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弹法检测常态混凝土强度由于具备较强的时效性,操作方便,已成为检测混凝土强度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项目建设环境不同而导致工程的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使回弹检测方法在工程检测的普遍实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笔者针对卢旺达RUKARARA水电站工程建立了回弹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数学模型,根据建立的强度曲线方程对该工程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数学模型不断修正,真实反映混凝土的强度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大规模的建设中,结构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技术应用日趋普及,目前主要有回弹法、超声脉冲法、超声—回弹符合法等,回弹法因其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是对常规检验的一种重要补充,有关规范中建议通过实验建立地区专用测强曲线。本文通过实测检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推断出混凝土强度与回弹法检测的平均回弹值之间的专用测强曲线,与通用测强曲线相比较,该曲线比通用测强曲线更接近实验数据,能更好的推算本地区混凝土的实际强度。  相似文献   

3.
回弹法是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的无损检验技术,这种技术相对于别的检验技术具有成本低、方法简、效果佳的特点,另外采用这种技术对混凝土不会造成损害,这也是此项技术优于其他技术的重要特点。文章结合具体建筑工程施工实例,简要探讨回弹法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筑结构强度无损检测区间评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建筑结构强度无损检测区间评定方法,此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该方法运用逆回归模型和置信检验理论给出了在一定置信度下的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的置信上、下限和置信区间,并给出了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和不合格判定标准,从而形成了逆回归回弹法检测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新体系.通过工程实例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比传统的利用回归模型和点估计方法判断混凝土强度更符合工程实际,且能对混凝土强度做出定量化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陈萌  张彤军  王仁义 《河南科学》2004,22(5):680-682
对42组早龄期磨细矿渣混凝土(7d~14d)立方体试件进行了回弹测试和强度试验。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之上,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经回归分析建立了早龄期磨细矿渣混凝土回弹法的专用测强曲线,曲线表明矿渣混凝土的表面回弹值与其抗压强度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而且曲线的精度符合回弹法规程中的要求。经工程实践验证了该曲线的测试精度,建议可作为郑州市早龄期磨细矿渣混凝土回弹法的专用测强曲线。  相似文献   

6.
利用回弹法在实验室测定的江门市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标准试验抗压强度的有关数据,经回归统计分析建立了回弹法专用测强曲线,并对该曲线的置信度、精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曲线精度高,置信度良好,可以直接应用于测定工程实际中的混凝土构件或结构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支鹏飞  马蔚 《甘肃科技》2010,26(21):151-152,78
根据工程试验检测的实践,综合考虑了影响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各个相关因素,着重从回弹仪、回弹值等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精确度与方法,并提出了建立地区侧强曲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结构的回弹强度与实体抗压强度的对应性,一直是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容易含混得问题。本文中,简述了回弹强度与材料的表面硬度、实体抗压强度的关系,并通过试验研究了回弹强度与实体抗压强度的对应关系。最后指出:回弹强度与实体强度的对应性,应建立在具体工程基础上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劈拉强度是混凝土重要的力学参数之一,回弹法是混凝土强度现场无损检测的常用手段.为探讨水工混凝土劈拉强度与回弹法测值的关系,首先开展不同水胶比(0.5和0.33)、不同标准养护龄期(3 d、14 d和28 d)的水工混凝土立方体的劈拉强度和回弹值测试,然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预处理,进而建立劈拉强度与回弹值的关系式,最后与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劈拉强度与回弹值之间存在基于幂函数的相关关系,经过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以及相关误差分析后,得到的关系表达式拟合效果良好,可以为相关水工混凝土工程的劈拉强度指标的估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强度是确定新建和已建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承载能力等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是工程结构检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三种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是目前工程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本文通过在三项具体工程的检测鉴定中使用三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与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