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为实现会计目标,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文章阐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8项具体内容,分析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如何理解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相比,其主要的几种债务重组方式下的会计处理有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通过对新旧准则中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同时可从中探求债务重组会计业务处理变化的趋势,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3.
会计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更高层次的要求,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所得税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4.
李伟 《科技资讯》2006,(20):166-166
财政部自1992年1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再次修订和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本文旨在对《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两准则中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内容的差异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马丹 《科技信息》2007,(31):291-291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进一步规范了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其中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朱瑾文 《科技信息》2007,(34):287-28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含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附则共十一章。《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包括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报表、附则共九章。《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异同,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新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方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修订。新的债务重组准则不仅极大地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防止了企业借重组之机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而且是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转折点。本论述主要对新债务重组准则中债务重组的范围界定、计量模式、损益确认以及会计业务处理等方面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再一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但增加了"商业实质"等相应的限制条件。企业会计人员如何准确领会新准则的精神实质,规范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对企业、国家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新会计准则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制定和实施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 ,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规范会计秩序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推动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敏 《当代地方科技》2007,(11):110-111,113
财政部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正式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原则,而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本文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的必然性、在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三方面阐述了这一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牛兴邦 《科技资讯》2010,(9):231-231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自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国际上取得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同等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了我国的国际资本市场地位。本文从资产减值会计基本理论入手,对新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进行了探讨,分析新准则依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制定和实施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规范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推动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浅议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于2006年2月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率先执行.通过对新准则与旧规范的比较,着重分析介绍了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理论的重大变化和会计核算方法的解析,以及就企业实务中所得税处理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高质量的企业会计准则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保证。财政部在这次新准则的制定过程中,经过了专门课题、研究报告、征求意见、调研测试、协调校正五个阶段,准则指定过程中坚持国际趋同、原则导向,对会计处理可选择方法做出明确规定,寻求更能反映公司经济状况和业绩的会计计量尺度和方法。本文预测实施新准则后的会计信息质量应该比实施新准则前的会计信息质量要高。但  相似文献   

15.
蒋晓斌 《科技资讯》2008,(36):116-1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虽然新准则在某些方面堵塞了企业调解利润的漏洞,但同时也为新的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机会和手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通过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异同,对新准则下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最近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新准则在保持与《企业会计制度》一致的同时 ,对其中的一些具体内容作了改进。文章通过新、旧准则、制度的比较 ,指出了新准则在固定资产定义、确认、会计处理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变化 ,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对我国会计实务处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核心是通过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内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率,本文浅谈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基本准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绍勇 《科技信息》2010,(35):407-407,378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及会计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会计法规,诸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并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在借鉴和吸收我国已有的无形资产准则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无资产核算的会计规范作了许多方面的新规定。本文主要从研究开发支出的处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以及无形资产的减值处理等方面,谈新准则作出的新的会计规范。  相似文献   

20.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其中,原则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适合于企业会计核算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原则;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应用于交易或者事项而采用的基础,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涉及的公允价值就是计量基础;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照会计原则和计量基础的要求,由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采用或者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如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规定采用的完工百分比法就是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