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贻诚 《科学通报》1982,27(23):1436-1436
钛、锆、铪的双(环戊二烯基)和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已有不少报道。Tkachev和Prout等测定了钛和锆的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Petersen和Cesarotti等测定了(η~5-CH_3C_5H_4)_2TiCl_2、(η~5-C_5H_5)(η~5-C_(10)H_(19)C_5H_4)TiCl_2等的分子结构;Davis等研究了(CH_2)_3(C_5H_4)_2MCl_2(M=Ti、Zr、Hf)的分子结构。本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双(乙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铪三个晶体结构,并探讨了金属原子和环戊二烯基上的乙基取代基对分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崔节虎  杜秀红  郑和根 《科学通报》2014,(15):1423-1428
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基于[Zn6(μ6-O)]簇和三角柔性羧酸H3TCOPM(TCOPM=三(对-苯甲酸)甲烷)构筑的配合物{[Zn6(μ6-O)(TCOPM)2]·5H2O·4NO3·DMF}n(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通过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解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H3TCOPM中3个羧酸全部脱质子参与配位,构筑成三维(3D)微孔网络结构.对其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探讨,其荧光蓝移现象可能与空间构型对称性减少直接导致有效能量传递的途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陈寿山 《科学通报》1980,25(2):75-75
第四族过渡金属钛(Ⅳ)、锆(Ⅳ)和铪(Ⅳ)的一般式为(η~5—C_5H_5)_2M(σ—Ar)_2的二环戊二烯基二芳基化合物,文献报道已合成制得芳基为苯基,五氟苯基,对一甲苯基、间一甲苯基化合物。本文作者也曾制得铪的邻位取代甲苯基的衍生物。据报道,钛的这种类型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的较多,苯环上对位取代基是甲氧基、氟、氯、溴、二甲胺基、三氟甲  相似文献   

4.
陈寿山 《科学通报》1983,28(3):156-156
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和铪是按如下反应制备的:2RC_5H_5 2Na→2RC_5H_4Na H_2,(1)2RC_5H_4Na MCl_4→(η~5-RC_3H_4)_2MCl_2 2Nacl.(2)反应(1)在四氢呋喃迥流温度下,反应(2)在室温四氢呋喃和苯溶剂中进行。按上述反应,由相应的烷基环戊二烯基钠与金属氯化物反应制得表1所列的钛、锆和铪的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  相似文献   

5.
1970年ldart等人报道了Sc(C_6H_5)_3、Y(C_6H_5)_3、LiLa(C_6H_5)和LiPr(C_6H_5)_4等稀土苯基衍生物的合成,近年来又相继报道了二(环戊二烯基)稀土苯基配合物。本文将报道一种新型的阴离子型环戊二烯基稀土苯基衍生物[Li·3DME][(η~5—C_5H_5)_3NdC_6H_5]  相似文献   

