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最近,我在看一本书,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提出"经济增长黄金律"而闻名遐迩的经济增长理论奠基人埃德蒙·费尔普斯所著的《大繁荣》。费尔普斯说:"我试图在本书中展现一个看待国家繁荣的新视角。繁荣的核心是生活的兴盛、对事业的投入、迎接挑战、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他在书中不厌其烦地探  相似文献   

2.
我家书柜上有这样几个大字:"私人藏书,概不外借,请君自重,免开尊口"。咦,这是谁写的?这么吝啬,像不像"守财奴"?哈哈,告诉你吧,他是我爸爸。我爸爸不仅爱看书,还很惜书。他把每一本书都看得像宝贝似的,从不轻易外借。每次我找爸爸借书,除了主动示好外,还得听一大堆叮嘱的话,真烦人。爸爸上小学看过的书,到现在还保存着。从这一点上,我非常佩服他。  相似文献   

3.
正老警官回首往事几年前,我的一位荷兰读者通过领英与我联系。他叫马克-兰波尔托斯,当了40多年警官,退休后写了几本书,其中一本叫《佩戴枪支的仆人》。他希望寄一本书给我。一天之后,便收到了这本书。刚看了几页我就决定,尽快邀请这位老"公安"来我家小坐,好好地跟他聊聊、虚心地向他请教。从他的书来看,他对自己以往职业的热爱力透纸背,感人至深。在荷兰近30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4.
根据书中的话:“不喜欢我的人没有权力评判我”,每个想对《恋爱中的男人》这本书作出评论的人都会自问:我有权力评判这本书吗?但是根据书中主人公歌德和乌尔莉克最喜欢做的颠倒名言的游戏,我们可以把这句话颠倒:有权力批判我的人是喜欢我的。那么,所有自认有权力批评的人,实际上是喜欢这本书的,无论他承认不承认。同时,瓦尔泽还认为感觉和思想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5.
潘占林同学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读时热泪难忍。潘和我都是农村长大的孩子,都多亏新中国成立才受到良好教育,同一年进大学读研究生,在动乱年代到同一个农场经受磨炼,又在同一个时间出任驻外大使……潘书中所表达的对祖国的忠诚、对和平和正义的酷爱引起我深深共鸣,是很自然的。我感谢他,他写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许多心里话。我为有这样的战友骄傲,为年轻同事和广大读者有这样的好书高兴。这样的书是不需要大力推介的。我只愿把以前写过的五段有关我和潘共同思想感情历程的诗抄录如下,权作序。……  相似文献   

6.
<正>爸爸有先见之明,他建议我坚持做的事情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数学老师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学奥数,还向我们推荐了《小学奥数举一反三》这本书。爸爸跑了不少书店,才给我买到了这本书。这本书也开启了我学奥数之旅。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数学老师没有重提学奥数的事,班里许多同学改学了其他课程。我也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坚持学下去,不料爸爸替  相似文献   

7.
正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天才少年维克多》。作者写了一个人从"傻瓜"变成天才的故事,是基于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主席维克多的真实经历创作的。如果有人嘲笑你是傻瓜,你会自卑吗?维克多在人生的前17年被许多人当成傻瓜,一些同学嘲笑他,有的老师不信任他,他甚至被  相似文献   

8.
我是书迷     
正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家有一位小书迷,那就是我!很久以前,姐姐送给我一本书——《安徒生童话》。那时,我还不识字,于是缠着妈妈给我读里面的故事,每次我都听得入了迷。后来,我学了拼音,就闹着让妈妈给我买注音版的书。自己独立看完一本书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我爱上了看书,爱上了书中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走在街头,耳边传来一阵甜甜的歌声:"妈妈妈妈是一本书,妈妈的眼睛是一本书……"我跟着低声吟唱,眼前浮现出妈妈勤劳、朴实的形象。是呀,妈妈不正是一本厚厚的书吗?我从妈妈温柔的目光中读出了坚强。暑假,妈妈带我去公园玩轮滑。我跟着教练在圆形场地上一圈又一圈地滑,妈妈站在一旁看着,不时向我竖起大拇指。练了一会,我觉得有些熟练了,便离开教练一个人滑起来。来玩轮滑的人很多,他  相似文献   

10.
康狄 《世界博览》2013,(18):82-82
当年直接牺牲在滇缅公路和滇缅战场上的机工有1028人,包括其他间接牺牲,死亡者共1800多人。北京国际书展期间,笔者蒙新加坡玲子传媒总编辑林得楠先生赠送了《感动的旅程:重走南侨机工滇缅路》一书。他送给我的理由是"这本书值得好好看看,你研究抗战史的不能不  相似文献   

11.
正乔乔木喜欢看课外书。有一次,他在课外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鼻祖。"乔乔木很费解:鼻子也分辈分吗?难道还有鼻子爷爷、鼻子爸爸、鼻子孙子……想着,想着,乔乔木乐出了声。多斯丘瞟了他一眼:"偷着乐什么呢?"乔乔木兴致勃勃地说:"这本书里说鼻子是分辈分的。有鼻子爷爷,还有……"  相似文献   

