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和工程现场考察,对漫水丁坝附近的水流结构,河床变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不漫水丁坝为基础,提出了漫水丁坝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从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关于坝型、不同地区、不同河段等条件下修建漫水丁坝及丁坝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双丁坝合理间距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式透水丁坝群是一种新型结构丁坝,目前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大量运用。为探讨工程设计中前二座丁坝的间距布设问题,对前二座丁坝的设计间距、透水率、坝长等因素进行了动床模型试验,运用Surfer8.0软件绘制河床地形图和三维效果图,分析结果表明:双丁坝比单个丁坝运用条件下能更好地控制河道整治线,同时第2座丁坝也会产生弱于第1座丁坝的横向和纵向冲刷槽;丁坝间距的确定原则为坝后不冲、主流不淤和坝体自身稳定。经试验观测和原型验证,推荐顺直河道的合理间距为1.5~2.5倍坝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山区公路沿河湾凹岸路基冲刷采用丁坝和护坦配合使用的综合防护效果,通过室内水工模型试验,模拟丁坝群和护坦配合使用对凹岸路基的冲刷防护;根据试验结果对防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试验工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单独使用丁坝或护坦不能达到满意的防护效果时,可以采用丁坝与护坦合理配合的防护形式,使防护效果和经济性更好;当护坦宽度较小时,潜坝坝长可大于护坦宽度,且从上游坝开始,各坝的坝顶高程应逐个降低,直至与护坦顶面高程相等;当护坦宽度较大时,单独采用护坦防护已经能够达到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4.
丁坝挑角等参数对坝头冲刷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坝是山区沿河公路冲刷防护的常用构造物,坝头冲刷深度是丁坝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坝头冲刷深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丁坝的挑角、漫水高度以及边坡系数对坝头冲刷影响很大。在分析上述参数对丁坝水流结构和冲刷特性的影响基础上,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的丁坝冲刷规律、特点进行观测。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并以不漫水板式正挑丁坝为基本研究对象,分析后得到了三个影响参数对丁坝冲刷深度的作用特点,建立了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桩式丁坝局部冲刷深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桩式丁坝局部冲刷特性及其最大冲刷深度,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桩式丁坝清水冲刷动床试验.试验中挑角范围在30—135°之间,透水率范围在0—40%之间,通过试验分析了其冲刷坑形态,冲刷深度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桩式丁坝局部冲刷坑呈"V"形槽状,最低点位于桩根附近,整个冲刷槽最大冲刷深度位于坝头,由绕坝水流所导致.冲刷深度随河宽缩窄率增大而增大,随透水率增大而减小,正挑时丁坝的冲深最大,同时还与Fr和床沙级配有关.最后,通过量纲分析建立了非淹没桩式丁坝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该式将桩式丁坝冲刷深度与其影响因素直接联系起来,能够定量反映其影响规律,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桩式丁坝护滩保塘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塘江涌潮在低潮位时的大流速具有很大的挟沙能力,会淘刷海塘基础前的近塘滩地,降低海塘建筑物的稳定性,甚至损毁堤塘.护塘低丁坝群可改变涌潮传播规律,分散涌潮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从而减轻近塘滩地淘刷,提高海塘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传统的堆石丁坝由于基础较浅,且以散抛块石为基础,处低潮位时在涌潮动力持续打击、猛烈震动作用下易招致丁坝损毁破坏.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丁坝型式,并从现场观测资料分析、实体模型试验和机理分析三个方面,分析桩式丁坝的护滩保塘效果,并从潮流过坝的水力特性角度,探究丁坝护塘的机理.与传统的堆石丁坝比较,桩式丁坝具有设计合理、施工简易、坝体内无内压力、便于维护检修等一系列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河道整治、海塘保护等工程中.  相似文献   

7.
漫水丁坝坝头床沙起冲流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丁坝时,漫水丁坝坝头床沙起冲流速是漫水丁坝局部冲深计算的基础,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所见甚少。为探索有关规律,寻找工程设计的依据,对缓流时的漫水丁坝坝头床沙起冲流速进行了尝试性的试验研究,对部分影响因子进行试验分析。研究表明:坝长及坝高增加,起冲流速减小,局部冲深增大;床沙中值粒径及水深增加,起冲流速增大。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漫水丁坝坝头床沙起冲流速的计算办法。  相似文献   

8.
桩式透水丁坝是一种新型河道及航道整治建筑物,本文针对桩式透水丁坝群中对水流影响最大的前2座丁坝分别进行定床和动床模型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透水率的变化对双丁坝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运用Surfer软件绘制了河床地形图,探讨透水率变化对双丁坝局部冲淤的影响规律,发现第2座丁坝坝根附近的横向冲槽、坝头冲刷深度和坝后淤积体在发生程度上均弱于第1座丁坝;随透水率的增大,2座丁坝的坝头最大冲刷深度均减小,同时两坝间的淤积作用也减弱,不利于护岸促淤,推荐透水率为30%。  相似文献   

