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神新公司冲击地压发生现状,提出了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冲击地压综合防治的思路。基于不同冲击地压监测设备的特点,建立了冲击地压层次化综合监测技术体系,有效识别了冲击地压危险源;通过采前冲击地压危险性预评价和开采中冲击地压危险动态评价划分出了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冲击地压危险源和危险区域制定了卸压解危处理方案,并采用综合方法对解危效果进行检验。实践表明,神新公司对冲击地压进行了有效防治,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华丰煤矿是我国冲击地压灾害最严重的矿井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因此,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结合覆岩空间结构理论,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与防治成套技术研究非常有意义。通过研制微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实现了微地震监测结果的可视化,并能对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及时处理;通过采场覆岩空间结构运动和关键层运动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研究,找到了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新技术。实践应用证明,该套技术能成功地预报大型冲击地压,以便及时采取卸压和防护措施,保证矿井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冲击地压是矿山井巷或采场周围煤体与围岩由于释放变形能而产生的以突然、急剧而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构建责任、监测、卸压为一体的防冲体系,探索出矿井发生冲击地压一般规律,及时运用微震、电磁辐射等方法监测矿井冲击危险,采取煤层注水、卸压爆破、大直径钻孔卸压等方法进行卸压,释放能量,消除冲击危险,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
急倾斜综放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倾斜煤层开采,冲击地压动力灾害严重,通过煤样测定与地质因素分析,得出王家山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原因是煤体物理性质、埋深、顶底板岩性与地质构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冲击地压开采范围的应力集中现象,结合监测预警、定向解危及高强度支护控制,提出了矿井冲击地压的防治技术,可为类似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冲击地压电磁辐射连续监测预警软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冲击地压监测过程中电磁辐射等信号数据量大、缺少深度分析及预警功能等问题,根据冲击地压的特点及前兆信息特征开发了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射连续监测预警软件系统,包括数据转发软件、服务器软件及终端软件.软件系统可对电磁辐射、瓦斯等信号进行监测与分析,具有数据存储、实时显示、历史数据查询、数据趋势分析、统计分析、预警和报表等功能,采用临界值法和动态趋势法预警,实现了对冲击地压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软件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软件系统界面直观,功能实用性强,易于操作,运行稳定,在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监测预警、矿压观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预测煤矿冲击地压,采用理论分析、数学建模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展开系统研究.引入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理论,分析冲击地压影响因素,确定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指标.结合1-9标度表提出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方法,并在忻州窑煤矿5931面进行现场应用.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分为0.506,危险等级为C,属于中等冲击,与煤岩冲击倾向性测定实验和现场微震监测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数学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冲击地压现场监测有许多种方法,如何根据不同矿井及煤层特点选择合适的现场监测方法与仪器设备,是工程实际中的难题之一。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种监测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按冲击危险区域类别(点域、局域、区域)将各种现场监测方法进行分类,给出了不同监测方法选择的依据;同时分析多种方法联合监测、综合分析的必要性,给出不同条件下合理组合的建议,并通过对不同特点冲击矿井的综合监测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综合监测时不同监测方法所监测结果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同忻州窑煤矿多次发生冲击地压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分析了冲击地压形成的原因与影响因素.提出忻州窑矿冲击地压主要是由构造应力和采动应力叠加,及上层煤柱和煤厚是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重要原因,为防治矿井冲击地压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冲击地压的危害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矿井冲击地压形成、危害及防治各种方法进行了阐述,对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治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董娜 《科技资讯》2012,(2):216-216
微地震是一种小型的地震,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岩石破裂和地震活动。冲击地压是采矿诱发的矿井地震,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利用微地震监测系统是预测预报冲击地压的有效手段,分析微地震事件的分区性,指出应力积聚区域及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成功预测了该工作面的冲击地压。  相似文献   

11.
以五年时间内先后发生过35次冲击地压的古城煤矿为研究背景,结合古城煤矿条带式综采放顶煤开采特点,对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显现规律进行科学总结,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经生产实践验证,在强化科学监测监控手段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是解决该矿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郑勇 《科技信息》2011,(19):244-245
本文针对我国矿井顶板事故多发的情况,设计一套矿压综合检测系统,能快速准确反馈各种矿压信息,以采取措施加强顶板管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运输。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防治东荣二矿17#煤层回采巷道冲击矿压事故,结合矿压事故调查情况,分析了影响冲击矿压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探、测、控有机组合的深部回采巷道冲击矿压控制原理及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开采深度超过发生冲击危险的临界深度、煤中赋存半岛煤柱、支护结构不合理等是该矿冲击矿压发生的主要原因。超前勘探、围岩观测、适时预测、质量监测、方案对症、施设当机等冲击矿压灾变控制技术及钻屑法预测、钻孔卸压、松动爆破解危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应用于该矿,防治效果良好。该研究为东荣二矿深部煤层开采的冲击矿压防治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冲击矿压具有非常复杂的行为特征,矿压监测数据隐含着冲击矿压系统参与演化的全部变量的信息,可以利用矿压监测数据对冲击矿压预测。文章首先对矿压监测数据进行混沌分析,构建混沌矿压监测数据的相空间,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矿压监测数据的预测模型。经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比较,文章所提出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矿压监测数据预测模型更加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矿井中几种变形失稳现象:煤体冲击地压、矿震、顶底板冲击地压及煤与瓦斯突出,分别建立了煤岩体压缩、剪切、拉伸、固液耦合失稳模型及失稳判别准则,初步构画了矿井煤岩体失稳问题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矿综采工作面发生的一起冲击地压事故,主要从地质因素和开采工艺分析了诱发冲击地压事故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煤层自身具有的强冲击倾向性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内因,坚硬厚层顶板形成了冲击地压的力源,采煤机进刀后支架支护不及时导致顶板压力转移到工作面煤壁,工作面支架选型不合理使工作面留底煤形成了能量释放出口,工作面夹矸造成工作面局部煤体应力集中,加剧了冲击地压危险。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借鉴随机森林理论,选取影响冲击地压的10 项主要因素:煤层、倾角、埋深、构造情况、倾角变化、煤厚变化、瓦斯浓度、顶板管理、卸压、响煤炮声作为判别因子,建立冲击地压危险性识别的随机森林模型.利用重庆砚石台矿24 组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建立随机森林分类器,在对样本分类的同时,计算预测变量的重要性值GI,发现构造情况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其后是响煤炮声和倾角.利用其他12 组现场数据作为预测样本对该模型进行测试,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义马千秋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测定了义马千秋煤矿2#主采煤层的冲击倾向性,具体分析了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划定了千秋煤矿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深部巷道岩爆现象,结合华丰煤矿深部开采的冲击地压问题,采用FLAC-Dynamic进行了深部巷道岩爆动力学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发生岩爆时,巷道围岩的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出现突变.在水平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巷道可能岩爆的过程是先从巷道的两帮开始,然后迅速扩展到巷道的顶、底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兴煤矿冲击矿压频发的情况,结合该矿工作面概况,从地质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入手,分析影响冲击矿压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危险区域划分.结果表明:煤层冲击倾向性、开采深度、顶底板坚硬程度、多种应力叠加作用、相邻开采区、巷旁留垛等为影响新兴煤矿冲击矿压的主要因素.41051工作面和41062工作面的冲击危险区域为工作面回风巷130 ~200m与其上出口40~50 m范围;特别冲击危险区域为工作面上出口附近.该结果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