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蚯蚓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蚯蚓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 ,在生态系统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们促进植物残枝落叶的降解 ,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这一复杂的过程 ,并具有混合土壤 ,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透气、排水和深层持水能力的作用。它们的这些作用与其生物量和 3种生态类型 (表层种、内层种和深层种 )密切相关。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态作用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蚯蚓物种来为环境保护服务。它们是很好的土壤环境指示生物 ,我们可以利用蚯蚓 ,通过实验室或田间的生态毒理学试验来评价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由于蚯蚓具有通过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 ,我们可以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垃圾——蚯蚓分解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蚯蚓过滤处理是新近开发的一项利用蚯蚓的新技术 ,它可能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介绍蚯蚓及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同时指出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蚯蚓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邱江平 《贵州科学》2000,18(1):116-133
蚯蚓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在生态系统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们促进植物残枝落叶的降解,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这一复杂的过程,并具有混合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排水和深层持水能力的作用。它们的这些作用与其生物量和3种生态类型(表层种、内层种和深层种)密切相关。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态作用,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蚯蚓物种来为环境保护服务。它们是很好的土壤环境指示生物,我们可以利用蚯蚓,通过实验  相似文献   

3.
蚯蚓与重金属污染治理及蚓粪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蚯蚓作为一种十分有益的腐殖性土壤动物 ,在土壤生态系统腐屑食物网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探讨了蚯蚓能够通过生态链的放大作用富集重金属元素 ,在重金属污染区的土壤改造和生态恢复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并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区污染程度的监测生物 .进而提出了蚯蚓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蚓粪所具有的重要生态和经济利用价值 .并论述了国内外目前在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施用有机垃圾肥料对林地土壤动物蚯蚓的影响,对上海郊区3个基地施用不同量有机垃圾肥料的林地中蚯蚓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腔蚓(Metaphire sp.)两种蚯蚓数量比约为1.78:1。在老港和金山基地中,蚯蚓的数量随着撒施有机垃圾肥料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沟施的操作下蚯蚓数量的变化起伏较大,这一变化与有机垃圾肥料在林地沟施不均匀密切相关。施用有机垃圾肥料后,蚯蚓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物质和能量循环产生变化; 在蚯蚓活动和取食过程中,通过其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会促进氮、磷循环,从而给林地生态系统带来较多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蚯蚓生态功能的深度挖掘,近年来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污染物、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蚯蚓堆置处理技术.文章从蚯蚓生态型差异、土壤类型、重金属类型差异、pH 值以及可溶性有机碳变化4个方面论述此技术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凋落物与蚯蚓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及不同粒径团聚体中C和N含量的影响,为改善杨树人工林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东台滨海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法设置野外固定试验样地,共设置6个不同处理,即对照(CK)、杨树凋落叶表施(T1)、杨树凋落叶混施(T2)、接种蚯蚓(T3)、杨树凋落叶表施+接种蚯蚓(T4)、杨树凋落叶混施+接种蚯蚓(T5)。每种处理设置4个重复样地。按照粒径的不同对土壤中的团聚体进行分级,测定每种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同时以平均质量直径(MWD)作为指标来考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结果】不同粒径水稳性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一般随着粒径的增大而提高。杨树凋落叶混施+接种蚯蚓(T5)比杨树凋落叶表施+接种蚯蚓(T4)更能提高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在接种蚯蚓后,杨树凋落叶无论是表施还是混施均使得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有所提高。对比同一处理不同粒径团聚体全氮含量,粒径为≥0.250~2.000 mm团聚体的全氮含量普遍要高于其他粒径团聚体的,而粒径<0.053 mm团聚体的全氮含量相对最低。【结论】接种蚯蚓可以提高杨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中的全氮含量,同时杨树凋落叶混施比表施能更有效提高土壤团聚体中的全氮含量;接种蚯蚓加速了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使得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加快。相比杨树凋落叶表施处理,杨树凋落叶混施处理会加快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农村家畜粪便和有机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设计了6个不同组合的农村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混入土壤,同时引进日本“大平二号”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进行盆养试验.结果表明:蚯蚓对农村有机废弃物的减量效果为:3组>2组>1组>6组>5组>4组.蚯蚓分解处理未预处理有机生活垃圾的生物降解率最高,达到75.688%.蚯蚓的日增重倍数和日增值倍数在预处理的有机生活垃圾组合中最低,在未预处理的有机生活垃圾组合中最高,未预处理的有机生活垃圾组合中蚯蚓日增重倍数是0.139,日增值倍数0.177.不同基质的土壤中,有机碳、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增加,有机质、C/N比降低,未预处理的有机生活垃圾组合pH增加,其余各组合均有降低;本试验结束后各组合蚯蚓体内重金属Cu和Zn的含量超过其作为饲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从1993年—1994年7月,笔者对浙江省的杭州、桐庐、天目山、椒江、湖州、衢州、奉化、舟山等地区的蚯蚓进行了采集和观察,对全省蚯蚓常见种的种类和区系作了初步的总结,并首次用简图形式作了一个分类检索表,图示浙江陆栖寡毛类的种间主要形态的区别。同时,本文探讨了浙江省蚯蚓某些种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蚯蚓在土壤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及浙江省药用蚯蚓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9.
土壤腐殖酸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的分解残体,是结构和组分十分复杂且物理上不均匀的有机混合物,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生态意义[1]。腐殖酸(Hu-mic Acid,HA)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其代替有机质。由于HA具有羧基、酚羟基等多种配位官能团,对金属离子有强烈的络合作用,因而HA对环境中其他物质的迁移、转化、降解规律会产生重要作用,包括改变有毒重金属  相似文献   