9.
拱坝坝肩整体稳定可靠度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刚体极限平均理论为基础,首次建立了拱坝坝肩整体稳定可靠度分析数学模型,导出了全概率方法分析其可靠度的计算公式,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结合某拱坝实例对两岸坝肩岩体作了较详细的可靠度计算与分析,得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成果,实际计算,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合理,计算结果可靠,是对拱坝坝肩整体稳定可靠度分析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丁坝局部冲深计算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年来,丁坝局部冲深计算大多局限在半经验半理论的回归分析计算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虽计算公式众多,彼此形式及结果也分歧较多。鉴于这种状况,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试验现象和数据,从理论分析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丁坝局部冲深计算理论公式,经与试验结果比较发现:理论公式的结构合理,与试验结果相符,从而为半经验半理论回归公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k-ω涡粘紊流模型,研究在无丁坝、直线型丁坝、T型丁坝三种工况下90°弯道水流中的水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直线型丁坝相比,T型丁坝下游形成的回流区长度约缩短15%,宽度约缩窄25%;对水面壅高、横纵比降的影响程度较小,且将横向环流移向河道中心,更加合理的减轻环流对岸边的水毁破坏;河床切应力突增率低于直线型丁坝,强度顺河道向下游衰退更快.综合比较,T型丁坝是一种优于直线型丁坝的坝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长江口深水航道北槽坝田水流结构,基于非结构网格FVM法,建立了长江口大范围二维潮流水质耦合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对北槽涨落潮水流结构及坝田污染物扩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槽中上段北坝田高潮位明显高于主槽,北槽下段,高潮位与主槽相近;南坝田高潮位大都高于主槽,南北坝田低潮位与主槽相近;坝田污染物落潮时释放扩散速度较快,南侧坝田污染物扩散速度比北坝田快,大潮坝田污染物扩散速度比小潮快,坝田外部污染物扩散速度比坝田内部快;坝田释放污染源后,污染物随涨落潮流在坝田与主槽内运动,短时间内污染物进入航道的量较少。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丁坝挑角及长度对坝后回流区流动特性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宽浅河道中丁坝挑角上挑60°、正挑、下挑120°,及丁坝投影长度为0.12,0.2,0.3 m条件下回流区流场和湍动能及湍流黏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丁坝回流区最大相对长度L/B及最大相对宽度W/B与丁坝相对投影长度b1/B成正相关;湍动能沿着流动分离区域向两侧及下游扩散衰减,其最大值出现在坝后流动分离处;丁坝的投影长度和挑角直接影响湍动能和湍流黏度的大小和分布;随着水深增加,湍动能和湍流黏度分布规律不变,其值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小幅减小。  相似文献   

14.
Large Eddy Simula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Flows Around a Spur Dik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 Spur dikes are often used in river engineering for navi- gation or bank support, as well as in coastal engineer- ing for bank or beach protection. The spur dikes placed in a river result in flow constrictions and deflections with strongly thr…  相似文献   

15.
航道整治丁坝对城区中小河流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于航道整治的丁坝在发挥束水攻沙整治作用的同时,因其改变了河流流场、流速、水深、底质分布而造成水生生物栖息地变化。为探讨该种丁坝能否对栖息地有改善作用,基于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以岷江支流锦江穿过成都华阳镇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River 2D进行了鱼类栖息地的模拟。结果表明:不同丁坝及其组合方案下,鱼类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WUA)均大于天然状况,即修建丁坝对改善城市河流水生生物栖息环境有利;同时从模拟成果中进一步分析得到在保证通航条件下WUA最大时所需要的生态流量及最佳丁坝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受漩涡作用的水下块石的起动流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绕丁坝水流对坝前河床的冲刷有重要的工程现实意义。在总结以往对冲刷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漩涡吸附力是引起块石起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流场中竖轴漩涡的分析,简化求解了漩涡对块石的吸附作用力。对块石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导出了漩涡作用下新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得到的起动流速比经典公式得到的值要小,证明漩涡作用使得块石更容易起动,因而在分析块石受力时不可忽略。结论对探究丁坝坝头冲刷及其他类似的坝头、堤头冲刷稳定计算都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淹没丁坝壅水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淹没丁坝的壅水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将丁坝附近的水流运动简化为—维流动,根据水力学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丁坝上游最大壅水断面处的比能增值及其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在宽浅水槽中(槽宽4.2m)垂直于岸壁设置单个丁坝和不同个数丁坝组成的坝群进行壅水试验.根据试验测得的资料,按最小二乘法法则得到了单丁坝和丁坝群的比能增值系数的计算关系式.最后对淹没丁坝的壅水规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主要因素对壅水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汉江中游襄凡河段无粮洲鹅头形汊道定床与动床试验研究成果.成果表明:稳定洲头的工程措施是整治这类汊道的关键工程,调整汊道上游河势对两汊分流比影响极小,在顺直汉道一侧建造单丁坝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9.
丁坝回流区水流紊动强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坝是一种河道整治及护岸工程的设施。为研究丁坝回流区水流的脉动特性和冲刷机理,对玻璃水槽内丁坝回流区水流进行了测量。用三维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A)测量三维脉动流速。分析了丁坝后3个流区(主流区、回流正流速区和回流负流速区)的紊动强度。结果表明:丁坝后回流区纵向紊动强度明显增强,且回流正流区大于回流负流区。主流区、回流正流速区和回流负流速区的3个流区纵向紊动强度均以对数形式沿程减弱,至回流结束一段距离后恢复到无丁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