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物理学研究的主体内涵是地球内部物理学,而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的核心则是地球内部结构、物质的运动和力源及其响应.在研究和探索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深层过程与力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1)地球内部各圈层结构和物质组成是研究物质运动、介质属性、结构和深层过程的基础;(2)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岩石圈物质飘曳在软流圈上运动极为重要的地球科学事件,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喷发和地幔热柱的上升体现了水平力系与垂直力系并存和其耦合响应;(3)强烈地震的发生、火山喷发、青藏高原的整体抬升、第二深度空间金属矿产资源、油气能源形成与聚集是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产物;(4)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驱动力源是其物质力学属性研究与探索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有关一系列的假说却难以解释发生在地球上的诸多事件,唯地幔对流说取得了较多的共识,由于尚缺乏可靠的精确实测论据,故乃为一假说;(5)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和核-幔热动力边界层及其产生的热能可能是驱动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最可能的能源.地球内部是否可能还存在像天体运动研究中最近提出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呢?为此尚必须深化认识地球本体.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地震灾害一直困扰着人类,每次大地震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形成地震的原因十分复杂,截至目前,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这也给我们防御地震灾害带来了难度,尽管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各个国家抗震防震招数层出不穷、多种多样,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招,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3.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导致大量房屋倒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据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结果的分析显示,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一次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房屋抗震性能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4.
四川芦山地震勾起了国人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回忆,再想到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智利、日本等国多次发生8~9级大地震的情况,人们不禁会想: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伊丽莎白.科克伦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危害人类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仅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人,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的58%,直接损失不可估量。 由于地震发生在地壳中离地面至少10~20千米,甚至几百千米的岩石深处。目前还没有任何先进  相似文献   

6.
绝境求生     
1999年,发生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地震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时值中秋——万家团圆的日子,却偏偏成为众多友爱家庭每一年挥之不去的阴影。地震是自然天象,非人力可以阻止。那么,面对震灾,人们该如何应对呢? 震魔肆虐 由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被称为地震灾害。 20世纪以来.我国已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多次,其中7.0~7.9  相似文献   

7.
<正>假如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太阳系。如果地球还存在,生命是否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很可能没有我们人类存在,我们也就没有可能在一起谈论这样的一个话题。接下来我们继续猜想,假如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没有人类的地球又将会怎样呢?游荡的行星如果太阳突然不见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在没有牵绊之下继续飘动。风筝会因为空气阻力很快失去平衡掉落在地上,而没有了太阳的地球却与之不同,失去了太阳引力的地球会笔直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查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之为地震灾害。直接地震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面振动及形成的地面断裂和变形。引起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了人身伤亡及大量社会物质的损失,例如震惊全国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整个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共死亡24.2万人,损失达100亿元。间接地震灾害则是指由于强烈地震而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或发生海啸而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由于没…  相似文献   

9.
1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三维的地球自转变化可分为两个分量,即(1)一维的自转速率的变化,常以日长的变化来表示;(2)两维的地球自转轴指向的变化,亦即极移.在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地球内部地球物理过程会导致大尺度的物质运动造成“地球物理变化”,这包括固体地球及海洋的潮汐形变、大气波动、水圈的变化、洋流、地震的位错、冰川期后的回弹、地壳和地幔的移动以及地核的活动.本文论述的是极移与地震的关系.地震活动性与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自从100多年前极移发现以来就可能已被注意到了.一方面,非均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着许多离奇古怪的事值得深思。如近年来,许多报刊争相登载《神秘的北纬30度》或《北纬30度地区怪事》等文章。北纬30度是否就是地球上的神秘地区呢?我们先来看看其主要论据。埃及金字塔是4600年前的佳作,留给我们的有"巨石搬运"之谜,"数字计算"之谜,也有"是坟墓还是天文台"之争,甚至有"内部冷藏外星人"之传。而它的位置恰恰在北纬30度。大西洋百慕大和太平洋龙三角是举世闻名的两大"魔鬼三角",那儿是波浪、海啸、狂风、漩  相似文献   

