过程中的“非孟”思潮进行论析,认为“非盂”思潮出现的原因极为复杂,与当时学人的疑古思潮、政治态度、思想倾向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清儒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研究《说文》的力作。清人卢文绍在为此书写序时说:“盖自有《说文》以来,末有善于此书者。”段氏在《说文解字注》中专劈“浑言、析言”为一类,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他在此书第十二篇中写道:“凡诂训有析之至细者,有通之甚宽者。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能尽其理也。”为了阐发许慎《说文》的本旨并启发后学者。段氏对“浑言、析言”词,也就是古代汉语的同义词作了极其精细的分析、比较和考证,并进行了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0.
毕业论文答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年来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实践和观察,我认为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提高成绩是有益的。一、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准备。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论文有横向的把握。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答辩委员会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尽管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1.
论文作者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原理和方法,如“套语”、“自我”与“他者”等,通过文本材料的考辩与分析,从中国学者的角度,来考察作为形象的制造者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如何认识和看待佛教的以及他与中国佛教关系,探讨“蜕化为国有”的中国佛教与作为“他者”的基督教在流传中国的过程中的异同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辩析概念入手,提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对象化,“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对象化即“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认为它只是一种可能性,只是人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理想,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够实现的,只有全体人类才能将它予以全面实现,因而根据自由与否和自觉与否,将对象化也划分为四对,具体分析它们与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有关数据处理和应用的讨论──析张新三“我国教育投入已达国际水平”的论据DiscussiononDataProcessingandApplication¥//周贝隆(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员北京100816)成都勘测设计院张新三同志对拙文《试论我国教育经...  相似文献   

14.
 《科技导报》“主编心语”栏目近期刊出了冯长根老师的“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之“博士论文评审”和“博士论文答辩”2篇文章。读过之后,我心里非常激动,4年前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情景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再三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未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些学者主张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种种论据是不能成立的。公平与效率,从根本上说是内在有机统一和互动的关系,不存在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问题,二者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新世纪的时代高度,以深远的全球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精辟地阐析了当今世界变化的客观趋势与“三个代表”内在理论创新的逻辑关联,进而为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种种挑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人的克隆有损人的尊严”,这是反对克隆人的一个根本理由。但是,对“人的尊严”的涵义,人们的理解却各不相同。本从考察“人的尊严”的内涵出发.对“对人的克隆有损人的尊严”的种种论据加以具体分析,指出克隆人过程中,人们可能丧失的“尊严”究竟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化解克隆人技术与人的尊严之间的矛盾,达到各种权利和利益的平衡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言意之辩已持续两千多年,涉及逻辑哲学、语言文学诸多领域。通过概论“言尽意”和“言不尽意”正反两方在言意之辩长期历史进程的若干关节点,讨论了双方的得失;期待双方继续调整各自的论点,深化论证,实现互利双赢;阐发了言意之辩的逻辑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代是否“以曲取士”,争论由来已久,肯定者与否定者都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透过这一命题,探讨元代宫廷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相互影响,关注元代梨园教坊中是否存在考试制度,不失为一有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和自由主义及文化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是 2 0世纪中国一个重要的思想潮流 ,王小波小说及随笔中蕴含的思想显示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理念 ,在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渊源、背景上论述王小波的思想 ,辩析自由主义的精髓 ,指出以王小波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在 2 0世纪末思想文化论争中的文化价值 ,对新型思想文化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