12.
正以前,我不喜欢读书,觉得阅读是浪费时间。很偶然的一次,我陪好朋友去书店,一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球。它有精美的封面,更重要的是,它的标题吸引我翻开这本书——《我讨厌书》。正如标题所指,最开始,书中的主人公米娜十分讨厌书。但是,后来,她对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神奇的是,随着米娜越来越喜爱读书,我也有了改变。至少,我第一次领悟一个道理:不要在没有真正体会过书的美好时,便  相似文献   

13.
可别误会,皮球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今年15岁,个儿不太高,身体胖乎乎、圆咕咕的,五官几乎挤在一起,我班的调皮大王——“油条”给他取了一个雅号“皮球”。不过他也不见气,见人总是一脸笑,自称笑面虎。可是没人理他,还是“皮球”!皮球这人挺难评价的,唉!他这人啊!让我咋说呢?他呀,对人倒挺大方的。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他都愿意帮忙,把东西借给人家,尽管有些男生嘲笑他。去年,“一枝梅”看见皮球有一本好书,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借借看。当时“皮球”对这本书钟爱之极,真是手不释卷,看了“一枝梅”一眼,只愣了一下,欣然把书借给了一枝梅。这下…  相似文献   

14.
李月 《世界博览》2008,(13):62-65
面对消费中一些"免费"的陷阱,我们总是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而失去理智,贪小便宜吃大亏,这些不理智的选择究竟是因为什么?抛在脑后的经济理论几个月前,我在网上订了一本书。书的订价是24元,网上书城的标价是18元。我把这本书放进"购物车"里,屏幕上突然跳出"等一下!"这让我大吃一  相似文献   

15.
不笑你才怪     
配套书籍詹姆斯到书店买书,他对店员说:“我要买那本《如何在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的书。”店员很快地从书架后面拿来两本书,并动手包扎起来。詹姆斯说:“先生,我只要一本。”店员:“我知道。但这另一本书是《刑事法典》,我们总是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出售。”小说迷我最近刚读过一本间谍小说,书中的英雄曾把一封信藏在华盛顿城里的一尊塑像内。由于我当时正在华盛顿,一时心血来潮,决定去看看塑像上究竟有没有作者描写过的那个小洞。使我十分惊讶的是,塑像上确实有个小洞,而且里面还有用赛璐玢包裹的一封信。我迟疑了一下,把信取出打开,一看哑…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人在外地做事,托他的一位同乡带一本《青少年科学探索》回家。同乡问:"这本书带给谁呢?"这个人认为自己的儿子长得伶俐聪明,是全村最可爱的孩子,就得意地说:"带给我们村里最可爱的孩子。"同乡点点头,拿着书走了。过了几个月,这人回到家里,知道他的儿子并没有收到同乡带回来的书,便跑去问那个同乡:  相似文献   

17.
春季开学,我上初中语文第二册。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拿出新语文书,有的同学已用封皮把书包好了,有些同学还没包书皮,外观新美。同学们把书摆放在桌子上,表情平淡。于是,我讲了以下一段话:“同学们,面对眼前这本崭新的语文书,请你拿起来嗅一嗅、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然后再说出你所嗅到、摸到、看到、听到和问到的。之后,请同学们就这本书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康狄 《世界博览》2014,(2):87-87
正美国人写出了朝鲜战争的残酷。阅读《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49届西点军校学生朝鲜战场亲历记》一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战争既是英雄的成名场,又是埋葬精英的火葬场。一场惨烈的战争,基层官兵能存活下来已是幸事,青云直上者比之阵亡失踪者,比例是极小的。该书的作者梅哈福尔上校写的是1949届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他写了他们在朝鲜战争中的战斗场景、生活点滴,写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成功与挫折,写了他们在战场外的同学情谊及对家人的款款柔情。梅哈福尔上校写活了这一人数巨大的群体,他描写的是一群"人"。这群人是  相似文献   

19.
《少儿科技》2014,(10):12-12
<正>让朋友坐在椅子上,头向后仰,你用食指抵在他的前额上并向下压,他就无法站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滚动比赛开始了,球类派出的选手有铅球、高尔夫球等,圆盘类派出的选手有象棋子、塑料圆盘、圆形杯垫,环类派出的选手有圆环、轮胎、呼啦圈……它们谁的滚动速度最快呢?…………书中的小实验有的像小魔术,有的简直就是一场小恶作剧,个个妙趣横生,有很强的挑战性。阅读这本书,能让我们  相似文献   

20.
我这里说的“弱势群体”,并非是大家所认为的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 2007年的一节自习课上我从一名学生那里发现了一本书——《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描写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从一名倍受坏同学欺凌的弱者,如何在血雨腥风之中蜕变成为一呼百应的校园“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