6.
夏巨松 《科学通报》1992,37(17):1576-1576
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中利用取代环戊二烯的目的在于防止轻稀土歧化.目前,已开发出的取代环戊二烯有CH_3C_5H_5、C_5(CH_3)_5H、(CH_3)_3SiC_5H_5、t-C_4H_9C_5H_5及(CH_3OCH_2CH_2C_5H_5等多种配体.苄基环戊二烯虽早在1936年就已合成,但用它作为配体在金属有机化学中的研究极少,仅报道过它的铁、铀配合物.我们首次利用这个配体合成了其稀土二氯化物.本文报道双(苄基环戊二烯基)稀土氯化物的合成与结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富勒烯的金属有机化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钯试剂在高选择性有机合成及催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我们探索有机钯配合物在富勒烯材料高选择性的化学修饰中应用的可能性,采用一种新的、简便的方法合成出含膦配体的C_(60ˉ)钯(O)金属有机化合物C_(60)pdL_2(L=PPh_3,PCy_3,Cy=环己基).(Ph_3P)_2PdC_(60)(C_7H_8)(C_7H_8=甲苯,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薛鸿福 《科学通报》1990,35(14):1066-1066
研究稀土盐与冠醚在不同溶剂中的配合行为,无论寄希望于寻找更有效地分离方法,还是丰富稀土配位化学都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在研究了Yb(NO_3)_3·3H_2O-18C6-C_2H_5OH(或CH_3CN)两个三元体系的基础上,用改进的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Yb(NO_3)_3·3H_2O-18C6-CH_3COCH_3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比较了Yb(NO_3)_3·3H_2O与18C6在不同溶剂中的配合行为。并通过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TG-DTG、DSC、电导及X-射线结构分析考查了固态配合物的性质,测得了固态配合物有关分解过程的焓变值与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9.
陈健 《科学通报》1994,39(7):671-671
<正>近年来,富勒烯的金属有机化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钯试剂在高选择性有机合成及催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我们探索有机钯配合物在富勒烯材料高选择性的化学修饰中应用的可能性,采用一种新的、简便的方法合成出含膦配体的C_(60ˉ)钯(O)金属有机化合物C_(60)pdL_2(L=PPh_3,PCy_3,Cy=环己基).(Ph_3P)_2PdC_(60)(C_7H_8)(C_7H_8=甲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21,66(21):2702-2708
柠檬酸钼配合物的光谱和结构研究,为固氮酶铁钼辅基中的高柠檬酸和柠檬酸突变种的配位性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文利用水热法,用钼酸铵、柠檬酸(H_4cit)、α,α,α-三联吡啶(tpy)和盐酸肼在酸性条件下分离得到了两个不同价态的双核柠檬酸钼配合物[Mo_2~(IV)O(Hcit)_2(tpy)_2]·3H_2O(1)和(H_2tpy)_2[Mo_2~(VI)O_5(Hcit)_2]·7.5H_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键价计算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这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和2中的柠檬酸配体通过α-烷氧基、α-羧基和β-羧基与钼三齿螯合,另一个游离的β-羧酸基团与周围的水分子形成氢键.核磁碳谱表明2在溶液中发生了解离.对1、2和已报道的柠檬酸钼配合物的键长进行统计分析显示,端氧的反位效应、羟基质子化效应和金属钼的价态是影响键长的主要因素.其中,Mo-O(α-烷氧基/α-羧基)键长与金属钼的价态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线性拟合计算得到的Mo(III)-O(α-羧基)键长与钼铁蛋白结构中Mo(III)-高柠檬酸和柠檬酸的配位键长接近,而计算的Mo(III)-O(α-烷氧基)键长远小于蛋白中的键长,但质子化作用下的Mo-O(α-羟基)键长与之接近.由此进一步支持固氮酶铁钼辅基中的高柠檬酸和柠檬酸通过α-羧基和未去质子的α-羟基与钼配位.该加氢配位模式对于研究高柠檬酸和柠檬酸在固氮和CO还原反应中的加氢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鸿辉 《科学通报》1985,30(16):1220-1220
我们曾经研究了(C_5H_7S_2)[Mo_3(μ_3—O)(μ—Cl)_3(μ—OAc)_3Cl_3]和(C_5H_7S_2)[Mo_3(μ_3—O)(μ—Br)_3(μ—OAc)_3Cl_3]的晶体结构。这两个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基本相同,其晶体属于异质同晶,差别在于前者用MoCl_3为原料,后者代之以用MoBr_3,使得后者中钼原子间二重桥原子为Br,前者为Cl。为进一步探讨起始物质中卤素在形成原子簇化合物中的作用,我们  相似文献   

12.
左仰贤 《科学通报》1991,36(1):79-79
吗啉胍与Cu~(2+)、Ni~(2+)的配合物已由Spacu、Poddar等人合成。它与一些无色离子的配合物至今未见报道。我们用金属氯化物,按金属与吗啉胍的适当比例配制水溶液,调pH为3—4范围内,静置。分别获得了Zn~(2+)、Ca~(2+)、Cd~(2+)的配合物晶体。这些无色透明晶体在空气中稳定,易溶于水。元素分析表明它们的组成分别为:Zn(C_4H_(14)N_5O)Cl_3、Ca(C_6H_(14)N_5O)_2Cl_4、Cd(C_6H_(24)N_5O)_2Cl_4。红外光谱研究结果指出,配  相似文献   

