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第二个机器时代与第一个机器时代的区别在于智能。第一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取代并倍增了人类和动物的体力劳动,第二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将取代并倍增我们的智慧。未来,每5个人就拥有1台机器人。不仅工业型机器人大量进驻工厂,愈来愈多的服务型机器人也悄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制造业、生活中的重要成员。但这也引发新的争议:这些不用吃饭、全年无休、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到底是人类的帮手还是对手?它们会不会大举抢走工人"饭碗"?对此,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2.
<正>1956年,当一群计算机科学家精英汇聚在美国汉诺威市的达特茅斯学院时,开创了一个他们称之为"人工智能"的时代——当时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基于开发机器智能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对人类智慧本身透彻理解"这样一个假设之上,人们有理由认为:对于人类学习能力的各个方面,或人类智能的任何其他方面,原则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阐述,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也是完全可能的。到底什么是人类智能?如果你问上10个人,至少会有11种答案。对于哲学家来说,智慧就是渊博的知识,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智能则是智力  相似文献   

3.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一部极有影响的科学幻想小说。小说中的科学家创造了一个叫"弗兰肯斯坦"的怪物,科学家赋予这个怪物以智慧,但是却不能控制它,最终还是为怪物所杀。经过170余年的风风雨雨后,女作家笔下的怪物——"弗兰肯斯坦"幽灵,仍然不肯销声匿迹,他不时闯进我们的生活,危及我们的安全。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幽灵的出现,是与人类自身的活动紧密相连的。仅以人类引入外来的  相似文献   

4.
神秘"怪物" 许多年来,黑洞一直被称为宇宙中的"怪物",因为什么东西都难逃它的手掌心,连宇宙中跑得最快的光都不例外.实际上它并不是什么"大黑窟窿",而是一种天体,只不过引力超强.黑洞到底长什么样?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黑洞里的光线是跑不出来的,所以还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黑洞,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它神秘的背影而已.  相似文献   

5.
人的能力(智能)以及它的物理存在都表明智能机器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制造一个新的不同的智能机器。那末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机器能模拟人类的智能吗?”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理解事物意味着什么样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什么?”什么叫有意识?”等等。目前机器的能力与这些问题都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它们与人的差别。量子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也许是通向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科幻影片中出现了不少生化机器人,他们的部分身体器官由机器所替代。虽然不少设想看起来有些夸张,但是也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未来人类可能的模样。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这是我们一直都很关注的话题。结合现代机器人的一些发展趋势,未来学家和机器人专家纷纷表示,人机融合是未来人类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人或许只听说过黑洞,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白洞。听到"白洞"这个词,很容易将它与黑洞联系起来。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白"与"黑"互为反义词,那么,天文学中的黑洞与白洞也是相对的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都知道,黑洞是一个具有巨大胃口的宇宙"怪物",在它的史瓦西半径面上连光都无法逃脱,一旦物质掉落其中,就将永远消失在宇宙之中。正因为它的史瓦西半径内连光都无法逃脱,因此在任何地方看黑洞它始终都是黑色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产生的强大引力以及周围恒星的运动来判断是否存在黑洞,当然,利用"引力透镜"也能发现大型黑洞的存在。那么是否存在一个与黑洞性质相反的天体——白洞呢?  相似文献   

8.
聪明的动物     
<正>1动物能有多聪明?笨拙动物的认知缺陷与聪明动物的"天才"能力,同样会给我们带来某些启迪……2动物是如何学习的?动物的学习能力和我们人类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令科学家们困惑不解。3动物是如何表达情绪的?在参观动物园动物时,你也许会想,它们此刻心情如何,它们在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人与机器的关系本来是非常简单的,人类制造机器,机器代替人类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任务。机器时代完美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成为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显著标志。自从迈入智能化时代之后,面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人类便开始有了不小的"纠结"。原本不会说话、不会思考的冷冰冰的机器一下子变了样,不仅成为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帮手,而且逐渐演化成长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了。人工智能开始向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在下个世纪会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吗?它们的智力会超过人类吗?至少霍金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取代人类,甚至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他甚至认为:"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接受人类控制。"最近有关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新闻层出不穷:谷歌围棋"高手"Alpha Go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美国科学家阿扎德·沙德曼研发的STAR机器人,成功完成了猪大肠的缝合  相似文献   

