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艾仁贵 《世界知识》2012,(17):58-59
近代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量来华,在中外交流交往中留下不灭的痕迹。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千百年来漂泊不定、四海为家的犹太人,早在遥远的古代即已有定居中国者。在商业高度发达的北宋,犹太人与中国出现了深层次的交往。开封犹太人是记录保存最完整的中国犹太社群。由于入境较早、居住集中、延续较长,保留了一些文物、文献,开封犹太人常被视为中国犹太人的代表。尽管有迹象表明广州、北京、宁夏、泉州、洛阳、敦煌、长安等地古代也有犹太人存在,但是目前为止有据可查并且影响最大的只有开  相似文献   

2.
近代内蒙古的犹太人主要集中在满洲里和海拉尔,基本为俄系,他们不但为两个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犹太社团和祈祷所,并创设了犹太人学校。对近代内蒙古犹太人史的研究,不仅可填补近代中国犹太人史和内蒙古史研究上的一项空白,对于促进中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也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犹太人的三个社区犹太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早在20世纪中期中以两个现代国家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数百年了。进入近代以来,在上海出现了塞法迪-巴格达犹太难民社区、俄国难民社区和欧洲难民社区这三个犹太人社区。第一批抵达上海的犹太人是英帝国统治区域的犹太人,他们最初来自巴格达,鸦片战争后追随着包括鸦片商人在内的英国商人的脚步来到上海,主要目的是经商,其中包括著名的沙逊家族、嘉道理家族、哈同家族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27日,是纳粹德国设立的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被盟军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犹太人悲惨的遭遇令人痛心。自然,逃出魔掌的是一些幸运人。在这些幸运人中,有一些人逃到了中国。其实,早在上千年前,就有犹太人来到中国。近代以来,到中国来的犹太人更是不计其数。开封犹太人与雅可布在古代,开封是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的中心。宋代帝王曾友善地对犹太人说:“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开封)。”明白地告诉他们,可以保持自已的宗教和习俗,住在中国帝王身边也可以。帝王的话使处境已开始变得艰难的犹太人大受感动。他们在中国娶妻生子…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的一些犹太人陆续来华,中国大陆逐渐出现了新的犹太社团和犹太居民群体。但是鉴于获取资料的途径有限,要统计今日在华犹太居民的确切数量非常困难。实际上,除了可以将以色列犹太人认定为犹太人外,来自其他各国的犹太人绝大多数是以这些国家的公民身份、而不是以犹太人的身份来中国的。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在族裔来源上同属生活在古代阿拉伯半岛的闪米特人,伊斯兰教也在很多方面汲取、借鉴了犹太教的精华。近代以来,由于宗教、地域、民族之争,再加上外部势力的推波助澜,在犹太民族与穆斯林之间埋下了冲突与仇恨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犹太民族的关系源远流长.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随着新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随着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世界各地犹太人来华再次形成高潮,在中国大陆又出现了新的犹太社团和犹太居民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犹太人来华形成三波热潮.第一波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重新向世界打开大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吸引了许多犹太人到中国访问、工作、经商、旅游.  相似文献   

8.
潘光 《世界知识》2018,(3):67-69
从古代犹太国家灭亡到1948年以色列建立,两千年的犹太民族史就是一部离散和避难的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中国向犹太难民敞开了大门。与犹太人在其他地方的避难经历相比,犹太人来华避难有一些独特之处,也可称为"中国模式"。1月2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一年一度缅怀大屠杀遇难者的国际纪念日。本期刊登中以两位学者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犹太文化的两本经典巨著《圣经》和《犹太律法》为基础 , 着重论述犹太人的信仰、犹太人对智慧和教育的尊崇、犹太人注重经典与思辩结合 的教育方式、犹太人的文学音乐造诣及素养、犹太人的法律意识、犹太人的家庭和 社区意识、犹太人的经商意识七大传统文化特色对犹太人素质的影响。作者认为 : 良好的人文素质、浓厚的法律意识和合理的经济意识不但可以帮助一个民族度过危 难关头 ,还能有力地推动这个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2012,(13):69
改革开放以后,犹太人再次掀起了移居中国的高潮,特别是1992年中以两国建交,更加促进了犹太社团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每年来大陆访问、经商、旅游、投资、学习和生活的犹太人达万人次,其中有不少  相似文献   