13.
高忆慈 《科学通报》1993,38(17):1576-1576
Me_3NO为氧原子转移试剂消除金属羰基配合物上CO的取代反应已经成功地应用在许多取代金属羰基簇化合物的合成上,为了阐明金属羰基配合物氧原子转移反应机理,Basolo,史启祯和他们的合作者首先开展了Me_3NO存在下金属羰基化合物的CO取代反应动力学研究,取得了第一批定量数据。本文将该领域的动力学研究延伸到一个新的氧原子转移试剂-(p-CH_3OC_6H_4)_2TeO,系统地报道了(p-CH_3OC_6H_4)_2TeO存在下,M_3(CO)_(12)(M=Fe,  相似文献   

14.
黄桂清 《科学通报》1995,40(12):1102-1102
高聚金属多氧体系的成因和机理目前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最近,我们报道了迄今聚合度最大的两个分立多酸体系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它们是含混合价钼和钒(Ⅵ)铁(Ⅲ)的新型杂簇体系,其Mo:V比和Mo:Fe比是57:6.这里,我们报道另一个含亚铁态且聚合度更高的新型杂簇合物Na_3H_3[H_8Mo_(57)Fe_6~(11)O_(185)(NO)_6(H_2O)_6(MoO)_2]·81H_2O的晶体结构,其Mo:Fe比高达59:6.  相似文献   

15.
丁二烯氯化稀土络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启 《科学通报》1985,30(20):1558-1558
钛、锆、铪等d一类元素的丁二烯金属环状化合物的合成已有报道,有关稀土元素金属有机环状化合物的合成至今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重点讨论了氯化稀土(LnCl_3,Ln=Nd,Sm和Gd)与丁二烯镁C_4H_6Mg·(THF)_2反应合成丁二烯氯化稀土络合物。  相似文献   

16.
邓道利 《科学通报》1990,35(8):638-638
双(环戊二烯基)稀土金属氯化物(C_5H_5,)_2LnCl,在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60年代初R. E.Maginn首先合成了这类配合物,然而由于这些配合物对氧及湿气极其敏感而且又易发生歧化反应,所以二茂轻稀土氯化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陈克 《科学通报》1989,34(10):798-798
多核锰配合物在绿色植物的光合放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三核锰配合物中,以[Mn_3O-(C_2H_3O_2)_6L_3]~(0,+)型(L=Py、H_2O)在当今文献中报道较多。本文报道了三种新型氧桥三核锰(Ⅲ)希夫碱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二茂钛水杨酸类配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冀英 《科学通报》1993,38(1):47-47
金属有机配合物一般在严格无水的有机相中合成,然而近年来在有水条件下合成二茂钛配合物(水相法和两相法)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本文报道了二氯二茂钛乙酰丙酮的水溶液与(环取代)水杨酸钠水溶液的反应,探讨了影响该水相合成反应结果的几种因素,并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二茂钛水杨酸类配合物的两相法,合成了八个新的二茂钛(环取代)水杨酸配合物(Ⅱ—Ⅷ,Ⅹ),且首次由两相法合成了配合物Ⅰ。反应如下式所示:  相似文献   

19.
王生龙 《科学通报》1985,30(4):271-271
合成含σ金属碳键的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最近又有文献报道,利用三苯基氯甲烷与稀土金属在四氢呋喃中合成了分子式为(C_6H_5)_3CLnCl_2的化合物(Ln—Pr、Nd、Gd和Ho)。但该作者并未分离出这类化合物。本工作利用文献[2]的方法,合成和分离出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新化合物的红外光谱、~(13)C-NMR及基团分析表明,与文  相似文献   

20.
魏平荣 《科学通报》1992,37(15):1373-1373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功的应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此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药剂的研究。而新药剂使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图像产生足够的反差。由水的质子核磁共振信号构成的~1HNMR图像强度依赖于氢核的弛豫时间。顺磁性过渡金属和稀土离子配合物通过偶极相互作用缩短其核附近质子的弛豫时间。作为核磁共振成像反差增进剂,稀土氮杂大环多羧酸配合物很有应用前景。本文合成了新的氮杂大环多羧酸稀土配合物[La(NOTMA)(H_2O)_8]·4H_2O,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