11.
火星新探     
<正>2014年9月,火星探索掀起新高潮。9月21日和24日,美国"曼文"探测器和印度"曼加里安"飞行器分别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它们为什么会几乎同时到达火星?它们的探测任务又是什么?火星是一颗什么样的星球?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迄今已达到什么程度?未来人类可能以什么方式登陆火星?2014年9月,火星探索掀起新高潮。9月21日,美国"曼文"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24日,印度"曼加里安"(印度语,意为"火星飞船")飞行器也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位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将引领人类去探索万亿能标(terascale)的世界.几经周折,现在这台庞大的环状机器即将运转,利用这台机器,人们期待发现什么呢?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问题.LHC原本是为了发现希格斯玻色子而建造的,它是标准粒子模型中最后一种尚未观测到的粒子.希格斯(P.Higgs)本人坚信会发现这种粒子.  相似文献   

13.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7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将是电子时代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正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一样,有一个问题也十分古老,即"什么是意识"。人类当然是有意识的,但会制造工具的乌鸦,会学舌的鹦鹉,乃至非常低级的蠕虫,它们是不是也存在意识呢?近年来,一些进化生物学家通过追溯意识的起源,为回答"什么是意识"提供了许多新解读。本期"锐·聚焦"栏目将与你探究有关意识的二三事。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际天文小组新近发表报告说,他们观测到了一个名为 MACHOS 的新天体,这是由人类肉眼看不见的暗物质组成的暗恒星。迄今为止,这是人类找到的第一个能证明暗物质存在的证据,难怪它格外引人瞩目。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科学家史蒂夫·马雷恩发表评论说:"这一发现开创了天文学的新篇章,因为我们都了解,当今世界的最大之谜是暗物质究竟是什么?"暗物质!暗物质!它是怎么被提出来的?究竟神秘到什么程度?这一连串的疑问使我们不得不回  相似文献   

16.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舱门,小心翼翼地在月球表面的浮土上踩出了那个著名的脚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一个人的一小步,全人类的一大步". 当时大家热切地认为,月球基地很快就会建立起来,人类很快就会远征其他星球,"太空时代"就要来临.然而,4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仍未踏上月球以外的其他星球,月球基地和星际旅行依旧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是什么捆住了我们的翅膀?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脚步?茫茫宇宙间,我们的下一站将是何处?还有,我们为什么要远行?  相似文献   

17.
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什么?它从往昔流向未来,从不逆转,也不停顿;发生过的同一事件便不可再现;当人身心愉悦的时候,时间转瞬即逝;当人百无聊赖的时侯,便感到度日如年。时间对现代物理学来说也是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们可以举出许多试图解释时间的活跃议论,像"黑洞时间"、"虚数时间"、"时空旅行"、"时间粒子"等等,可谓奇想连篇,不胜枚举。这些议论的共同性就是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实现在时间长河中的任意遨游。超时空旅行是人类无数世代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常常会问,耗资巨大的空间站,究竟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空间站有什么好处?科学家总是微笑着说:"如果一个农民种下去的是小麦,收上来的是金子,你说好吗?"空间站代表了人类的最高科技和现代文明水平。中国航天人已经站在太空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口。继2011年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我国将于今年9月中旬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升空后将分别与今年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黑洞深藏于星空的何处?我们能用小型望远镜追寻这种宇宙怪兽的家园吗? 神秘的天体 浩瀚的宇宙高深莫测,无奇不有,其中最玄妙的天体莫过于黑洞,这种怪物比林海中的老虎更凶狠,不管是什么东西,一旦进入它的势力范围,都会被吞吃掉,连骨头也不会吐出来,而且它还穿上了隐身衣,  相似文献   

20.
正当"人人为赛博格,赛博格为人人"的技术时代悄然而至时,我们作为机器和碳基生命的"混血王子",又将置身于哪些人类社会的集体精神症候之中呢?本期"小小科幻家,来了"的《端脑》《后悔两遍》《吾师霍金187》这三篇文章,将破解一系列不可抵抗的"冷酷方程式"。当人类集体面临生存压力而更新换代的时候,你会选择丢掉人性而取得苟活,还是积极获得人机结合的"赛博格"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