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针对当前众多肥料生产企业面临肥料损失严重,损耗成品物料占生产效益比重过大的问题,对复混肥中复混肥料储存中容易发生"粉粒",和结块的原因给予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以便减少肥料损失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2.
稀土碳铵复混肥是我国化肥工业发展的方向,本对碳铵复肥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技术改进,克服了原产品易吸潮结块、不易久储、有效成份利用率低等缺点,使稀土碳铵复混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其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化学肥料防结块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肥料储存过程中,由于产品中游离水含量和环境温度、湿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结块,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块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运输、施用不便和劳动强度增加.针对化学肥料的结块问题,研制了一种安全、环保、成本低的肥料防结块剂.在复合肥和碳酸氢铵单质肥中加入该防结块剂,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防结块剂后复合肥和碳酸氢铵中的游离水含量显著降低,与不加防结块剂的肥料相比,能明显降低肥料的结块程度,防止肥料结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复混肥防结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复肥生产以及储存过程中形成结块的原因以及结块对肥料应用和销售所造成的影响,并选择多种结块剂进行肥料防结块实验,得出了防结块剂能够有效克服肥料颗粒间的盐桥形成,阻止肥料结块的结论,且给出了实验效果较好的防结块剂及矿物油用量。  相似文献   

5.
概述国内外复混肥料研究背景及现状,结合近几年来复混肥料各种产品研究情况和研制方法,分析当前复混肥料的生产状况,预测未来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HA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氮磷钾缓释效果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HA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氮、磷、钾元素的缓释效果,采用土柱淋溶试验测定了自制的HA有机-无机复混肥中N,P2O5,K2O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HA有机-无机复混肥与普通无机复混肥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淋溶7次后,普通无机复混肥淋溶液中的N,P2O5,K2O含量均远小于HA有机-无机复混肥淋溶中的N,P2O5,K2O含量。  相似文献   

7.
简述烧结脱硫工艺中在国内推广较多的流化床干法脱硫工艺,通过对宝钢一期烧结脱硫运行情况分析,针对其中较为突出的灰斗内石灰结块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梅粉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很容易结块而使品质变差,为避免和减轻其结块,本实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杨梅粉不同水分活度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间的关系,温度湿度对杨梅粉结块的影响等,结果表明杨梅粉水分活度(Aw)与Tg呈线性关系,Tg=45.758-168.8 Aw(R2=0.863 1);杨梅粉在加工过程中,尽可能使环境温度低于15℃,相对湿度低于22%;杨梅粉结块过程中经历粉的塌陷,粘结,最终导致结块.  相似文献   