10.
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酶能够把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分解成为能够被生物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土壤酶的分解作用普遍被认为是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分解过程的限制性步骤,控制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本文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酶的时空格局、影响酶活性的环境因子、与全球变化的关系以及在湿地净化功能中的意义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强调应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湿地土壤酶的作用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唐梅  龚明福  唐波 《科技资讯》2014,(29):247-247
峨眉山大蚯蚓是峨眉山特有种,对峨眉山林区残落物的分解和土壤改良有重要的作用。为揭示峨眉山大蚯蚓生活环境的特点及其生态分布,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峨眉山大蚯蚓生活环境中的p H值范围、土壤湿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特性及其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大蚯蚓适于在p H值为6.5~7.5范围内、含水量在40%左右、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的中性土壤生长。从海拔高度来看,峨眉山大蚯蚓集中分布在600~1020 m的龙门洞到万年寺一带。  相似文献   

12.
张正怡 《科技信息》2012,(6):369-369
化工企业排放的有机废气治理问题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难点问题之一。这些废气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破坏自然环境和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本文介绍了当前被广泛使用的几种传统废气处理方法,包括:吸收法、吸附法、热破坏法和生物处理法,对它们的适用范围和自身的优、缺点进行了逐一的分析。最后,对几种尚在开放中的几项新型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多种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去除废气污染物,并可以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13.
蚯蚓对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对紫花苜蓿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05~322.06 mg.kg-1)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0 d后,种植紫花苜蓿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58.60%~81.82%,其平均去除率(73.42%)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64.02%)提高9.40%,比无植物对照组(22.57%)提高50.85%.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4.09%)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37.97%)提高6.12%.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酵素菌是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三大类21种有益微生物群体,能够产生活性很强的各种酶,具有很强的好气性发酵能力。它能迅速催化分解人畜粪尿、作物秸秆、杂草等有机物质,使之在短时间内转化成为有机肥料;在催化分解过程中产生对人畜完全无毒无害的酶;可以消除土壤中的病原菌。酵素菌堆肥  相似文献   

15.
青霉菌是大多数土壤微生物群体中的成员。许多青霉菌具有生物防治功能、分解土壤矿物功能(包括解磷作用)以及能够分泌植物生长刺激物质。研究利用这些真菌来增加作物产量由此受到注意。本文介绍从土壤中分离、鉴定青霉菌、青霉菌的解磷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刺激作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策略。从澳大利亚的14种不同的农业土壤中分离并鉴定了解磷的青霉菌。某些菌株具有商业化价值,特别适合在碱性土壤中使用。这些菌株包括一个Penicillium bilaiae以及尚未鉴定的青霉菌种类。  相似文献   

