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在白雪皑皑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携月球样本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人类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与勇气兼备的华彩乐章.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国航天一大步.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接过嫦娥四号的探月"接力棒",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2.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底,如今,"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梦想已经变成中国科学探索的事实.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由嫦娥一号任务组成.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 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项,嫦娥三号研制的大幕徐徐拉开.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新技术、新产品达到80%. 2013年12月2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自主成功避障,安全软着陆.12月15 日,"玉兔"号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开始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落"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24日凌晨,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从南海之滨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 这是在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后,时隔近两年后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也是持续不断的人类探月活动中,40多年来首次去月球挖取"岩石土壤".  相似文献   

5.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1,(9):4-5
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人类进入太空时代.根据2000年发布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的定义,国内目前将对地球以外天体开展的空间探测活动称为深空探测. 经过几代人辛勤耕耘与开拓,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开展深空探测奠定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开始研究月球探测的可行性.2003年,提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0,(21):4-6
<正>随着"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3个阶段实施。继"嫦娥一号"完成以"绕"为目标的一期任务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将共同组成以"落"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1,(2):30-31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超声电机、着陆缓冲技术等技术团队助力"嫦五"飞天. "发射的场景很壮观,我们团队在现场见证了嫦娥五号成功飞天,大家都很激动." 11月24日中午,记者拨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电话时,他还沉浸在发射成功的喜悦中.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2,(2):76-77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如今,"祝融号"火星车已运行超过210个火星日,环绕器在轨510多个火星日……从发射、环绕到着陆、巡视,天问一号的一举一动,备受世界关注. 12月15日,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影响2021年科学事件的十位人物评选结果,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  相似文献   

10.
科技简讯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经过1473秒飞行后,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太空。18时29分,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报告,星箭成功分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km、远地点为50930km,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表明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于10月31日17时28分经过4次变轨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在经历11月2日10时进行的1次中途轨道修正后,于11月5日11时37分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进入绕月飞行周期为12小…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21,(21):52-55
《人民日报》消息,10月14日 18时51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羲和"探日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探日"时代!而且"羲和号"卫星一出手就不凡,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了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羲和"探日",中国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探测太阳有什么用?我国的太阳探测计划有哪些?"羲和号"卫星有哪些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21,(2):42-47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看来,嫦娥五号23天的奔月之旅堪称完美,其中采样返回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困难、最复杂的一步.伴随这关键一步的成功,中国人的航天梦也将翻开新篇章. "深空探测,探月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的目光已朝向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欧阳自远说,嫦娥五号成功"挖土"归来,让中国未来更有底气去火星、小行星等地外天体探测与采样返回,更有信心去探索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返回器携带珍贵的月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消息传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许多彻夜未眠的科技人员欢呼雀跃."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做了35项故障预案,最后一项都没有用到,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一位科技人员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14.
<正>穿越太空,跨过2018年,这一刻,注定要在人类的太空探索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1月3日,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瑰丽壮美的火星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成绩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团队并肩携手的顽强奋战.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青年人是重要参与者.一批“80后”“90后”投身其中,怀凌云志、做务实事,在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2月17日,一批40克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搭乘"嫦娥五号完成了历时23天的地月往返征程,在深空环境下经历空间诱变后,返回地球.经过几个月的播种、育苗、移栽,2021年7月9日,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的试验田内,和嫦娥五号一同"奔月"的这批水稻终于收获了.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21,(9):6-7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是除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到目前为止,火星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按照计划,中国将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如何协调工程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公平而公正地处理和分配风险,促进工程活动健康发展,这已成为我国工程伦理发展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2009年5月30日-31日,由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和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昆明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承办的"利益、风险和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5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9.
2018年5月2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发射升空.该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这个点处于地球和月球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上,且在月球一侧.  相似文献   

20.
蹁跹落月,正式开工! 2020年12月1日,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平稳降落月球,随后启动钻头和铲子,开展月球采样工作.这一刻,这抔"土",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 作为"国礼"的1克月壤 坑坑洼洼的表面、灰色的主基调、一望无际的荒凉……长久以来,这是人们对月球的直观认识. "走在月球表面上,犹如走在一个布满沙土的运动场上,四周有泛光灯的照耀."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描述道.随后,他的搭档奥尔德林也踏上了月球表面,将周围的景象形容为"壮丽的荒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