11.
地震     
蔡途 《科学》2006,58(3):11-13
地震是一种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发生的地面震动现象。这种地面震动是由地震波携带的巨大能量造成的。在地球内部激发出地震波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震源深度不超过60公里时称浅源地震.大于300公里时称深源地震.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源地震。每年全球记录的地震达几百万次.但其中破坏性地震仅数十次,绝大多数地震对人不产生震感.只有灵敏的仪器才能察觉。另外,地震波中包含着许多关于地球内部运动情况的信息;人工激发的地震波还可用来寻找石油、煤、金属矿、地下水等资源。  相似文献   

12.
<正>外星智慧生物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曾经光顾地球?他们长什么样?与人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些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关于外星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令地球科学家们猝不及防。一年过去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地球科学家们在回顾这次地震时仍在为因缺乏预见而自责。5月14日出版的《自然》以“沉睡的巨龙”(The Sleeping Dragon)为题刊发杂志首席记者亚历山德拉·威茨(Alexandra Witze)从地震灾区发回的报道以及《自然》为地震一周年回顾专题配发的社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报道指出,与其他地震相比,这次地震更加暴露出地震灾害研究领域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都发生在龙门山构造带,间隔时间不到五年,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芦山地震是否为汶川地震的余震,汶川地震是否诱导了芦山地震,未来龙门山构造带还有哪里会发生类似的地震等,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解答。五年之内,四川龙门山区域发生两次强地震。地震带来的不只是巨大的创伤,更有对民众心理的冲击、对科学家公信力的质疑,以及对政府应急能力的考验。汶川地震以来的五年,对抗震救灾有许多总结,对地震本身有许多研究,但对灾害何以如此严重,对如此大的地震为什么没能预见到等问题,却很少有深刻的反思。"多难兴邦","难"本身不能兴邦,但"难"可以为我们提供反思与进步的机遇,能从中吸取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地震是一个自然现象,但地震带来的不只是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5.
当一场具有相当振幅的地震发生时,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解释地震源在哪里、地震是由什么样的断层运动产生的,甚至还能预测余震持续的时间。但奇怪的是,所有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都不能准确地说出当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用地震波测绘地球的内部(非常象用计算机辅助层析X-射线摄影法来检查大脑)的科学家们已鉴别出地球深处的图象,使我们对大陆漂移、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学机制的理解大大前进了一步。这些波图表明,在北美的西部地区下面有一个很深的过热区,暗示东西两半球最终可能分开。这种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07,(11A):16-16
当一场具有相当振幅的地震发生时,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解释地震源在哪里、地震是由什么样的断层运动产生的,甚至还能预测余震持续的时间。但奇怪的是,所有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都不能准确地说出当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变暖,恐龙复活?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嗯,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小伙伴们这次真的惊呆了!两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巨型恐龙的时代,体长十几米、体重数吨的恐龙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吗?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事实上,不仅人类畏惧高温热浪,其他大多数生物也是,一些物种甚至有灭绝之虞。  相似文献   

19.
关于美国内华达州的拉斯韦加斯有地震的问题,最近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上的研究,都显示这个城市所在的山谷底下有8个活动断层,这8个断层加起来便可能会造成6.5级以上的地震。目前还没有人能预测这样的地震什么时候可能发生,但是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韦加斯分校的地球物理学助理教授凯瑟琳·史耐尔森,却可能很快就能预测当大地震来临时,有哪些地区会受到最大的冲击——这在引导紧急救援时是很关键的一步。而这些依据就来自即将完成的拉斯韦加斯地震地图。凯瑟琳·史耐尔森是用爆破的方式,来测量一个坐落在断层上城市的地震风险。大约要用4000磅的…  相似文献   

20.
海岛浩劫     
《大自然探索》2007,(2):18-20
在五次物种大灭绝之后,现在地球面对另一次灾难,也可能引起物种灭绝.2006年1月出版的<自然>杂志和3月出版的<科学>杂志先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都触及了一个敏感的话题--我们可能正在经历第六次大绝灭.科学家在对地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后做出结论:由于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1/4的动植物将遭遇灭顶之灾.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这将是地球自恐龙在6500万年前消失以来规模最大的灭绝事件,有人称之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且,与前几次不同,这一次完全是由人类造成的,是地球上首次上演的由一个物种灭绝其他物种的悲剧.但是,"第六次大灭绝说"有一个疑点:灭绝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也许,一些遥远海岛上的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可以让我们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