11.
<正>不久前,大型画册《犹太人在中国》2015年版发布暨公共外交研讨会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行。1995年,上海社科院潘光教授主编的大型画册《犹太人在上海》出版。随后,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鼓励和支持潘光教授及其团队进一步编撰《犹太人在中国》画册。2001年大型画册《犹太人在中国》出版,补充了犹太人在开封、哈尔滨、天津、香港等城市的相关资料。其后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多种外文。我国领导人、相关部委和省市领导人、驻外使领馆均将这本画册作为与犹太朋友交往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开封犹太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人在中国开封被同化是中外关系史和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今人极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还是犹太民族史上被外族同化的弧例。本文研究了中国开封犹太人的历史,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封闭以及开封独特的环境因素——周期性的洪水,尤其是科举制度与儒家思想对犹太文化的强有力渗透,促成了开封犹太人在600年间被汉族同化。本文还根据笔者亲自前往开封所做实地考查的素材,对开封犹太人的现状、生活和民族意识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迅速发展、日益国际化的中国向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全球犹太人敞开了机遇之门,而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越来越多的犹太人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积极参与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种族,他们是中国的苗人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这两个种族的历史,几乎是由战争与迁徙来谱写。  相似文献   

15.
革命与改良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理论界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胡绳晚年对此发表了一些至今看来仍然很有新意的新观点。这些新观点贯穿在他对近代以来的农民革命的新评价、对近代以来改良的新评价、对辛亥革命的新评价、对社会主义时期革命与改良问题的新评价等方面。胡绳关于革命与改良的新阐述。为我们客观评价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陈来元 《世界知识》2012,(17):60-61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以来,一批一批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拥来。以色列至今奉行鼓励移民的政策,凡能够证明自己有犹太血统的人到以色列定居,都受到欢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这些移民有来自前苏联、东欧和欧美的阿什肯纳吉犹太人,也有来自西亚北非地区的也门犹太人和塞法迪犹太人,以及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黑种犹太人。这些移民有自己的方言和原居地的习俗,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亦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宗教理念又分正统派、保守派和革新派。更有甚者,经过三次大流散,许多犹太移民几乎丧失了犹太人的民族属性。他们不会讲希伯来语,对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知之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根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阶级关系变化的实际,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联盟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一观点的确立,又是通过对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探索近代化道路为什么失败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胜利的分析后得出的。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犹太人从古就是被压迫者.在耶苏诞生以前,这个「天的选民」已先从为巴比仑,波斯,马其顿,敍利亚所服属.自纪元前一世纪巴力斯坦沦为罗马的行省以后,犹太人再不能恢复他们的故国,二千年来流亡四方,备受居留地的支配民族的歧视和虐待.罗马人未改奉基督教以前对于犹太人的原始基督教组织,固然加以迫害;就是为基督教会统治的中世纪的欧洲,在其反异教的运动中也特别仇视犹太人和撒拉逊人至商业资本发达,近代的市民阶级孕生,及所引起的宗教改革发生以后,犹太人之被宽容才开始;可是,当时日渐衰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和犹太民族:新时代中的古文明》是隶属于犹太事务局的耶路撒冷犹太民族政策规划研究所发表的针对中国问题的战略报告。作者沙洛姆·所罗门·瓦尔德是一位法国犹太人,长期以来对中国艺术、哲学和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曾围绕着欧洲犹太人的中国观、开封犹太人问题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2002年,加入犹太民族政策规划研究所之后,瓦尔德博士就如何增强犹太民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旅游史在我国旅游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中国旅游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为我国现代旅游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30年间中国近代旅游史的研究成果按其研究内容分为近代旅行社研究、近代特定人物及群体研究、近代旅游思想研究等十六个类别,对典型文章进行相应的概括和评述,对当前近代旅游史研究的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能对中国近代旅游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