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充满机遇的微尺度生物传热传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米/纳米尺度传热学正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新的研究热潮,而其中的生物传热与传质问题研究更是引人瞩目的新生长点,为适应该领域发展的需要。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微米/纳米尺度生物传热传质学的研究意义、当前的主要研究课题及其相应的基本理论与实验研究方法,指出了若干可供探索的途径和新方向,对微米/纳米尺度生物热医学工程的应用总理2也作了必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用磁场控制高能球磨法制备的微米铁在环氧树脂中的排列,制备了具有优异电学性能的一维有序复合材料。在环氧树脂中加入重量百分数为5.88~11%的微米铁粉时,磁场作用下固化后的有序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较无磁场作用下固化的降低了3~4个数量级,介电常数增加了190~324%,介电损耗增加了119~260%。  相似文献   

3.
t-EBSD技术是自2012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测试技术,本文介绍了t-EBSD测试分析技术的原理,总结了tEBSD技术在材料学中的应用及其与其它分析测试技术结合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t-EBSD技术研究应用的发展趋势。目前,t-EBSD技术主要用于超细晶粒、大形变量金属、氧化物薄膜等研究,未来t-EBSD技术将会与多种分析技术相结合,从而扩大高分辨微观晶体结构分析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利用最新开发的快速热分析技术,对Sn-3.0Ag-0.5Cu(wt%)合金微米尺度单个微滴的凝固过冷度进行了研究.该技术可以实现对单个金属微滴的高速加热和冷却处理,其加热或冷却速率可达到1×10^2~1×10^4K/s.由于单个金属凝固微滴在不同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始终保持为球状,基本上保证了颗粒的几何形状的稳定性,使得同一实验条件下微滴尺寸的影响因素可以剔除,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快速凝固领域金属微滴凝固尺寸和冷却速率2个因素相互影响的问题,使得研究冷却速度和微滴尺寸对快速微滴凝固过程的独立影响成为可能.同时,本研究成功实现了大冷速条件下的金属微滴过冷度的原位检测,有别于以往仅靠理论计算估计快速凝固过冷度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随冷却速率的提高,微滴凝固的过冷度会随之增大.本实验条件下的最大原位过冷度可以达到116.9K,当冷却速度达到2×10^3K/s以上时,凝固过冷度会发生突变,但冷速一直提高到1×10^4K/s时,过冷度的提高幅度均不大,意味着仅靠冷却速率的提高无法获得大过冷的凝固条件.  相似文献   

5.
HSLC钢中纳米氮化物的析出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HSLC(低碳高强度)钢中N,Al的存在形式,AlN析出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AlN对低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薄板坯连铸连轧HSLC钢中,只有少量N形成了AlN以氮化物形式存在,大部分N基本上以溶解态存在;少量纳米氮化物主要是在卷取过程中热轧卷缓冷时析出的,连轧阶段和层流冷却阶段,钢中都不能或者很少析出氮化铝;含酸溶铝0.005%-0.043%的HSLC钢中,铝对晶粒度及钢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AlN不是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的HSLC钢晶粒细化的主要原因,也不是沉淀强化的主要析出相。纳米氮化物不是纯AlN,具有复杂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长宽厚均处于微米级的微平板结构广泛存在于微机电系统(MEMS)中,开展其声振耦合特性研究对于MEMS在声激励下的稳定性研究以及微型声传感器的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声压激励下的四边简支微平板结构,基于Cosserat理论与Hamilton变分原理建立了考虑尺度效应的结构声振耦合理论模型,并结合流固耦合条件求解了声振耦合系统控制方程.基于理论模型开展数值计算,系统研究了尺度效应对微平板结构声振耦合性能的影响,具体讨论了不同尺度效应下板厚度、板长宽等关键系统参数对微平板声振耦合特性的影响,为MEMS中微平板结构的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感光溶胶-凝胶法, 在ITO/石英基板上制备了具有紫外感光性的PZT前驱溶胶及凝胶薄膜. 利用薄膜自身的感光性, 采用He-Cd紫外激光双光束干涉和二次曝光工艺, 结合有机溶剂溶洗和600℃, 15 min热处理, 制备了点阵周期为1 μm, 阵列格点尺寸为480 nm×480 nm×40 nm的PZT薄膜阵列. 并将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铁电测试仪联用, 采用具有导电涂层的探针, 通过扫描获得铁电阵列的三维图像. 据此图像, 把探针定位于特定的微小格点上, 由铁电仪通过AFM探针提供电压, 并经探针将测试信号反馈给铁电仪, 以获得格点的电滞回线. 结果表明, 亚微米量级的PZT阵点随外电场的变化可以实现极化反转, 表现出明显的铁电特性.  相似文献   

8.
多元合金高碳钢成分设计合适时,钢中存在多类型碳化物(M3C、M23C6、M7C3、M6C和MC)在常规的锻轧加工和退火工艺条件下,碳化物具有超细化特征.根据Cr-W-Mo-V高碳合全钢的碳化物在退火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应用Fe-Cr-W-Mo-V-Si-Mn-C系相平衡热力学计算,给出各温度下的钢中相结构、相成分和相变规律;并根据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的基体成分,推导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并预测淬火硬度和回火硬度;借助在电子、原子层次上计算马氏体基体的原子间平均结合能,推断屈服强度和韧性指标.按照技术指标对机械性能的要求,对合金元素不同含量的钢的全部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钢的合适的化学成分.用上述方法研制了系列多类型超细碳化物中合金高碳钢和高合金高碳钢,实践结果表明,理论设计计算与少量的生产性实验结合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IGBT模块的内部结构和材料特性为基础,研究了焊料层疲劳、铝键接线断裂或剥离、DCB基片失效等封装级故障产生机理;分析栅氧化层击穿、电过应力、辐射失效等器件级故障的产生机理;最后,分别给出了两大类故障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胡是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其发音强度一直未有深入研究.本文介绍了在混响室内参照国家标准,由两位资深乐师使用各自的高胡在pp,mp,f和ff四种力度下分别演奏乐曲、音阶和代表性单音时的声功率级及其频谱的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高胡在不同力度下演奏不同内容时,声功率级差别较大.本文建议以高胡在f力度下演奏音阶时所辐射的声功率级作为高胡发音强度的代表性数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Riassunto Utilizzando metodiche statistiche è stato analizzato l'incremento della lunghezza totale del genoma rispetto al numero dei cromosomi in piastre a diversa ploidia nel genereCercopithecus. È stato riscontrato che la relazione numero dei cromosomi e lunghezza del genoma è significativamente lineare. È supposto un meccanismo adittivo per interpretare l'incremento del numero dei cromosomi.  相似文献   

15.
16.
In this paper I challenge Paolo Palmieri’s reading of the Mach—Vailati debate on Archimedes’ proof of the law of the lever. I argue that the actual import of the debate concerns the possible epistemic (as opposed to merely pragmatic) role of mathematical arguments in empirical physics, and that construed in this light Vailati carries the upper hand. This claim is defended by showing that Archimedes’ proof of the law of the lever is not a way of appealing to a non-empirical source of information, but a way of explicating the mathematical structure that can represent the empirical information at our disposal in the most general way.  相似文献   

17.
Zusammenfassung Eine neue Methode der Extrahierung von «Antifertilizin» aus den Samenzellen von Seeigeln,Paracentrotus lividus undArbacia lixula, wurde beschrieben. Der Extrakt zeigte folgende Wirkungen: Neutralisierung des Fertilizins, nicht umkehrbare Agglutinierung der Samenfäden und der Eier bei beiden Seeigelarten.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