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矽卡岩型金矿床是我国最主要的金矿类型之一,目前已确定至少14个矿床为大型,24个为中型,占我国黄金总储量的15%。中国矽卡岩型金矿床的成矿时间与其所在地区最晚的碰撞造山作用时间吻合,就位于碰撞造山作用的晚期;中国矽卡岩型金矿床分布在碰撞造山带、断裂岩浆带和陆缘活动带,它们都经历了强烈的显生宙碰撞造山作用;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造山作用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无论是中国矽卡岩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还是含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都与碰撞造山成矿模式完全吻合,证明碰撞造山成矿模式是中国绝大多数矽卡岩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扫子山一带金矿地层、构造、侵入岩、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特征,指出了扫子山一带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哈萨克斯坦板块中晚华力西红石山-六驼山裂谷带,成矿构造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着重论述了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对该矿带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3.
概括了豫西五丈山岩体南部主要含矿构造地质特征及分布格架。分析研究潭头—大章断陷盆地浅覆盖区地质特征及缓倾斜构造的展布特点。控矿因素中的火山机构受区域基底断裂控制,沿区域切壳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古火山机构构造对金矿床产出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成矿地质体—五丈山燕山期花岗岩体进入到造山期后的大规模伸展动力学背景之下,岩浆活动及其伴随形成的金矿床都必然受此构造背景控制。通过对该区缓倾斜赋矿构造及其成矿规律研究,认为本区缓倾斜含矿构造平行成组存在,根据近年勘查成果发现了缓倾斜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这表明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赋矿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观音山金矿地层、构造、侵入岩、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特征,指出了观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哈萨克斯坦板块中晚华力西红石山-六驼山裂谷带,成矿构造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着重论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5.
复兴屯金矿床位于吉南-辽东成矿带白山-老岭成矿亚带上,区域 "S"型断裂带为金矿的重要控矿容矿构造,矿体赋存于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大理岩与大栗子组片岩接触带附近,产出形态主要受北东向、北西向断层及闪长岩脉产状控制.在总结复兴屯金矿床地质条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区域上和矿区内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洛宁县龙王庙金矿是熊耳山银金多金属成矿带新发现的金矿床.对龙王庙金矿地质特征、物探异常特征、矿床成因及成矿时期进行分析.该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期,矿床类型属基于A型俯冲建立的CMF模式下的造山型热液矿床.矿床的产出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矿区物探异常显示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验证钻孔证实M1异常为K1矿体在深部的矿化信息显示.  相似文献   

7.
矽卡岩型金矿床是我国最主要的金矿类型之一,目前已确定至少14个矿床为大型,24个为中型,占我国黄金总储量的15%,中国矽卡岩型金矿床的成矿时间与其所在地区最晚的碰撞造山作用时间吻合,就位于碰撞造山作用晚期;中国矽卡岩型金矿床分布在碰撞造山带、断裂岩浆带和陆缘活动带,它们都经历了强烈的的显生宙碰撞造山作用,成矿地球动力学背影为碰撞造山作用的挤夺-伸展转变期,无论是中国矽卡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甘肃北山460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三  刁海忠 《科技信息》2013,(13):425-426
460金矿是甘肃北山北带典型的石英脉金矿床,位于北山成矿带北带西北侧,460—狼娃山金矿带中。该矿区外围金矿(化)点众多,通过分析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区内金矿床在时空分布、控矿因素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成矿规律,在系统成矿理论基础上,对矿区及外围有利成矿部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东昆仑西段地区金矿成矿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小干沟金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小干沟金矿床是受构造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区内早期发育韧性变形,后期叠加脆性变形,强烈的构造活动为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基础。三道湾北断裂是控矿构造,其次级断层控制的破碎蚀变带和构造裂隙是主要的储矿构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性岩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而针对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年龄一直缺乏年代学证据。测得黔西南贞丰水银洞基性岩锆石U-Pb年龄为218±3.2 Ma,与前人对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年龄的测定一致,说明该区金矿化与基性岩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该年龄对应印支晚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印支期成矿的动力学模型:古特提斯洋封闭导致印支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强大的区域构造事件为矿化提供了动力,形成了贞丰地区218±3.2 Ma的基性岩。另外该地区可能存在一些埋藏的印支期花岗岩侵入体,这些入侵的岩体可作为热源,驱动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的流体浸出成矿元素,形成了贞丰水银洞地区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