9.
文中通过试验分析了硝酸钾结块的实质是晶粒分子间物理引力和离子间化学键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水分、晶体杂质、晶体粒度、时间是影响其结块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止硝酸钾结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COSTT单轴测试法,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检测硫化矿石结块特性的单轴测试法.采用该方法对冬瓜山铜矿硫化矿石试件施以不同荷载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用单轴测试仪测力环的变形值表示试件抗压强度,并就矿石结块特性与结块时间及荷载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结块时间相同时,荷载越大,单轴测试仪测力环变形值越大,试件抗压强度越高,即结块强度越大;当荷载相同时,结块时间越长,测力环变形值越大,试件抗压强度越高,即结块强度越大;实验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检测硫化矿石结块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城市污泥制备有机-无机复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城市污泥进行好氧发酵法堆肥和复配法制备有机-无机复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发酵堆肥污泥含水率55%,供风量为10~20m3/(t.h),堆层中温度50~60℃,堆肥周期5~7d的最佳条件下,可制备出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平均含量分别达43.06%、3.44%、1.86%和0.35%的优质有机肥料产品,该产品外较常用农家厩肥相应最大含量分别高出16%、2.79%、1.39%和0.07%;按50%干燥的堆肥产品、20%尿素、15%磷酸一铵、15%硫酸钾复配,可制得有机质,N+P2O5+K2O,水份含量分别为30.0%、23.7%和10%的有机-无机复肥,其质量符合国家GB18877-2002《有机-无机复混肥》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团粒法工艺的基础上,用尿液喷浆造粒工艺生产复合肥的工艺方案、改造内容和投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从结构型式、水力设计、密封型式等方面论述了磷复肥料浆泵设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尿素作为氮源制备复混肥。在相同碳酸氢铵用量和相同干燥温度下,以氨化时间、陈化时间、干燥时间和配料比作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选出最佳工艺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方案为氨化时间1h,陈化时间0.5h,干燥时间1h,N、P_2O_5、K_2O配料比为10:8:8。验证实验所得产品含氮量为10.96%,水溶性磷占有效五氧化二磷百分比为58.15%,含钾量为8.20%,水分(游离水)含量为3.23%,总养分量达到27.81%。在该方案下得到的产品能较好的满足配方要求,达到低浓度复混肥的指标要求,满足复混肥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水热炭复合肥(Hydrothermal Carbon Compound Fertilizer,HCCF)技术路线,以农作物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把生物质转化为富含腐殖酸的水热炭(褐煤),将其作为底物与氮、磷、钾等肥料成分复合,生产长效、缓释的水热炭复合肥。将该肥料施用于农田,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水热炭复合肥是一种有商业价值的负碳产品,可以大规模生产,以提升土壤碳汇,储碳于田,促进碳中和目标达成,同时具有高产、环保和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推进生态、有机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杭州市钱塘江北岸滨海地区黄化樟树使用长效复合铁肥,研究了樟树叶片主要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减少了叶片的全磷含量,增加了叶片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SPAD值、活性铁、全铁、全氮和全钾的含量,增加高低顺序为活性铁>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全钾>SPAD值>全铁>全氮.5 kg 肥料和7.5 kg 肥料发挥肥效迅速,5kg 肥料+25 kg 红土和7.5kg 肥料+25 kg 红土次之,5 kg 肥料+50kg 红土和7.5 kg 肥料+50kg 红土肥效发挥得最缓慢,在条件允许下,红土用量越多越好.叶片全磷含量为5kg 肥料>7.5kg 肥料,5kg 肥料+25kg 红土7.5kg 肥料+25kg 红土,5kg 肥料+50kg 红土>7.5 kg 肥料+50kg 红土,其余养分正好相反,在适宜的施肥料下,肥料越多,效果越好.不同取样时间养分变化规律性不强,仅SPAD值和活性铁变化规律一致,多数养分在8月较高;不同处理养分变化规律性不强;全磷与活性铁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其余营养元素与活性铁之间表现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机型复合颗粒肥生产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型复合颗粒肥生产线用于加工以有机肥作基本介质,混配一定比例无机成分,适合各种经济作物养分和施肥要求的颗粒状全价营养肥料。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生物炭在林业生产中的科学应用,采用野外林地试验,设置不施肥(CK)、施用复合肥200 g (F)、稻壳生物炭300 g (RB)、木屑生物炭300 g (WB)、稻壳生物炭300 g+复合肥200 g (RBF)、木屑生物炭300 g+复合肥200 g (WBF)等6种施肥处理,探究不同处理对桢楠(Phoebe zhennan)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施稻壳生物炭能显著增加桢楠的叶面积,促进叶对N的吸收;单施木屑生物炭能显著增加桢楠株高增长量、根生物量和叶面积,显著促进叶对N、P的吸收和根对K的吸收,但显著抑制茎对P的吸收。与单施复合肥处理相比,稻壳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桢楠株高增长量、叶面积,促进叶对N的吸收;而木屑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桢楠茎生物量、叶面积,促进根对K的吸收,但显著抑制茎对N的吸收。综上,单施木屑生物炭、木屑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桢楠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可作为桢楠造林的备选基质。  相似文献   

19.
用含钛高炉渣制备肥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钛高炉渣和硫酸铵作原料,采用加热法制备复合肥料,以提高其溶解性能,使其中的营养元素转化为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考察了工艺条件对肥料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肥料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硫酸铵与水淬含钛高炉渣的质量比为8∶1,加热温度为320℃,恒温时间为36 min.在此条件下,水淬渣中Ti,Mg和Fe的溶出率分别为84%,88%和75%,肥料中含有氮、硅、硫、钙、镁、铁和钛等营养元素,均可被植物有效利用,其中氮、钛、镁、铁和大部分硫以水溶性物质的形式存在,可作为速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