16.
饮食业有机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饮食业有机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其组成,发现此类垃圾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通过分析饮食业有机垃圾物理破碎、生物处理等就地处理技术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开发了一种以湿热处理为主要步骤的饮食业有机垃圾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对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水溶性有机碳对农业土壤中的碳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持续6年的田间试验来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共有3种处理(1)对照;(2)粉碎还田;(3)覆盖还田.结果表明,在6年的秸秆还田试验中,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P<0.05),主要是增加了大团聚体组分中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有很好的相关性(R2=0.512).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动车通行使用化石燃料中重金属物质随着尾气排放,造成公路沿线土壤、地下水等重金属污染,进而导致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双重风险问题,以商淮路为例,在对沿线土壤梯次取样监测的基础上,围绕土壤功能-质量-风险的基本涵义,将土壤污染物含量、本底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主要污染因子等生态风险积累因素有机结合,首次建立了土壤污染积累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在理论上充分体现了土壤生态单元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性和土壤污染变化的生态效应,具有客观合理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体现出污染物在本底背景值之上的积累效应,获得风险程度的量化定性结论,克服了内梅罗评价方法判定依据的主观性和单因子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的模糊性.土壤生态风险积累综合指数法不仅评价土壤污染的风险积累程度,还对土壤功能利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接种蚯蚓和施用凋落物对杨树人工林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正确评价蚯蚓和凋落物在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中的作用,以促进其生产力长期维持及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为优化杨树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东台林场20年生杨树人工林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杨树凋落叶表施(T1)、杨树凋落叶混施(T2)、接种蚯蚓(T3)、杨树凋落叶表施+接种蚯蚓(T4)、杨树凋落叶混施+接种蚯蚓(T5)共5种不同试验处理及不做处理为对照(CK),测定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容重、pH、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等重要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①与CK相比,T3、T4、T5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平均增幅分别为30.85%、34.58%、50.90%,土壤脲酶活性平均增幅分别为27.57%、33.67%、66.64%。②与CK相比,5种处理均显著提升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平均增幅分别为38.39%、51.79%、79.91%、129.33%、149.52%。③与CK相比,T1、T2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降幅分别为13.23%、17.56%,T3、T4、T5处理与CK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④季节动态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9月最高,为0.77 mg/(g·d);3月最低,为0.40 mg/(g·d)。土壤脲酶活性夏秋季较高,为10.57 mg/(g·d);冬春季较低,为5.61 mg/(g·d)。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6月最高,为4.20 mg/(g·h);其他季节较低,为2.22 mg/(g·h)。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夏秋季较高,为6.93 mg/(g·d);冬春季较低,为2.36 mg/(g·d)。与CK相比,接种蚯蚓及添加凋落物处理没有改变4种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⑤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季节变化和试验处理均显著影响了土壤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季节变化和试验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性交互作用,而对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没有显著性交互作用。⑥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及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容重、pH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氮、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与上述各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接种蚯蚓能够显著提高杨树人工林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凋落物混施比表施更有利于促进接种蚯蚓对杨树人工林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凋落物混施和接种蚯蚓处理均显著提升了土壤酶评价指数,凋落物混施+接种蚯蚓处理进一步提升了土壤酶指数。因此,在农林业生产中可考虑将凋落物混施与接种蚯蚓经营措施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有机类铜缓蚀剂的现状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能 《科技信息》2008,(21):38-40
随着科技的发展,金属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铜及其合金的应用,因此其腐蚀与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腐蚀介质中添加缓蚀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几种新型有机铜缓蚀剂,包括唑类、喹啉类、嘧啶类等物质。从缓蚀性能、环境保护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不同介质中缓蚀剂的选用情况,介绍了几种有机缓蚀剂地研究现状,阐述了缓蚀荆的作用机理.并展望了缓蚀剂的科技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