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美国数学协会编撰并出版了《数学的研究动态》,其中第25卷为《数学经济学的研究动态》,由斯坦利·罗伊特(Stanley Roiter)主编.美国印度安纳大学经济系的罗伯特·贝克尔根据该卷的内容综述成本文.  相似文献   

2.
引言在中国及世界古代数学史中,《洛书》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化史中最早的数学创作。关于《洛书》的起源及其在中外数学领域中的传播和发展,读者可参阅英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国人黎凯旋的《易数浅说》。中国先民创造《洛书》已有五千年历史,但直到现在,《洛书》在世界人民心目中仍蒙有一层奥秘色彩,中外数学家仍名之谓“幻方”;很少学者用现代数学观点,去研究并解释《洛书》的数学内涵。因此,“洛书的本质是什么?”换句话说,“洛书在现代数学内的地位是什么?”就成为一个有重大意义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数学比19世纪有哪些进展?对于非数学家来说,这是个难以搞清的问题;对于职业数学家,这也是个难以概括准确的问题.本世纪的数学发展迅速、分支林立,体系博大精深,远非一般人所能把握.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作了一项有益的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凭着自己对众多数学分支的通晓,把75年来数学的进展概括为22个主题,对我们了解现代数学的发展颇有借鉴意义.哈尔莫斯毕业于伊利诺斯大学,曾给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当过几年助手.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遍历理论、代数逻辑、希尔伯特空间算子等等.《数学译林》1985年4期曾译出他的影响很大的论文《应用数学是坏数学》.  相似文献   

4.
巴蜀古代数学与巴蜀古代文化有密切联系。从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来的古器物可以证明:巴蜀文化在春秋战国前1000多年,就有了很大发展。它的特点是把黄老、词赋、阴阳、天文和数学融合于一家。司马迁在《史记·正义》里引扬雄《蜀王本纪》的话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这说明夏禹生于现在四川西部汶山县。《史记·禹本纪》又有禹治水“左准绳”,“右规  相似文献   

5.
鳖臑,即鳖的前肢骨,我国古代用以象形某种三棱锥;合盖,全称牟合方盖,即上下相合同的两顶方形伞所包围的空间。在我国古代数学中,这两种几何体体积求法在立体体积求法的研究中占据关键地位,并孕育着微积分的近代数学思想。《鳖臑与合盖——微积分学前史探索》对此作了精采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刊第5、9、10期刊出的《周易代数学》一文是焦蔚芳先生多年研究的心得,也是他对“河洛数学”研究的新层次。本刊近年来已先后刊出焦先生的五篇大作(《洛书的数学研究——焦氏“洛书矩阵”学说》87年第5期;《洛书的数学研究之二——焦氏洛书数字几何学导伦》1991年第3期;《洛书的数学研究之三——焦氏“河洛数伦”探源(上)(下)》1992年第 8、9期;《易卦》的数学研究之一——焦氏“周易宇宙代数学”原理》1993年第5期;《焦氏“周易代数学”》将刊于1993年第9、10期。文章刊出后,编辑部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希望本刊能介绍一下焦先生个人的一些简历、他的学术思想及成果。为此我们以通讯方式与远在大洋彼岸的焦先生作了笔谈式的采访,以下是通讯采访记录。  相似文献   

7.
刘徽——中国第一代知名数学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徽,是我国古代的大数学家,人们对他在中国传统数学上的贡献,近年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刘徽——中国第一代知名数学家》一文对此作了介绍,可供对中国古代数学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相似文献   

8.
孙广才 《自然杂志》2003,25(4):246-247,209
通过对宋代“先天易”学的考究与分析,发现我国两宋时代的《易》学家们就处理过组合数学问题,并得到组合数学的基本公式,认为现代组合数学的思想及概念至迟在公元11世纪就在中国产生和形成了,从数学史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先天易”学中关于排列、组合理论的早期研究,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9.
割圆术新谈     
割圆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件珍宝。一般人们都注意它所体现的极限思想,但其中所包含的利用不等式进行计算的技巧,也闪耀着我国古代学者智慧的光芒。《割圆术新谈》一文从这个方面作了发挥,并运用近代计算数学中外推法的思想方法,得到了一组更精确的割圆术不等式。  相似文献   

10.
王宪昌 《大自然探索》1995,14(4):95-100
李约瑟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结论、有些受到中国学者的赞同有些受到抵制,但是中国学者往往忽略了李约瑟评价中国古代数学的价值标准。本文指出唯理性的欧几里得的数学价值观在衡量中国古代数学时往往会带来一种文化上的偏见,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评价需要有一种数学哲学理论支持的没有西方文化偏见的数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人类认识心血管系统的历史是漫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这方面的记载。例如,《内经》《素问·瘘论》中写道,“心主身之血脉”,《素问·五脏生成》中说,“诸血,皆属于心。”公元前五世纪,号称“世界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脉搏由血管运动引起,而血管则可追溯至心脏。著名的古代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也研究过心血管系统,并有一些正确的认识。古代对心血管的认识中,影响最大、流传时间最  相似文献   

12.
编后     
随着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手段的现代化,人类所能探索的自然界的领域是日益深入和扩大了。本期刊载的七篇“基因研究”;二篇“自然界探索”:《太平洋里的怪兽》和《尼斯湖怪》;以及《太平洋大陆哪里去了?》、《火星的表面》等文章,从人类的遗传物质,史前期动物,古代的地球及天空中的行星等各个方面,反映了人类当前向自然界一切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逻辑推理与定量研究的关键工具,数学深刻影响着世界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创新往往带来科技的飞越,进而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约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从少数的公理或公设出发,以逻辑推理的方式导出所有的几何定理,给复杂的几何世界带来了次序,建立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17世纪的微积分使数学的研究领域从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模型——对数学哲学的一个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起源于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现代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只能在表面上掩盖这一事实.《数学模型——对数学哲学的一个概述》以现代数学的发展情况为根据,对这个观点以及数学的本质作了详尽的阐述和发挥.在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但也有其他一些活动,如文化娱乐活动.有一些数学分支事实上就起源于游戏问题.《Nim——从古代的游戏到现代的数学》介绍了已发展成图论对策之一的一种游戏,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发现了这种游戏与区组设计之间的微妙联系.当然,起源于游戏问题的数学,只有体现了它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价值之后,才能得到本质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开展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和数学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于1988年4月16日至24日在曲阜师范大学举办数学方法论学术讲演会。这次讲演会,由大连工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徐利治教授主讲《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及应用》、《数学抽象度分析方法及应用》、《数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规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2010年起《科学通报》改为旬刊,每月10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2010年起《科学通报》改为旬刊,每月10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2010年起《科学通报》改为旬刊,每月10  相似文献   

19.
《世界科学》2015,(2):65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不久前,一名研究人员在进行海洋保护研究项目时,即在距离英国诺福克郡克莱海岸仅300米处潜水时发现了一片古代水下森林,其面积可能达数千英亩。科学家认为这次发现的水下森林可追溯到至少1万年前的末次冰期。这名研究人员说:"一开始,我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当游近后,我才相信这是真的。这实在太神奇了。"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2010年起《科学通报》改为旬刊,每月10日、20日、30日(2月最后一天)出版.《科学通报》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进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