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小麦棉花套栽种植模式为对照,设置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产量和两熟效益.结果表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麦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均最高;麦后基质育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低于套栽棉,但略高于麦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麦后中熟直播棉产量和效益均最低,麦后早熟直播棉产量与麦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当,但效益与营养钵育苗麦套移栽棉相当.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的形势下,麦棉套栽种植方式必将会被生产淘汰,麦后棉适宜于机械化与轻简化,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南方双季稻区冬油菜生产的发展,选育出油菜早熟品种和实行机械栽培是生产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课题组经过近5年的系统研究,现已成功选育出5个早熟、双低、抗病、高含油量的油菜新组合(品系)。成功研制了适合油菜免耕(浅耕)直播要求的2BYF(D)—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并配套研究了适合直播油菜要求的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同时配合农艺上的催熟剂的开发与使用,研制了与高密度早熟油菜品种相配套的4YC-200油菜联合收割机。形成了在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种植油菜农艺操作规程。通过以上集成技术的实施,实现了油菜种植成本降低,种植面积扩大,油菜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的提高,试验测定,通过机械化种植油菜,每公顷纯收入可增至4 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陈兴良 《遵义科技》2006,34(5):10-12
油菜是我县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粮油高产栽培示范的主要作物,通过1999年度和2000年度的实施,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实施以“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高产栽培示范为主,配套以油菜秋发技术、育苗移栽技术、规范化栽培技术、化控技术、高效低毒除草剂应用技术、病虫害综合开发技术、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等综合组装配套。探索出了以“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为基础,以保优节本高产栽培为核心,以病虫草鼠综合防治为保证的优质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系。为大面积油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技术储备。通过本项目三年的实施,促进了我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油菜籽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加了社会财富,培养了人材,锻炼了队伍,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种、培育水稻的技术。与移栽水稻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生育期短,高产高效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种植。本文介绍了直播稻的良种选择标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配套措施以及适时收获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对甜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田直播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对甜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较同期直播(5月2日)收获期提前4 d,鲜穗产量增加18.0%;育苗移栽膜地收获期较直播提前5 d,鲜穗产量略低于覆膜种植而较直播提高15.4%;育苗移栽露地不仅收获期未能提前,而且鲜穗产量较直播低8.3%.各处理相比,移栽具有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的效应,覆膜(包括移栽膜地)则有提高产量和降低秃尖长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省工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油菜直播面积迅速扩大,已逐步取代以往的育苗移栽栽培。但由于直播油菜田杂草生长与油菜苗生长基本同步,草、苗争光、争肥,如不及时防除,容易引起草荒而减产。采用化学除草剂能有效地防除直播油菜田的杂草,既是省工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又是搭好丰产苗架,夺取油菜丰收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乙草胺、禾耐斯及乐吉农哈哈等药剂,在生产上应用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田间杂草类型及使用方法、时期不同,各单位之间以及田块之间防除效果差异较大,为此特设本试验,进行对比筛选,现将试验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花生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对原始花生及其相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花生的单产量,而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环节多,栽培农艺复杂,配置高效的农机设备、合理的作业模式,对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对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进行探究,旨在提高花生生产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及粒收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籽粒田间机械直接收获是我国玉米机械收获和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是今后我国玉米生产转变方式的方向。本文对国内外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1)破碎率偏高是当前我国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2)收获时籽粒水分含量是影响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3)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受品种遗传因素、生态气象因素与栽培措施、收获机械及其作业质量、收获时期、烘干收储等多因素影响,不同产区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4)筛选早熟、适合机械粒收品种,研发推广破碎率和损失率低的收获机械,选择最佳收获期收获,建立烘干存贮设施,构建配套收储模式,是未来我国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发展的重点。由此本文构建了玉米机械粒收栽培新理念:通过选用早熟、脱水快的品种,以生育期换水分,实现籽粒田间直接收获、降低烘干成本,提高效益;通过增密种植,以密度换产量,降低熟期缩短对产量的影响;将增密种植、高质量群体调控为核心的高产栽培与以机械粒收技术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相融合,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发展,提高玉米生产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周坚  温翔  蒋雷鸣  邵勤  黄政淳  严思堃  胡彬生 《江西科学》2020,38(2):229-233,268
调研江西省甘薯、马铃薯、芋、山药栽培模式、种植机械化的现状,列举江西省现有主要的薯类种植模式作业类型与特点,薯类产品种植特点及机械化水平。详细分析薯类耕地作业机械、种植机械、收获采后等机械应用存在问题;阐述了薯类农艺与农机融合中机械化栽培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油菜直播机收技术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作,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克服季节矛盾,实现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秸杆能够还田培肥地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好的歌唱演员,不能单从声音上来要求,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艺术修养。其中包括专业技能修养、文学修养、气质修养这三个方面。要想成功再现一部声乐作品,需要歌唱者有机融合这三个方面,才能精确地驾驭和把握作品,从而正确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代社会竞争的特点,从3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图书馆也由传统服务转为信息服务。教育和培养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图书馆员成为图书馆建设的当务之急。阐述了现代图书馆员应有的素养,提出了培养现代图书馆员的措施,重点探讨了图书馆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着来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挑战,为此,学生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拨好"服务"这根弦。当前"服务育人"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制度育人、行为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并对其进行剖析,提出具体的措施,以供学生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绞股蓝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来自广西金秀县、阳朔县、崇左县、乐业县、天峨县、扶绥县和日本国等7个不同产地的绞股蓝在桂林市郊引种栽培研究的结果,为绞股蓝人工栽培提供有效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优特蔬菜栽培制度问题,根据佛山地方气候特点,并结合蔬菜生物学特性,研究了不同类型蔬菜之间的搭配和布局问题,提出了大宗品种与精细品种搭配、近郊发展以短期叶菜为主、城市中远郊以粗细长短相结合、间套混作的立体栽培四种模式,为新优特蔬菜周年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是高校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专业建设涉及教育思想、学术梯队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策略、资源重组与优化、设施条件改善及学术水平等一系列重要方面。本文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主要阐述了自动化专业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专业建设的措施和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的情商(EQ)教育是由体育教学特点所决定的,它是在特定的课堂情境,通过运动形式和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属素质教育范畴。本文旨在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着重阐述体育教学对人的EQ的影响与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情报从业者的人格力量愈发重要并日益显现。应该在充分认知竞争情报从业者人格的基础上,从创新精神、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信息伦理等方面强化其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修身文化人格养成的价值和意义,对改革开放的中国而言,其着力点旨在探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体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步步深入提供理性判断和精神支撑。阅读经典、阐释经典、走进经典,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糟取精,综合创新,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国修身文化,赋予它以现实性和时代性的品格,在人格养成中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落实培育伦理道德、提升人生境界、引领价值理性的和谐社会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包括文化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和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